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职业院校重在应用与技能,重点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因此应用写作的教学应紧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用写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实用文字表达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
参加三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取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也积累了技能人才培训的国际标准与经验。国家要求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技能素质培养,与世界技能大赛倡导的技能人才培训目标一致。借鉴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收获的技能人才培训经验,提出职业院校应对照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标准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教育》2008,(1):55-57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反复印证了人文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印证了人文教育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职业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技能人才的重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已成为人力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职业院校改革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近年来,我国各职业院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探索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但是,从整体来看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阻碍着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其中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如何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遍适用的职业教育系统化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方法,使得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工  相似文献   

5.
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这类人才培养主体的职业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理想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不是技能至上,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应重点从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解构现有课程体系、变革传统教学方法这三方面入手,使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从注重专业技能回归到注重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培养选拔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对职业教育近些年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成果的检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引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这种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代表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但一些职业院校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所培养的学生职业素养偏低,不能很快适应企业文化,无法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工业文化,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更好地实现校企先进文化对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与社会输送了大量高水平与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推进下,应深化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承接多元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必须肩负起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教育重任,深度分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通过深化职业院校教育观念、促进校企双方协同办学、创新课程设置等策略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1+X"证书制度是新型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为了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亟须解决当前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如证书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不畅、信效度偏低、"两证"融通度不够、专业匹配不足、"双师型"教师素质偏弱、教材教法适应不良、课证融通平台与渠道缺乏等。职业院校应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确保信效度、产教融合、加快课程建设、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教材教法、搭建"学分银行"等策略,确保"1+X"证书制度有效实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建立适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0.
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明显的认识缺失、政策缺失、人才缺失问题。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是建设现代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适应产业升级的实际需要,也是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的关键路径。要进一步明确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定位,创新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探索职业素养教育学分制,构建职业素养教育模块,实现人才供给从单一型技能向复合型技能转变,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先行提供法律保障、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建设系列化的培养制度、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等经验。日本的这些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一是政府应创新人才评判理念、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成立统筹管理机构、加大财政激励力度、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二是企业要健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三是职业院校应通过供给必须契合需求、打造“双师”队伍、基于能力开设课程、优化培养效果考核等。  相似文献   

12.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职业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当前,职业院校重技术技能教育,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认识还不够充分,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则为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方向和途径。因此,在校企合作视域下研究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在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职业院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得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目标不同于其他教育。它主要通过三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学生的技能水平;三是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社会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是职业院校面对的重要挑战。专业技能实训是职业教育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专业技能训练的探究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技能训练的有效性。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结合德莱弗斯兄弟和辛普森提出的技能训练理论,根据现有职业院校的专业特点,探讨专业技能训练及养成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是职业院校面对的重要挑战。专业技能实训是职业教育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专业技能训练的探究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技能训练的有效性。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结合德莱弗斯兄弟和辛普森提出的技能训练理论,根据现有职业院校的专业特点,探讨专业技能训练及养成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认为应充分认识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和技能训练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合理调整培养计划中三者的比例,在教学体系的构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技能训练,从而构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制定培养计划、课程改革、营造工程技术环境、加强队伍建设和教学过程管理着手进行了成人高等教育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的探讨,认为应当不断完善这一培养模式;应走高技能人才院校培养与校企合作培养相结合之路;整合资源,形成职业院校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周如俊 《江苏教育》2024,(7):35-40+3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职业教育者应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图景;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避免“意识形态渗透”“主体关系漂移”“价值观失衡”“情感认同缺失”等潜在教育风险,从“坚守主流意识形态“”优化智能交互过程“”着力数字素养培养“”健全技术风险防范制度”等视角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可独立举办职业院校,也可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社会力量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助于增进人才供给和需求有效匹配,增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效率。当前由于相关政策不够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若干障碍。对此,一要保障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二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社会力量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三要释放积极信号,理顺社会力量独立举办的职业院校的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改革。技能竞赛作为推动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历提升与高素质技能人才水平比拼的关键平台以及检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试金石,受到了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通过分析江苏省云计算赛项规程与考查内容,从实际比赛方式与内容出发,针对队伍组建、选手培养、赛前各阶段训练方案与关键备赛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为各职业院校计算机类技能大赛项目的备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