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翻译的目的,同时要考虑翻译在目的语中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读者的需要和接受性。如果翻译目的需要,译者甚至可以不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译出"童趣",而"目的论"恰恰能够解释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因此本文就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李永毅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杨柳风》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2.
王雯 《考试周刊》2009,(50):36-36
中国儿童文学自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运动"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近百年来,不断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传入国内,翻译对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儿童文学在题材、主题、故事结构等方面都要求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价值标准。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要不忘自己是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不忘译作的读者是孩子。儿童文学的翻译应保证广大中国少年儿童通过译文容易理解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译文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感受、启发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周晓枫 《考试周刊》2010,(40):35-36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总则.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把目标读者置于较高的地位.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及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翻译大家任溶溶先生的最新译作《夏洛的网》为例,分别从词、句、语法、修辞、文化等层面分析任溶溶先生的翻译策略及译作特点.旨在为儿童文学译者们提供一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4.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总则,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把目标读者置于较高的地位.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及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翻译大家任溶溶先生的最新译作<夏洛的网>为例,分别从词、句、语法、修辞、文化等层面分析任溶溶先生的翻译策略及译作特点,旨在为儿童文学译者们提供一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不足,精品匮乏,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还不够活跃,不能够满足广大国内儿童的阅读和学习需要。本文通过对儿童文学读本《Little Lord Fauntleroy》的英译汉翻译实践,归纳总结目的论指导下儿童文学文本中,英译汉的翻译方法,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曹明伦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研究专家,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方面均有建树。曹先生认为翻译目的有"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之区分,而实现"非文本目的"才是翻译实施者的根本任务。笔者从这一理论出发,探讨其译作《培根随笔》对原作风格的保留程度,发现译作充分体现了"二元目的论"的要求,很好地传达了原文语言古奥、文笔简练、修辞巧妙和警句迭出的写作风格,实现了翻译的目的,也验证了"二元目的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阳 《海外英语》2024,(1):20-22+64
近年来,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儿童文学翻译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从儿童的视野入手,换位思考,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源文本的思想和文化。该文运用目的论并结合儿童文学的特征,以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作品“彼得兔”系列故事中的《鸭子杰米码的故事》《松鼠迪米的故事》以及《城里老鼠约翰尼的故事》译本为例进行分析,探讨适合儿童文学翻译的技巧或策略。  相似文献   

8.
童敏君 《邢台学院学报》2012,(3):123-125,12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入中国,但是译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翻译儿童文学时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应以目标语儿童读者为中心;忠实于原文文本;适当的采用直译、意译、省略删减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翻译出更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93):100-101
儿童文学作品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的重要读物,其翻译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笔者的亲身翻译实践,以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的《水孩子》一书的汉译为例,从功能目的论角度对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根据目的论之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三大法则,提出了直译加注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的翻译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译中的改写理论,研究了改写理论中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三要素对他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任溶溶紧跟国内外儿童文学创作潮流,各阶段的译作特色鲜明,译作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译者对儿童读者的关照,最终形成了以注重童趣、口语化语言和创造性语言的儿童文学翻译原则和功能对等的翻译思想,同时他也成为国内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译本,探讨儿童文学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翻译特点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它的主要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儿童文学针对的是儿童这一特殊目标群体,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翻译的目的与其他文学的翻译有所不同。翻译目的论正因其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起的作用,更能推动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纾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中增译、误译或删节的地方也备受争议。以林译《伊索寓言》为例,从目的论角度探析林纾翻译儿童文学的背景与目的,解读林纾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对《伊索寓言》的添加、阐发与改写及所造成的影响。目的论观照下的林纾的翻译方法是科学有效的,最终促成该译著在目的语文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其核心是"目的论".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种以翻译目的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由于儿童文学本身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也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我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总的来说,在学术界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地位.该文将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伍媚 《文学教育(上)》2014,(15):112-113
儿童文学由于其特殊的读者对象,在翻译时必须要注意其与一般文学作品不一样的地方。而译好儿童文学作品的关键则是译出儿童童趣。本文主要以任溶溶翻译的《女巫》一书为例来探讨如何从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三个方面来译出儿童文学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16.
鲁迅乃翻译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主张,因译文生涩饱受争议。笔者认为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他采取了与其一贯坚持的"直译"相异的"意译"法。本文主要从儿童心理、爱好、审美情趣入手,结合翻译作品的题材、语言等,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鲁迅儿童文学翻译采用"意译"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出发,针对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对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翻译的过程中为达到译文的目的译者所要采取的一些翻译策略.目的论把目的读者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被接受、被认可,这在指导儿童文学的翻译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德国功能论的译文目的论出发,针对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对《爱丽斯奇境历险记》的译本进行分析、比对,探讨在翻译过程中为实现译文的目的,译者所要采取的翻译策略。充分体现了目的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出发,针对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对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翻译的过程中为达到译文的目的译者所要采取的一些翻译策略。目的论把目的读者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被接受、被认可,这在指导儿童文学的翻译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领域的翻译相比,儿童文学翻译相对缺乏系统的翻译理论及研究。本文以著名儿童读物《彼得·潘》为研究对象,选取翻译家杨静远的译本,从Neverland岛名翻译、场景刻画、动作描写以及对话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从而探索翻译目的论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儿童文学的目标受众有其特殊性。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与译文受众的重要性,可以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