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与兔     
近来孩子们完全不听大人们的话了。对了,不是人类的孩子,是兔类的孩子们。“大人都不说真话。”“不仅是满口谎言,简直幼稚可笑。”“他们好像什么都不懂。”  相似文献   

2.
“去公园喽!”孩子们总是欢天喜地地随着家长前往。公园里,家长们的舔犊之情跃然显现,往往舍得花钱。但小孩子的兴趣容易转移,常常是见什么要买什么,见什么要玩什么。当其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哭、大人恼的现象便发生了。 可否给孩子来个“限额消费”呢?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玩的权利。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家长规定孩子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玩,生怕累着孩子,更怕孩子出意外。于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被剥夺了,大人们还美名其曰“一切为了孩子”。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一生下来就是“太阳”,被几代人围着转。家长们为孩子操碎了心,能为孩子想到的都为其准备好了,绝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结果,孩子只能坐享其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为防止孩子发生意外事故,家长们更是不给其一点实践活动的自由。孩子们成了生活在真空里的人,严重脱离现实,…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孩子们在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时非常喜欢画画。他们常在地上、桌上、墙上、纸上信手涂鸦,然后请大人或老师来欣赏,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而有的孩子渐渐长大后却不喜欢美术课,不愿意画画,让人费解。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孩子们的涂鸦之作常不被大人理解,大人们习惯用成人挑剔的眼光与思维看待儿童的绘画,一句简单的“画得不像”就轻易否定了孩子的创作,使孩子丧失了信心,失去了绘画兴趣。二是有的家长和老师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和环境,不加引导地规定他们不许到处乱画,不许玩泥巴、捏橡皮…  相似文献   

5.
巧妙的劝阻     
有一群孩子,常常在宿舍楼后一辆报废的破汽车上乱蹦乱跳,每跳一下,那破车箱就发出一声“嘭嘭嘭”的巨响,孩子们觉得挺开心,可希望安静的大人们却受不了。有时,几乎吵得大人们不能休息,不能看书,大人们越是劝阻,孩子们越是蹦得欢。尤其麻烦的是,无论揪住哪个孩子痛责痛骂,还是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大人们眼里,孩子们尤其是城里的孩子们不知怎么越来越不顺眼起来,“小太阳”、“小皇帝”、“小霸王”等头衔不容置辩地加到孩子们的头上,有的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似乎再不对孩子们管束严点,我们的孩子们真的会变成“垮”了的一代。  相似文献   

7.
安静的孩子     
安静的样子很乖,老师家长很喜欢我们安静,他们常说:“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大人们喜欢安静,大人们更喜欢让他们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很多时候,他们讨厌多嘴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又要到暑假了,面对暑假,孩子有孩子的愿望,大人有大人的计划。孩子们的假越来越多,父母和孩子却越来越累。假期到底应该干什么?这似乎是一个老话题,却又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其实我们应该回归到“学校为什么要放假”、“学校放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样的问  相似文献   

9.
书虫吧     
《我们班的小臭事》记录了大人们所不了解的孩子们的故事。什么让你笑?什么让你恼?什么让你兴奋?什么让你尴尬?我们听够了大人们的说法,现在来昕孩子们的说法吧。 这本书幽默、有趣,让孩子们从中认识了自己,也让大人们走进了孩  相似文献   

10.
善良的心     
一天,我从河边走过,看见几个人站在河边,他们在看水里一个漩涡。一个孩子指着漩涡问道:“那是什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另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孩子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孩子说:“那是河水的眼睛。”另一个孩子说:“那是水里的星星。”又一个孩子说……显然,孩子没有大人那么理智,在孩子眼里,漩涡是他们想象的翅膀。偏偏有一个和孩子一样的大人,这是个女人,女人说:“那是一颗善良的心。女人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几个大人的白眼,还有人说:“这女人有毛病。”大人骂那女人,是因为女人不应该和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每当孩子们到户外游玩时,总是兴致勃勃的挑选几颗奇形怪状的小石子,并如获至宝地把这些石子带回家里收藏,高兴时还将石子放在衣袋里拿给同伴分享。但是,孩子们的这种童趣并不被大人们所理解,教师们有时生气地批评幼儿把石子藏在书包里,家长们也时常责备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个别家长还因为孩子的衣袋里满是泥垢而打骂孩子,一气之下把孩子的“宝物”全部扔进了垃圾箱。尽管如此,孩子的“童趣”依然末了,他们总是偷偷地把心爱的小石子塞进书包里带回家,藏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幼儿…  相似文献   

12.
孩子们大都好玩、好动、好奇。这“三好”稍微突出一点,人们就称之为“顽皮”。尽管大人们小时候也曾经顽皮过,但对顽皮的孩子还是心烦意乱,甚至感到对他们的教育十分困难。岂不知,正是这种困难,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面对顽皮的孩子,大人们是利用自己的威严、严厉制止孩子的顽皮行为,让他们言听计从;还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孩子的天性得以发展,向成才的路上走去?我想,所有的大人们都会同意后者,而不同意前者。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同我们的意愿相去甚远。我们常常会看到这  相似文献   

13.
爱说话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但很多父母常用“小孩子不要插嘴”“打断别人的话很没礼貌”“你懂什么”之类的话制止孩子们参与大人的讨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爱插嘴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表  相似文献   

14.
谈起童年,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那农村丰富多彩的儿童游戏:踢毽子、打陀螺、跳绳、弹“蛋”子、打“枷”,花样百出的游戏给我带来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还记得老师在村里组织的两场比赛:女孩踢毽子,男孩打陀螺,村里的大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起来,为自己的孩子鼓劲加油,整个山村都被欢乐浮起来了。仔细想起来,这些游戏之所以强烈地吸引孩子们,是因为这些游戏集娱乐、健身、竞争、智慧于一体,既是锻炼身体的最好活动,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智慧和技巧,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和反应能力。我真感谢发明这些游戏的先辈们。  相似文献   

15.
莫把“调皮”当聪明钟马福目前,在社会、家庭乃至学校,大人们甚至老师们喜欢把企耍小聪明、搞小动作的学生的“调皮”看成是聪明的表现;把规规矩矩、不惹年的孩子称为“老实”。以至于调皮和老实似乎可以囊括对孩子们的全部评价。其实,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对孩子们的健...  相似文献   

16.
孩子和大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大人的世界中被认为是很正确的行为,孩子们或许就不以为然。记得,曾看到过这样一则幽默:一位全托的孩子对他的父母说:“你们不是每天都爱我,只有星期六、星期天才来爱我。”看完之后,我并不觉得好笑,只觉得沉重,或许大人们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了。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是王老师,会首先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当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放在了谁能进去时,我会及时地引导孩子回忆一下自己在社区医院里的见闻:“你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以此来启发孩子的原有经验,引导孩子们分析“社区医院”游戏中除了医生还应该有哪些角色,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探讨协商补充制作相关道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过年,人们自然要去拜年。大人们往往喜欢带着孩子去拜年,而孩子们却不太喜欢大人的“社交”活动。父母不妨用一点小小的“手段”,让孩子乐于跟着大人跑,趁此机会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回乡过年——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菲菲的爸爸妈妈要带着她到乡下去给奶奶拜年。菲菲一脸的不高兴,赖在沙发上不肯走。她不喜欢去乡下奶奶家,她  相似文献   

19.
曾听到家长的抱怨:“我问儿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儿子说就是玩,玩沙、玩积木、看花看树看动物。你们幼儿园到底学不学知识呀?”也曾听到妈妈们这样讨论:“我孩子总是不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啥也不会,从没听他唱歌或讲个故事。”到底什么是孩子的学习?孩子该学些什么?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这些一直是困扰着  相似文献   

20.
曾听到家长的抱怨:“我问儿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儿子说就是玩,玩沙、玩积木、看花看树看动物。你们幼儿园到底学不学知识呀?”也曾听到妈妈们这样讨论:“我孩子总是不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啥也不会,从没听他唱歌或讲个故事。” 到底什么是孩子的学习?孩子该学些什么?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这些一直是困扰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