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追寻学校德育活动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教师的意愿与设计;德育活动的内容来自成人视阈,是空洞的、抽离的;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的;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没有统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象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就实践而言,德育活动应成为学生自主与自愿的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活动的形式应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应统一.归根结底,改进德育活动在于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丰富学生生命体验、建构道德与审美、完善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建构校本德育课程是落实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文中通过以成语文化为题眼,打开校本德育课程的新视角;以学科统整为主线,探索校本德育课程的新模式;以人文环境为核心,打造校本德育课程的新空间;以创意活动为路径,推动校本德育课程的新体验;以家校协同为支撑,释放校本德育课程的新能量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以传统文化与国学为背景的校本德育课程学校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3.
回溯科学的"伦理精神转向"之浮现背景可知,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殊异的根本并不在于"自由"精神本真层面的不同,而在于规约范围、归责对象和对科学的作用层面不同。二者虽然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涵,但在促进科学技术健康有序发展和使科技合乎人性的"自由"根本旨归上是一致的。因此,跳出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抽象二分的狭隘视阈,立足于"自由"的人性高度和开阔视野,从科学与自由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分析和把握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当前论争的实质及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社会大变革打破了原有的精神价值体系,社会出现了以价值多元化和世俗化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真空"状态.在此背景下,学校德育对学生德性影响减弱、价值取向偏颇、德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以及评价不合理,使学校德育陷入困惑.因此要从社会入手,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并且构建新的德育体系,对德育价值取向、德育内容和德育评价做出适应时代的调整或变革来应对"精神真空"的冲击,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5.
构建学校德育课程是基于中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的德育模式探索过程中的一种现实选择。构建学校德育课程需要具有关怀儿童全面发展的坚定信念,需要围绕德育课程目标进行高质量地实施,需要更新学校德育课程评价机制,需要围绕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目标并紧扣儿童发展审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德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教师的意愿与设计;德育活动的内容来自成人视阂,是空洞的、抽离的;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的;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没有统一起来。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就实践而言,德育活动应成为学生自主与自愿的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活动的形式应该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应统一。归根结底,改进德育活动在于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相似文献   

7.
德育工作者是当前职业学校落实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体力量,其内在精神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德育内涵发展、德育实效提升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探究该群体的职业精神现状和培育方略,可有效超越当前德育工具主义的樊篱,帮助德育工作者认清德育内蕴的工作责任与使命,促进从教情感、从教意志和从教风范的提升,从而提升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整体形象与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变革30年: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从"政治教育"中走出来后,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经历了多次反复,最终从政治化的"接 班人"转向更富生活色彩的"四有公民";在行为规范上始终在从传统要求与外在规范向社会生活与内在 自由靠拢;学校德育课程整体上在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以此提高课程学习的实效性;德育管理已经自 成体系,但这种越来越独立的模式,反而让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孤立.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创新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构建"做人+做事"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实现主体转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科学评估机制。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不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01年实施德育课程改革以来,南京市学校长期坚持生活化德育课程理念,在国家课程实施与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践行"主体性"、"生活化"理念。市、区、校共同致力于探索德育课程构建的机制与制度保障,结合区域特色以项目研究推动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目前,全市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呈现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等特点。但是针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找出工匠精神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关系,总结归纳当前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对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提出实施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中职学校的德育体系,为国家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2.
周冠群 《家教世界》2013,(7X):144-145
当前学校的德育流于形式,在德育过程中存在教育理念偏差,德育课程内容滞后,德育课程实施方法单一,德育课程评价标准界定不清等问题。通过对学校德育的问题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明确德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新德育课程内容、创新德育实施方法、清晰德育课程评价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新时代的学校德育,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强调课程育人。而一所学校的德育课程实践,则体现出教育者的育人精神与时代担当。德育课程实践是教育者宽广的教育视野的体现。视野决定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视野往往决定学校德育的创新高度。正如斯宾塞所说:“在教育你的孩子时要进行你自己较高的教育。在心智方面,你必须学好那门复杂的学科,那就是在你的孩子、你自己和社会中所表现的人性和它的规律。在道德方面,你必须经常发挥你的高尚情感而控制那些较低级的。”即教育者需要拥有丰富、开阔的教育视野,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品德形成规律,系统建构与实施德育课程。学校的直接德育课程、间接德育课程及隐性德育课程,都淋漓尽致地体现着教育者的儿童观、课程观、教学观以及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总目标,它更加全面深刻地突出了德育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对德育课程改革实施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继而从价值澄清理论中吸取可资借鉴的理论精华,并把它们同我国德育课程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学校德育使命与学校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德育功能等概念相互混用,比如说"学校德育的文化使命、精神使命等"是指学校德育在某一方面应该承担的任务,再比如说"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德育使命"是指学校德育应适应社会需要,与时代同步。所谓学校德育使命,是指学校德育活动所肩负的在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道德、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引导建构"的任务和责任,是德育主体根据社会发展要求而自主确立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德育课程是落实德育目标的重要渠道。目前学校德育课程发展存在着直接德育课程知识取向严重以及间接德育课程应试化倾向明显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面对的现实教育压力和陈旧的教育观念。通过提升直接德育课程的魅力和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的方法,可以促进学校德育课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高校德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从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结合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抓好有关课程体制建设、结合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德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普遍实施,以及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验,我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建构方式、教材编写要求、课程评价侧重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同以往的变化。与之相应,我国德育研究也兴起了一股反思批判与改革探索的热潮,研究者或解析课程改革的主旨和要求.或反思以往学校德育问题和困境,或介绍国外德育发展的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创造性地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根据《决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要从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入手,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开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学校德育课程,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学科特点、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准确规范各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传统德育课程,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着手,对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目标、德育课程内容设置、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德育课程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