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关于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的方法和体系中比较权威的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和由郭来喜、吴必虎等编写的《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依照这两种分类与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国内学者对以下专项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研究:地貌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科技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创意旅游资源、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休闲旅游资源等。另有学者对特定地区旅游资源分类及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展开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贫困县汝城县,生态环境宜人,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尚浅。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汝城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分类,并分别运用“三三六”评价法和“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汝城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总结出汝城旅游资源的类型、品质、等级和特点,为汝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与评估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已有的价值分类系统,构建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类系统,结合各种价值的特点,构建了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系统,以期能为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的价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对黄果树景区旅游资源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了一个分类体系和相应的定量评价方法。此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系统不仅考虑了属性分类,还考虑了规模分级,有利于进行定量评价。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黄果树景区旅游资源的属性类型、优势资源的赋存和等级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黄果树景区自然旅游资源中,以瀑布、山地景区、洞穴等占优势;人文旅游资源虽然类型较多,但除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和建筑景观以外。其它型的总分都不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旅游业对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和评价统计进行了许多探讨和分析,本文介绍了旅游资源现存的分类情况以及已有的评价方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新发展情况,进一步说明在新的分类和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评价是使潜在的旅游资源和现有的旅游资源的优势能更好地转化为社会经济优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婺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乡村生态旅游热点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此地现有和潜在的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I18972-2003)对婺源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是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指数。文章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通过对旅游资源实地普查,梳理四平主要文化旅游资源,对其特色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构建四平文化旅游产CBA架构,并提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旨在为提升四平文化旅游竞争力提供参考,也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系统策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华阴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采用项目和评价因子量化评价与“三大价值”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对华阴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华阴市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观为特色,优良级旅游资源突出,在观赏、历史文化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价值.整合华阴市旅游资源,突出以道教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以华山为龙头,整合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打造大华山旅游格局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洛南县地处陕东南,秦岭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旅游发展滞后.调查组以《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为标准,对洛南县境内的各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实地科学的调研、分类,运用定量评价的方法,查明洛南县旅游资源单体115处,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厚,但是旅游资源之间缺乏有机整合,提出了洛南县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的策略,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洛南县旅游资源发展模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领,旅游系统规划是旅游规划的实质问题。本文以青海省同仁县为例,在旅游资源分类及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旅游功能系统规划及组织系统规划的基本思想,旨在为以同仁县为代表的县域旅游地规划及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已初具规模,渐成体系。在此背景下,挖掘出红色旅游市场潜力,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郴州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极大。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中远程市场缺乏吸引力,市场潜力未得到开发,缺乏良好的配套设施及消费环境,景区可进入性差,国际市场尚未打开。因此,要采取发掘产品潜力,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强化产业配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制定适宜的定价策略及渠道策略等措施,促进郴州市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 ,它具有开放度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等特点。郴州旅游资源丰富 ,区位条件优越 ,近年来 ,郴州旅游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我们必须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把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成为郴州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关于郴州旅游与农业共生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郴州旅游资源丰富而有特色,但旅游景点比较分散、景观单一,严重制约了郴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走共生之路,而在郴州推进旅游与农业共生发展是可行的。科学论证,统筹规划;精选项目,突出特色;创新机制,科学运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开辟多元投融资渠道,建立旅游与农业共生发展基金;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交通等,是"农游"共生发展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发挥图片摄影优势 推进郴州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片摄影,是旅游风景区的名片,是旅游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宣传推介旅游产品的重要媒介,而且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产品。因此,发挥图片摄影的功能,开设摄影旅游专线,举办郴州风光专题摄影大赛,发展壮大本土摄影队伍,建立郴州旅游资讯网站,保护好郴州的原生态自然环境等,是推进郴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略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八面山区是郴州市少有的保存较完整的原始林区之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八面山区自然资源的特点,保护好森林垂直分带、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水能和旅游业、开展生态移民、提高农民收入是保护和开发八面山区自然资源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郴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郴州先民就有相当丰富的石器文化和陶器文化。公元前 2 6世纪 ,炎帝神农氏又在郴州发明创造了耒耜和种植 ,开创了中国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唐宋之际 ,一大批外籍文人来到郴州 ,创作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 ,郴州文化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发展阶段。研究和发掘郴州古代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对于丰富郴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郴州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把郴州建设成为繁荣、富强 ,并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郴州的旅游文化及文化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蔚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1):109-112
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郴州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发掘郴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对进一步提升郴州的旅游经济品位,提高郴州的知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也是打造郴州旅游新形象的战略选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科学内涵。郴州市生态旅游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政府主导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增强环保意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郴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红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构建红三角生态旅游区有利于韶关、郴州和赣州三市经济欠发达山区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优势互补和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提高三个地区的整体竞争力。粤湘赣联手构建红三角生态旅游区的战略对策,需要从政府层面联手打破行政壁垒,树立红三角大生态旅游区观念;从行业层面加快旅游产业集群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及与珠三角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区域协作层面。粤湘赣三省韶郴赣三市应该共同努力,创造良性机制,将红三角生态旅游区建设成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0.
郴州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城市特色不够突出,城区建设风貌混乱、城市特征不够鲜明等不足。应根据郴州市城市景观要素进行分类规划,把郴州建设成为新型工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生态环境优良、城市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