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时我国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充分发挥特殊学校的骨干作用,以大量的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发展格局。。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因此,它对特殊学生的双向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陷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2.
现代特殊儿童的教育主要通过乏种途径来实施,一种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接受特殊教育,一种是父母在家个别指导,还有一种就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随班就读已成为解决特殊儿童受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越来越多,它也正是现代全纳教育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特殊教育已经构建了以专门的特殊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办学格局。随班就读是体现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符合当今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客观评价随班就读实践的成就和不足时,要防止安于现状和过于否定两种倾向。要克服随班就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融合教育的理念,使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真正融入正常学生中。  相似文献   

4.
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已走过25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截止2009年底,全国在校特殊学生中,有超过62%的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学习或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已经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的主体,这使得人们对随班就读的质量问题愈加重视。在我国20多年的探索中,摸索出很多有益的经验。2003—2004年教育部在全国选取100个县(区)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潍坊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把市级特教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全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构建起以集特教师范、中心盲校、中心聋校为一体的市级特教园区为龙头,以各县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  相似文献   

6.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之一,对于轻度智障儿童来说,在现有条件下"随班就读"可能是最有利于发展其各方面能力的教育形式.然而在当前随班就读的实践工作中,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才能为下一步更好地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一、随班就读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滞后.要使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首先要有学校来接收.然而在相对滞后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普通学校仍认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事情,普通学校没有责任和义务接收残疾学生,所以也不太愿意接纳他们.但由于学区划分、就近入学等政策,也只好接收.即使接收了,往往也只是作为旁听生,学生成绩不入册,以不影响到整体教学成绩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顺应全纳教育的发展热潮,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安置模式。学校作为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和承载体,其支持服务如何,直接影响着随班就读的质量,影响着特殊儿童的教育利益和健康发展。针对全纳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内涵、学校支持的责任、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反思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完善学校支持体系,提升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现状综述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倡导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以来,这种残疾儿童到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就读的安置形式,已经成为特殊教育的一种主体形式。但从近年来随班就读运作情况来看,小学与中学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资源教室建设出现了六年级后稀缺的现象。浙江省宁波市李兴贵中学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宁波中心城区一所公办初级中学,2008年在当地初级中学中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苏州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探索。2014年,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以来,该市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不断提升全市特殊教育水平。目前,全市63%的特殊需要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涉及300多所普通中小学。各相关学校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成立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资源教  相似文献   

10.
经常熟市教育局批准,2004年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就设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心成立后,全市随班就读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中心专门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管理、服务等职责,全面关注普通学校中的每一个特殊教育的对象,使常熟市的随班就读工作发生了根本  相似文献   

11.
实施普通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全面推行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理念上的滞后、随班就读机制体制的不健全、特殊教育经费分配体制的不完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不畅和普通班级班额过大等对随班就读的深入发展带来许多挑战.要想全面有效的促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深入发展,必须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及随班就读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全面有效地推进随班就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资源教室是普通学校或特殊学校为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特定场所,在随班就读的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特殊教育学校也应该建立资源教室,而且要加快步骤,并尽快升格为资源中心和后援中心,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从领导与管理、学校环境、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策略、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评估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发现随班就读质量既需要宏观教育制度与政策的支持,又需要良好的社会人文关怀环境,更在于随班就读学校和教师的精细实施。随班就读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是作为随班就读主阵地和实践者的普通学校和广大普通教师要充分领悟随班就读的理念,积极参与随班就读实践。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共有178名特殊学生,100%接受义务教育,全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开展随班就读教育的学校26所,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如何根据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随班就读是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办学形式。目前随班就读管理者群体大部分缺少特殊教育专业素养,职前培养缺乏,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南京市玄武区从区域层面对随班就读管理者的研训模式做整体设计与架构,帮助随班就读管理者解决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欠缺、普特教专业知识正迁移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视障儿童与健全儿童的融合教育就是指视力残疾儿童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资源室进行学前康复训练后。再将他们送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通过集体教学和有机穿插对视障儿童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在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室对视障儿童的共同教育教学管理,使视障儿童学习了化知识,开启了封闭的心理.陶冶了良好的情操,为将来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特殊教育已经构建了以专门的特殊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办学格局。随班就读是体现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符合当今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客观评价随班就读实践的成就和不足时,要防止安于现状和过于否定两种倾向。要克服随班就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融合教育的理念,使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真正融入正常学生中。  相似文献   

18.
廖娅晖  潘颖 《时代教育》2007,(10Z):18-19
让更多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指出: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低于普通儿童、特殊学校数量不足。随班就读效果不佳、特殊儿童教育师资比较薄弱、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需要尽快得到根本解决,以保障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全社会共同携手,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才能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研究》2009,(7):86-86
近年来,青岛市特殊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构建以人为本的特殊教育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水平明显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较快发展,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与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得到加强。目前,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其中,省级规范化学校3所,市级规范化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188人。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924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8%。并培养出姜馨田、吴春苗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这也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理念的体现。随班就读是特殊学生就近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接受义务教育的一种安置形式,它是融合教育理念在中国的具体实践,最早提出是为了解决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推行,已成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部2010年统计,全国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学生中随班就读和在普通学校特教班就读的占比60%以上。当然,在随班就读推行过程中不可忽视一些问题的存在,如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的适应发展问题,普通学校和教师的专业支持问题等。那么,在确保教育双向公平的前提下,随班就读的推行需要怎样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