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拿来主义”读书法 ,倡导主动选择或者说“我行我素”的读书策略。鲁迅的《拿来主义》对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精辟论述 ,完全适用于读书这项最重要的文化活动。怕受污染 ,拒不读书 ,是“闭关主义”的文化懦夫 ;古书洋书一概不读 ,是“虚无主义”的文化莽汉 ;来者不拒 ,全盘接受 ,鸦片大麻都吸 ,黄书黑书皆读 ,是殖民地里的文化奴才。读什么书 ,同样要“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读书必须选择 ,似乎用不着论证。人生苦短 ,面对浩繁的典籍 ,读书人多望书兴叹。庄子论述最精辟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 ,殆矣 !”金圣叹…  相似文献   

2.
荐书     
读书时刻,读的是作者的智慧。读古人的书,读的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读现代人的书,读的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读的是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读“举世浑浊而唯我独清”,读出些许苍凉与不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品出作者博大的爱国情操;读“大江东去浪淘尽”,生出一股豪情壮志。读孔子、韩愈、辛弃疾,与先哲们进行交谈;读鲁迅、巴金、曹禺,  相似文献   

3.
易言 《中小学电教》2004,(11):72-73
“拿来主义”乃鲁迅先生之一大发明。简言之,就是借鉴别人,而且是借鉴别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五四”前后,由于国人倡导“拿来”,所以有了“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有了新文化运动,新思想传进国门;改革开放以来,也是因为主张打开国门、反对封闭,不断地“拿来”,才有了今天的累累硕果。所以,“拿来主义”不仅在鲁迅时代是有用的,在今天也仍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研究》2007,(12):F0003-F0003
学校坚持“读书 文明 绿包 和谐”的办学理念,秉承“实施生态教育 营建绿色文化 彰显学校特色”的发展思路,固化“播种绿色希望 放飞理想翅膀 争当未来上人”的校训精神,围绕“学做人 会做人 做品德高尚的人,想读书 会谈书 读内涵丰富的书”的培养目标,统领“一个课题、二个着力点、三大工程”。实施“四大绿色文化”:一是“精冲与行动”并举的管理文化;二是“阳光与互助”同行的团队文化;三是“个性与生态”共生的课程文化;四是“功能与审美”统整的空间文化。  相似文献   

5.
三境界     
方鸿懦 《中文自修》2006,(10):45-45
据说坐禅有“三境界”,是谓“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复是山,水还是水。”化而用之于“读书”,是否亦有“三层次”宁初入门者是:读书是读书,不读书是不读书,我是我,书是书,分得清清爽爽,毫不含糊,是为一层。而在“知入知出”者,则读书是为着“不读书”,而“不读书”其实亦在读书,已知将书读薄读化,懂得“学问皆在书外”,是为二层。  相似文献   

6.
藏书是一件乐事,读书更是一件乐事。“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陈继儒)书籍中别有天地日月。少年时代,要为升学读书;青年时代,要为职业读书;行有余暇,可以为兴趣而读书;学有所成,可以为研究和写作而读书;年老赋闲,又可以为消闲而读书。我几十年浅薄的读书生涯,大抵经历过上述几个读书阶段。“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黄庭坚)我爱读书,因为书是我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书是智慧的结晶,文明的向导。“书可医愚”,终生有书相伴,生命会变得格外充盈和圆满。细想一下,在我个人的生命史册中,书的分量…  相似文献   

7.
咸慧  薛爱英 《职业技术》2006,(14):116-116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批判了在旧社会中国,一部分人盲目崇拜外国文化,采取照抄照搬的模式。本文中“拿来主义”则是用来批判学生英语写作中措辞的随意性。英语写作中措辞一直都是困扰学生的难题之一。在措词这一方面,学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有哪些呢?本文将从如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拿来主义》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讨比喻论证的特点、作用,联系实际分析“拿来主义”在当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李汝中 《现代语文》2006,(8):63-63,44
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是中学语文教材乃至高校公共语文课《大学语文》常选的课文。该文笔锋犀利、比喻精妙、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在观点的破旧立新中还昂扬着民族自尊、自强和自信意识,是一篇难得的能兼顾语文训练和人文教育的典范文章。文中,鲁迅提出并主张“拿来主义”,号召人们善于并敢于“拿来”。那么,要“拿来”的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文化遗产”。但是,仔细推研教材,我觉得,要“拿来”的应该是“外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作文题][评说][例文]1.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读书生活,抒写读书情趣;可以总结读书经验,介绍读书方法;可以畅谈读书体会,感受读书快乐;可以对读物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也可以进入书中的精彩世界,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对话,领悟人生的真谛。2.这里的“读书”指课外阅读,包括阅读电子读物和网上阅读。现在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学生读书太少,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没有像样地读过几本有质量的书。“读书”应该是学生熟悉的一个话题,没有哪一个学生会无话可说;但是,又必须是多读书、会读…  相似文献   

11.
李继高先生编著的《名人读书艺术》的内容特点:一是论及了读书问题的方方面面,如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二是书中论及的读书方法都是老作家、老学者的经验之谈,可学可行;三是借名人之口谈读书,有“名人效应”;四是本书作者在每篇文后所作的“提示”准确清晰。该书对人们的读书学习具有鼓励、指导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怎么也绕不开“邵洵美”这个人物。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句夹在正里看似顺手写下的讥诮语……“做了女婿换来的”,最新出版的高一册语教科书态度鲜明地在“做了女婿换来的”的词条下注释:“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至于邵洵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与鲁迅之间的“过结”之是非曲直,则不甚了了。而今距离鲁迅写作《拿来主义》的时间差不多快七十年了,斯人已去,恩怨不在,为了帮助后学更多地、全面地观察了解历史,很有必要点击一下“邵洵美”。  相似文献   

13.
读了这个案例,我想表达三个观点。第一,支撑课堂教学质量的是常态备课。教学质量是在常态教学中一堂堂课地累积提高的。观摩活动要展示常态课,反对照抄名师教案,“拿来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公开课实践的操作性要体现“绿色”特点:公开课要回归常态课,关注“素课”,避免失真、作秀.课力争上得自然平实,决不摆花架子,  相似文献   

14.
本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报纸媒体“读书”类专刊的价值取向:其一,报纸媒体“读书”类专刊是沟通书与读的有效桥梁,形成了“浅阅读本”的“本”价值追求;其二,报纸媒体“读书”类专刊的价值定位在于思想性与新闻性并重;其三,报纸媒体“读书”类专刊的价值崇尚是提高自身化品位,争取“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何捷 《教师博览》2023,(32):30-3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立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明确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还要学习阅读方法,做到会读书。新课标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按照学段递进,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达到基本的阅读量的要求,落实“多读书”和“读好书”。例如第一学段,多读浅易的图画书,多朗读优秀的儿歌,自由阅读童话书;第二学段,多读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儿童文学名著、中国古今寓言和神话传说等;  相似文献   

16.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06,(25):104-104
人民日报:大学就业率统计应取消;解放日报:“身在曹营心在汉”大学毕业生心理难“毕业”;文摘报:取消研究生论文硬指标只是迈了一小步;中国青年报:大学教育的“技工化”未必不对;中国青年报:中国的MBA,拿来主义已经不够了。  相似文献   

17.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自学考试,作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受到普遍重视。自考,顾名思义是通过自己学习,来应对考试;自学,就是通过自己读书,把握教材,获得知识。怎么读,如何学,这是广大考生应认真思考、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多数考生是有“书”在手,却不会“读书”。往往是书一到手,便从头到尾不假思索地“生读”“活吞”,结果是满脑浆糊,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19.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进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近几年执教高三,积累了一些经验。笔者以为,语文复习尤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思想。 1.重做题轻读书。有不少教师和学生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一是深信“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甚至寄希望于同高考题撞车:二是对铺天益地、泥沙俱下的复习资料失去鉴别力,觉得这也好那也好,于是统统采取“拿来主义”。殊不知,题目做多了。势必减少了读书的时间。这样囫囵吞枣、昏天黑地地做下去。对提高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大作用。真正有效地复习应该是精练,举一能反三,触类能旁通,宜少忌多、宜精忌滥、宜巧忌偏。只有精练,才能保证有时间读书。而只有广泛阅读,读字词、读课文、读作文、读课外书,才能增强自己的语感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刘勰这一著名的论断所阐明的。也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得真正语文能力的道理。同学们。花时间去读书吧,而不要整天拿题目来做啊做啊!  相似文献   

20.
阅读     
曾郁 《贵州教育》2012,(3):24-33
写在复习前 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期末的阅读复习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