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昭通唱书》是一项广泛流传于昭通民间的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说唱曲艺艺术。运用相关民间叙事研究的理论方法,在具体的唱书语境中结合唱书文本,对《昭通唱书》的叙事方式及叙事特色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俗讲与民间讲书、唱书的传达方式是白话小说起源的关键。白话小说文体的确立首先经过俗讲者和民间讲唱艺人的口头加工。而讲书、唱书的体式和其文本的形成促成了白话小说体式的定型。敦煌藏卷中的白话小说初具白话小说的规格 ,具备了后世说话和白话小说的形态 ,给后世白话小说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温州鼓词     
吴丽平 《中国教师》2008,(17):51-52
<正>一、温州鼓词简介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它运用口头讲述和韵语歌唱相结合的讲唱方式,成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曲艺表现形式。鼓词俗称"唱  相似文献   

4.
“旭早”是以水族歌谣为基础,采用寓言、传说、故事的表述方式,应用“双歌”的音调叙唱,以民俗为载体的民间说唱艺术。其流传特征主要是在群众聚会的礼俗场合演唱,由一人主唱,众人帮和。参与聚会的人既是听众也是帮唱者,且演唱必有醪酒助兴,既自娱也娱人,是水族社会民间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哈节,京语称“艺殿耽”,意译为亭旦日,又称“唱哈节”,所谓“哈”、“唱哈”即唱歌的意思.京族信奉海神,是京族人民纪念祖先,敬奉神灵,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陇南民间美术文化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其文化内蕴与艺术风格更是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秦汉文化、氐羌文化、川蜀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等方面分析陇南民间美术的文化背景,可以明确陇南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及其创作和传承方式,对挖掘、整理、保护陇南民间美术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伊犁地区地处中亚腹地,我国西北边陲。先后与俄、哈毗邻。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塞,自古与中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开展民间贸易、东联西出。先后有塞种、月氏、乌孙、突厥、蒙古、哈萨克、布鲁特、维吾尔、满、锡伯等诸民族在这里生存、繁衍和游牧。  相似文献   

8.
河南南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民间音乐种类齐全,极具特色.南阳的传统民间歌舞是集歌曲、舞蹈、器乐为一体,融有说唱、戏曲表演元素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在当前日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在大众传媒极其繁盛的传播环境下,积极研究其生存、发展、传播,不仅可以丰富河南民间音乐的内容,有利素材的挖掘.更重要的是对于如何使南阳民间歌舞音乐在当代传播环境下有效得到传承与保护,对于建设南阳和谐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炜的《九月寓言》显示了小村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呈现了真实的民间生活图景,其深层启示意义在于作家对人性、人生的诗意关怀。  相似文献   

10.
国外有关中国宝卷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接触宝卷文献,早期的研究比较关注宝卷与佛教、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几位学者指出其在中国俗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探讨宝卷来源及其与其他讲唱体裁的互动关系问题。一开始,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明末清初的宝卷(所谓早期宝卷),后逐渐扩大到清末民初的叙述性宝卷文本以及民间表演。国外收藏了一些明末清初的中国宝卷珍本。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下半叶,国外学者主要是收集分析宝卷文本;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有些学者开始关注民间宝卷讲唱以及宝卷在民间仪式中的功能,近年甚至有学者到中国乡村观察宝卷的讲唱。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西欧、北美国家的用英语编写的宝卷研究文本,但也讨论日本、俄罗斯二十世纪形成的独特的宝卷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1.
汉代诗歌在当时的主要扩散途径是音乐传播.它在社会上下层两个文化空间同时展开,主要用于各种仪式场合及游宴娱乐环境.传播的行为主体涵盖了各个阶层,其中乐工歌妓占主导地位.所传诗歌既有民间歌谣,又有皇帝、文人及乐人之作,还有献诗、即兴之作等,在实际配乐演唱时大多要经过乐工的增损.传唱的方式按照表演人数的多寡、参予的程度可分为独唱、伴唱和齐唱;按照表演的艺术方式则可分为清唱与和唱两类,其中和唱又可分为人声和唱与器乐和唱.音乐传播对汉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扩大了受众面,促进了创作,加强了社会上下层的交流,使诗歌风格走向通俗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身仕乱朝与贫病交加是鲍照挽歌创作的现实及心理根源;鲍照好作挽歌,喜拟民间流行的挽歌曲调,这是诗人对随时及身的死亡忧惧的排遣方式。《松柏》、《代蒿里行》、《代挽歌》等长逝辞是诗人为其随时踏上漫漫黄泉路而唱的一曲曲寂寂哀歌。  相似文献   

13.
晚明男妓现象是由"南风"好尚引起,经由朝廷政策的推波助澜,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刺激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性交易服务。以小唱、小官与契儿为主体的男妓,靠出卖色相而获得官员大夫、富贾仕商、市民百姓等服务对象的相应报酬。由于历史文化、社会习俗、民间认同等原因,男妓的生存境况远比女娼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比较富于民间精神的优秀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商州民间文化的深度开掘和批判;对商州落后观念,尤其是“婚姻”和“性”等观念的启蒙;对商州人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15.
怀化市作家向本贵创作了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作品,如长篇小说《凤凰台》、《苍山如海》、《盘龙埠》、《乡村档案》等,反映了民间社会的生存状态。作者站在民间立场言说着乡村、农民的生存、情感等,书写民间的生存境遇,揭示民间的情感世界,描绘民间的风俗民情,挖掘民间的精神亮点,表达了作家对乡村民间社会的热爱和对农民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黄梅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民间黄梅戏班社是发展传承黄梅戏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2008年11月到2009年3月,调查小组一行三人对安庆地区相关民间黄梅戏班社构成、数量分布、演出市场、场所、季节、请戏事由、班社收入、运营模式、政府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民间黄梅戏班社的生存状况,揭示了其内在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7.
"喊山"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当代作家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中,对其进行了"原生态"的演绎。在她的笔下,"喊山"被赋予了多重内涵:或是生存境遇的寄寓;或是诗意情感的坚守;或是朴素生命的诉求。透过它既可以窥探到乡村民间生存的真实镜像,又可以展现作者对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彝族歌谣习俗最有效的养成机制,在于彝族民间普遍存在的歌诗传统。彝族民间各种大小仪式歌诗活动,滋养了其经籍诗歌文化。口头歌谣和书写诗歌,二者有效互动,孕育了彝族民间歌诗传统,促进了其诗歌的兴盛和蓬勃。彝族民间歌谣、诗化经唱、毕摩诗教以及诗论,四位一体地建构了彝族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舞蹈生态学的特征提取法等对福建莆仙地区麟山宫的“皂隶舞”进行真实客观记录,分析了其文化价值和当前的生存状态,提出政府和民间齐心协力通过更新传承方式等多种举措谋求“皂隶舞”艺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中有多处涉及到了宋元时期的市井民间曲唱,形式包括诸官调、货郎儿、耍令、小曲、慢唱等。这几种曲唱形式在北曲乃至元杂剧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