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完整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等主要环节。学习目标不仅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准则和指向,也为学习评价提供了依据;学习过程一方面实现和丰富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评价提供了现实对象;学习评价既反馈和调整学习,又帮助判断学习目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更是学习行为是否自觉自为的特征之一。可见,学习评价既是学习活动的有机环节,又是学习质量、水平高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学习自由是教书育人的目标,也是学习者的理想追求。对学习自由的主体和内涵的狭隘理解导致了现实教育中对大学生学习自由和学习权利的过度关注,对其它学习者和学习价值的忽视。从自由和学习自由的本意出发,外在的学习自由表现为学习权利的获得,内在的学习自由表现为学习价值的实现,学习自由是外在学习自由与内在学习自由的统一,是学习权利和学习价值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3.
探索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驱动学习投入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价值观的整体情况良好;学习投入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学习价值观存在年级和专业差异,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各人口学变量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习价值观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价值观——学习投入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提升需要同时从增强学习价值观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入手。  相似文献   

4.
利用网络的英语学习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时间和地点,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通过学习能够获得比传统教学更多更新的知识。协作学习也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基本特征,对于学习者来说,借助网络优势,在系统软件的支撑下,通过协作讨论,对问题会有更深更广的认识。利用网络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辅相承,使英语学习达到了新的境界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移动学习?国内外许多移动学习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其一,将移动学习看做远程学习新的形式;其二,认为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获取信息与知识;其三,把移动学习看做完全不同于数字化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全新技术和学习方式。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以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为基础,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为特征,以获取教育资源为目的,将移动学习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相结合的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而手机移动学习则是以手机为媒介的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意识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目标,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引导学生改造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基础上,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从而构建自主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自主学习本质上是独立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  相似文献   

8.
学习方式具有自己特殊的定位。学习方式因学习目标的多面性、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性而具有多样性,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价值和适用范围。学习方式的变革不应是简单地放弃接受性学习,只使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而应确立学习方式多样性的观念,依据发展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里明确指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作为人师,有责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而学习能力依赖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图的确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王坚 《广西教育》2009,(30):115-115,117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是竞技体育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和毅力,运动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对此,应强化运动员的学习意识,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使文化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2.
学习统筹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处理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方法的认识、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制订学习计划,系统有效地分配学习时间,协同各种感官,设置学习环境,兼顾学习任务。通过平时的学习训练,落实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逐渐使自己的学习习惯生成,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和统筹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赋能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和渠道,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在线学习的兴起、社交学习的增强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数字化赋能促进了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提供了多样的学习资源,增强学习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改善了学习的效果和评估方式。开放式在线课程平台、数字图书馆和学术资源库、在线学习社区和学习分享平台等使学习资源得到了丰富和普及;数据分析和学习推荐、虚拟助教和个性化辅导与学习路径的定制化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学习效果的智能化评估和反馈机制、特殊学习需求的满足和学习效果的可视化展示使学习效果得到了提升。数字化也有力地促进着终身学习的路径不断拓宽、更加通畅和多样化延伸。  相似文献   

14.
移动学习是指一种利用移动通讯网络,使用移动通讯工具,拓展数字化学习渠道,随时随地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新型学习方式。目前可以采用的移动学习方式主要有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和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要实现移动学习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加强移动学习技术和软件支持,推进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加强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建立和完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移动学习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移动学习?国内外许多移动学习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其一,将移动学习看做远程学习新的形式;其二,认为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获取信息与知识;其三,把移动学习看做完全不同于数字化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全新技术和学习方式。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以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为基础,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为特征,以获取教育资源为目的,将移动学习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相结合的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而手机移动学习则是以手机为媒介的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6.
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  相似文献   

17.
课堂的学习活动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其中,学习目标引领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又影响和决定了学习结果。而学习过程又可分为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两大要素。在以上各个要素中,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是学习活动的核心要素,即我们俗称的“学什么”与“怎么学”。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活动设计也应从整合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这两方面思考,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发生,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坚持;更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创新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要求人们要学会学习和创新学习。创新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活动,也是时代呼唤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贯通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创新人才始于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学习的实现受诸多因素制约,倡导大学生创新学习必须为其搭建创新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学习关系着学习型组织的有无和兴衰成败,关系着员工能否活出生命的意义,但现在我国还有不少学习型组织没有取得学习实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学习中,学习型组织应该处理好五种关系:学习实效和学习型组织的流行热、广义学习和狭义学习、持久性学习和阶段性学习、整体学习成效和个体对学习的需要、对组织学习的领导和学习型组织领导者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