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阚阅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2期中撰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并从法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创业、创业课程和知识创业等维度提出了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第一,作者认为美国创业教育注重生态系统建设。除教育机构外,美国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包括了公共部门、私人部门、非营利部门等诸多主体。1.政府部门。美国联邦、各州及地方政府在创业教  相似文献   

2.
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是当前国际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要树立以全球(Global)、全民(All)和终身(Lifelong)为外驱力,以互补性(Complementary)、整体性(Holistic)和可持续性(Sustainable)为内应力的"GALCHS"创业教育生态发展观念,破解学校创业教育"生态位"角色缺失、政策因子缺位、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基础薄弱等难题,推进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萌芽、发育并进入"稳态"。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视域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高校的高度重视。美国是开展创业教育最早也是最普及的国家,创业教育对于推动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来分析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可以发现其内在蕴涵的整体生态观、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开放特征。美国创业教育的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和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具有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构建开放、协同、共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概念和内涵有待厘清的现状,可以从教育生态学视野出发,从课程与教学生态、组织生态、环境生态三个维度来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遴选出21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指标,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协调机制和评价激励等指标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有较大权重,这为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职教育实践发展显示,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存在生态位短暂失衡、内部因子培育不充分、生态系统内外交换不协调的困境。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生态观是必然趋势,有助于激发师生活力、构建育人合力、稳定高职教育生态链。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路径、方法引入现有高职院校育人体系,形成培养"全人"协同校园生态、遵循"遗传变异"促进自主发展、依托区位推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6.
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生态系统。高校可以运用生态学理论,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生态因子着手,建立起多元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高校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生态因子。在此基础上,从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开拓创业筹资多途径,营建有利于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构建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等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创业教育生态因子的应然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内大学的创业教育正处于从初级形态向更为复杂、系统的整体生态系统转型过程中,这要求高校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生态化运行机制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克服系统性不足、支离片面、途径单一、缺乏实践等问题.以生态性创业型大学建设为目标的浙江农林大学,其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运行机制的构建路径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极其重要。30多年来美国创业学已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我国高校应培养促进创业教育生态化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良性互动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整合系统内外有利于创业的资金、资源,制定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0.
借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提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概念,认识到其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同时,明确各种影响创业教育因子的生态位,进而提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强化政府主导地位,优化政策支持环境;发挥高校主体作用,优化教育环境;加强社会推进作用,营造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等多方合力才能实现持续性发展。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得益于形成了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从价值取向、课程体系、文化营造、教育模式等多方面体现出了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和开放性。借鉴美国创业教育成功的经验,探索了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定位、环境创设和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等学校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其成功经验引领着全球的创业革命。在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合作式的资源整合模式赢得了丰富的物质资源,系统且多元的课程记录着高校创业教育演变史,多样的实践机制提供了有效的评价模式。这为我国未来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是美国开展创新创业的关键词。解决复杂现实问题、创新创业政策的刺激及浓郁的创业文化是美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驱动力。美国高校打造了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课程、师资与服务体系。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理念落后、课程"两张皮"、师资薄弱及服务体系封闭等问题。因此,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我国高校应树立基于系统思维的科学创新创业理念,构建基于跨学科的浸入式创业深度学习微情境,打造基于资源整合的"全链条"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基于遴选机制的精干创业教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以高职院校为探索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对全国第二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调查的分析显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建立相对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仍然存在教育观念不成熟、管理机制不健全、教育结构不完善、教育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建议通过修正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突出创新创业学院教学地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协调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等途径,构建更具生命力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以促进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活动的利器,构造创业教育生态环境是推动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将其"通过实践学习知识"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在创业教育之中.该校设置了创业教育的五大架构,专业教师通过知识与创新,结合商业导师的投资与指导,嵌入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建立了面向各专业的"空间学习"平台,形成了"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模式.本文从创业教育主体的切入方式、平台的持续孵化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融合等方面,剖析了瑞尔森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现路径,总结出瑞尔森大学创业教育成功的要素:整合多方资源、构造持续的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促进创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解决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分离的问题是高校创业教育深化发展的关键。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实践体系涵盖包容多元的培养理念与目标,松散联合型、渗透嵌入型、交叉整合型和跨学科整合型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中心扩散型组织、平台协调型组织和中心统筹型组织构成的组织模式体系;专职型创业师资、整合型创业师资和实践型创业师资构成的师资体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发展可从理念与目标、课程体系、组织模式与师资体系等方面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中外4个国家8所典型高校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理想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涵盖目标理念、领导机制、组织机构等10个关键要素,具备3个分系统,即操作系统、组织系统和支撑系统;应体现“三化特征”,即专业化、一体化及实效化;应把握好“四因经验”,即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整合建构而成囊括的“三系统·十要素”系统结构、“三化”生态特征和“四因”建设经验三大维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三维一体”理想样态模型,以此更立体、更生动地呈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结构关系及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美国经验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美国,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如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课程设计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培养紧密联系;全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教学与研究紧密联系等。参照美国的经验,中国可从教育理念、实施重点、实施方式、社会参与和实践性等角度发展和改进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是美国高校的重要教学科目之一,其成果的相继涌现使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创业教育的评价是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管理手段。文章以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为背景,对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展开论述,总结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