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学校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来自于社会、教师职业的特点以及教师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职业倦怠是乡村教师长期受到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身体极度疲惫、精神麻木的不良状态,它给乡村教师的身心、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一是有助于我们重视乡村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乡村教师生命质量;二是有助于消弭社会对乡村教师的偏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三是有助于推进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2009—2019年的10年里,我国关于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涉及其涵义、现状、成因、特质、对策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存在较多不足。今后相关研究应厘清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内涵,推动教师职业倦怠理论的本土化;重视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价值,加大对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力度;拓展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视角,丰富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内涵。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为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研究发现,初中物理教师职业倦怠整体上不严重,但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有较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并对缓解初中物理教师职业倦怠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高中教师在工作十年左右后,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间接地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在高中较为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作者参考了相关的文献,根据已有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其专业成长,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分析和探索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表现及产生的根源,研究和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状态。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态中,作为社会人的教师,面临来自社会、生活和职业的多重压力,教师职业倦怠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表现现代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四个维度:情感疲劳、处世消  相似文献   

8.
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着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分析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入手,借鉴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成果,指出需按照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从管理体制、教学压力、教师待遇和教师自我教育等方面来解决成人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省为例,通过随机抽样,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对118名西部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背景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均对西部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具有促发作用。职业倦怠在性别、教龄、学历、课时量等背景性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性影响因素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不同的压力源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力不同,科研、自我发展、工作负担、竞争上岗等压力是西部高校外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寻缓解倦怠对策,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学校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极端消极的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本文从教师的这一非正常状态出发,对中职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和分析,从社会、学校、个人等多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是Maslach于1974年提出的,是指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是长期在繁重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到压力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起教育领域开始关注职业倦怠的研究。90年代中期,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成为国内外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就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学者主要从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结果等不同方面开展研究。而从研究的形式来看,主要分为理论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并未涉及二次研究和系统评价。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meta分析,综合分析十年来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为研究我国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年龄、职称、婚姻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社会评价、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教师工作压力等方面探讨了造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使用职业倦怠调查问卷,以贵州省特殊教育教师为对象,研究发现贵州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感总体呈中度倦怠,轻度和中度倦怠人数最多,均超过35%;其中教龄、学校类别、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的群体之一。本文概述了个体因素、情绪劳动、职业压力、人际关系和组织特征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介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及身心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梳理了中小学教师的被援助需要、职业倦怠改善意识以及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双向应对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虹霞 《教育探索》2008,(10):105-106
职业倦怠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状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学校方面、学生方面和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克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要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压力日益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重视,教师压力过大产生的教师职业倦怠,会给教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缓解教师压力、减轻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教师压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的职业压力的反映,而教师正是这种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从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内涵、成因及对策着手,以期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连续和过度的压力影响下,难以获取足够的缓冲资源,而产生的教师职业的理想与信念迷失、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匮乏、师生教学交往的热情与兴趣枯竭,以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简单粗暴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作为表现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尽管早已有之且难以完全避免和消除,但处于转型中的我国社会及其对教育的期待以及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有学者甚至称这种现象为“教育中的危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困扰和阻抑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现象已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且成果颇丰,但理论仍然落后于现实,特别是生发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现有理论尚不能很深入、准确地诠释和有效预防并消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压力日益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重视,教师压力过大产生的教师职业倦怠,会给教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缓解教师压力、减轻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教师压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