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肇中出生在地灵人杰的山东半岛日照县城涛雒镇的一个书香之家。这个书香之家的长辈是那么擅长教育,尤其是丁肇中的当教授的父亲丁观海。虽然他回答人们问他如何培养得诺贝尔奖的儿子时只有一句话:“不管他!”但我们只要沿着丁肇中成长的足迹,就可以知道他对儿子的引导、放手、信任和朋友式的尊重,对于丁肇中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2.
英涛 《高中生之友》2012,(22):37-38
丁肇中是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父亲丁观海、母亲王隽英皆任教于大学。丁观海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而王隽英当年也是在美国留学。他们本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王隽英意外早产,丁肇中成了美国公民。  相似文献   

3.
我要用中文     
蒋光宇 《下一代》2014,(10):6-7
丁观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一心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早产,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但是丁肇中却不相信。  相似文献   

4.
蒋光宇 《小读者》2011,(10):38-39
丁观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一心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意外早产,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  相似文献   

5.
1976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有一位中国科学家坐在领取诺贝尔奖金的典礼台上,紧靠他身后,坐着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这位中国科学家便是进入不惑之年的丁肇中,丁肇中身后的老人是他的父亲丁观海教授。从1901年至1976年,丁肇中是第三位中国血统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获奖者通常总是让妻子坐在身后,而丁肇中则请其老父上台,让妻女坐在台下。这打破常规的举动,使西方人大为诧异。这不但体现了中国人敬老孝亲的美德,也包含了父子情深,血浓于水的亲情。正如丁肇中所述:“我的父母待  相似文献   

6.
关于父子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一个儿子酷像他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月,这无疑比仅仅是个儿子自豪得多.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朋友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忽一日早上又见着了他,忍不住就叫了他的名字,当然知道这是他的儿子,但能不由此而企羡起这一种生生不灭、永存于世的境界吗?  相似文献   

7.
丁肇中的祖籍是山东,母亲随父亲去美国留学期间生下了他。在中国故乡长大的丁肇中20岁时,又单身去美国求学,6年后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断箭的寓言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他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配带在身边,能让你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把它抽出来."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06,(5)
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的对话:父亲马林生回过头来看儿子马锐:“你说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应该是什么样儿?”马锐认真地想了想,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望着父亲,困惑地摇摇头:“我想像不出来。”他是那么严肃、沉重,他的真诚感染了马林生。但当他想要回答儿子这一问题时,他同样陷入了困惑和迷惘,这才发现,他对正常的父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儿,脑子里并没有一个现成的、条缕分明的蓝图。  相似文献   

10.
曾经在手机上读过一个短信笑话.有一个无赖汉,酗酒、赌博、好吃懒做兼小偷小摸,因为犯了案子被警察抓进监狱,关了十年.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成了跟他年轻时一样的无赖汉,也进了监狱;还有一个则成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无赖汉儿子说:"谁让我有这样的父亲呢."品学兼优的儿子说:"谁让我有这样的父亲呢."言下之意是:父亲这样,我再不努力,就更没有人看得起我了.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父亲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父亲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儿子把苹果切成两半.通常的切法是纵向从苹果顶部切到底部,而他的儿子却横着劈开.他刚要批评,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看哪,里面有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父亲沉默了.他从小到大吃过不少苹果,却因"惯性"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2.
关于父子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一个儿子酷像他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故事     
一开始,的确是儿子错,可那时儿子只是个少年。只因少年太想加入“红卫兵”了,他向组织揭发了一个有“历史问题”的老师的藏身之地。老师被揪出含冤而死,而老师正是父亲的至交。来看看儿子为此付出的代价吧——母亲去世时,他远在边疆,父亲没给他一个字。返城后,身为独子的他想尽办法求父亲宽恕而不能。幸好他娶了个贤妻,得知父亲病重后妻子以保姆的身份前去照料。儿子终于能亲手侍候父亲时,父亲却已看不到儿子,老人失明了。不久儿子患癌症先父亲而去,将角膜移植给父亲。儿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因为父亲最终也未能宽恕他。而父亲重见光明四年…  相似文献   

14.
阅读大比拼     
[开开心心——阅读]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shuǎ sá).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向正在钓鱼的父亲求助:"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的名字,称之为"八格牙鲁(混蛋)".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15.
父子情深记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和他的父亲王世俊王鹏博每一个做儿子的都是父亲生命的延续,但对于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和他的父亲王世俊,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父亲的精神在儿子身上不断地倾注着,儿子把父亲的精神发扬光大了;父亲青年时代的梦想被儿子实现了。也...  相似文献   

16.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曾听说过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17.
教与学     
一位父亲教他儿子认识数字,首先认识“1”。儿子很快就学会了。第二天,父亲正在擦桌子,同时,儿子在旁边看他擦桌子。父亲用抹布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大大的“1”,让儿子读。但儿子却不认识。“你应该认识啊!难道你不记得了吗?这是我昨天教你的。”父亲对他说道。  相似文献   

18.
谁更贫穷?     
一个很富有的父亲带他的儿子去乡间体验穷人的生活,数日后父亲问儿子:"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的穷苦了吧?"儿子说:"晤."跟着讲棕他的的观察所得:   我们养了一只狗,他们养了四只.……  相似文献   

19.
很显然,在海明威的众多作品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和马洛林的关系可以说是为父子困境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欢喜结局。但是,研究发现在圣地亚哥身上,海明威不断探索塑造一个他失去的父亲同时也是他自己没有能够履行的角色——他自己儿子的父亲。海明威与自己的父亲和儿子之间不明确的关系通过圣地亚哥在儿子和父亲的双重身份之间的动态转换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最年有两则消息:一则是某初中一年级男生经常因犯错被父亲打罚,一次他又犯了一个在父亲看来是较为严重的错误,父亲罚他跪在那里,结果他从早一直跪到晚,不吃不喝,父亲慌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当父亲的又给儿子下跪,恳求儿子起来。另一则是一位张姓的母亲,她34岁才怀孕生子,丈夫脾气暴戾,常常打骂张某,对儿子却百依百顺。儿子打父母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