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当前,广西高校师德评价体系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才轻德、重定性轻定量、重共性轻个性等问题,影响了师德建设的效果.新时期广西高校师德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突出以教师为本、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有效的政策导向机制,有力的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实现师德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7年“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博士生对导师的评价发现:博士生对导师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导师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优良,能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和自主发展支持,博士生对导师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指导和管控过多;博士生对导师的整体满意度评分较实际情况偏高,尤其与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实际满意度偏离较大。为博士生自主发展搭建广泛的支持网络,使他们得到更有效的指导,既要加强导师转换、集体指导等相关制度建设,更要进一步明确导师、院系和学校在博士生培养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首要资源,而高尚的师德则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保证。当前,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六重六轻”上。即:重功利,轻政治;重专长,轻思想;重谋财,轻敬业:重教学,轻育人;重竞争,轻合作;重自我,轻自律。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博士生与博士生导师之间的关系,并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多年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分析了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博士生导师指导与培养、博士生自我培养与学术氛围营造方面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总结和探讨了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如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健全培养体系;深化培养机制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多样化交流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5.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6.
基于导师遴选办法的计量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导师任职的基本条件上有刚性标准,但也探索柔性的遴选机制;教学要求主要集中于教学工作量;科研要求具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且覆盖论文、课题、知识转化多个方面,在校际呈现层次性特征;博士生导师遴选大多数是由学校审批,硕士生导师更多是由学院组织选拔聘任。大多数高校细化师德师风、学术伦理等评价规则,建立了明晰的"负面清单"。优化导师遴选需要回归导师职业活动的本身,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研究生指导的评价,并关注新型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7.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在课程建设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一直以来表现为重知识与技能目标,轻情感与态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轻小学生自主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而小学数学回归生活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强调小学生对生活意义的建构,强调对数学的感受、体验、探索,强调师生互动,强调过程评价,是一种持续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导师的角色和责任、导师资格、学术指导方式、学术指导的质量保障机制这四个维度对各国的导师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导师资格方面,西方国家对职称没有硬性要求,主要强调学术能力和指导经验;在指导方式方面,西方国家以指导委员会制度和双导师制为主,传统上奉行单一导师制的国家也在进行改革;同时,西方国家强调从标准制定、导师培训、签订契约等方面保障学术指导的质量.从比较的视角和现实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的导师制度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尤其是需要打破博导职称化的倾向,鼓励副教授担任博导,同时通过建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制度或双导师制度,使青年教师参与到博士生指导中来.  相似文献   

9.
高校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着重社会层面、轻个体层面,重学生层面、轻教师层面,重应然状态、轻发展过程,重内省、轻参与,重规范、轻评价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部分高校教师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重科研、轻教学,重功利、轻敬业,重教书、轻育人,自由主义严重、师表意识淡薄等现象,为此,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牢牢把握:尊师重教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前提,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手段,强化师德激励监督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博士生培养投入和过程环节的关键要素,考察导师学术背景、导学关系提升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影响机制。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材料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博士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导师学术背景对博士生发表论文具有显著影响,海归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在SCI一区和三区发表论文的数量更高,而在二区发表论文的数量则与本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没有显著差异;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发表亦有不同影响,权威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类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的系数皆为负。进一步分析导师学术背景与导学关系的交互效应后发现,海归导师对博士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具有独立的正向效应,且海归导师并不依赖权威型导学关系,而是通过合作型导学关系促进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高校应重视提升博士生导师学术背景的多元化以及导学关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博士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博士生教育中,导师指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导师指导与博士生自主性在其专业素养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全国24所高校的《高校博士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48%的博士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指导关系为"权威指导型",52%的博士生认为属于"伙伴合作型";(2)不同指导关系下,导师的指导行为存在显著差异;(3)导师的支持指导、博士生的自主性对博士生专业素养具有促进作用,而控制指导具有抑制作用。交互作用显示,在支持指导下,博士生的自主性更能够促进其专业素养的发展;(4)在权威指导关系下,博士生学术热情消退的比例更高,这与导师指导不利有关;(5)伙伴合作型的博士生对导师关注品行引导、关注健康方面具有较高的期待,而权威指导型的博士生对层级关系平等和不要沦为廉价劳动力具有更强烈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事关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事业发展的大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客观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部署,轻落实;重过程,轻实效"等问题,主要表现就是青年教师主体性地位未得到重视及培育。文章探析影响青年教师主体地位的三点归因,进而提出激活主体性意识、培养主体性能力、构建主体性发挥长效机制等三点对策,以期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供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14.
对35所高校1746名理工科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导师为院士、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在科研产出上具有较大优势,导师为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还在科研支持、师生关系和学业压力方面表现出优势。来自导师的直接指导对指导效果影响显著,导师学术身份越高,博士生能够得到的直接指导越少。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与指导效果关系不大,但博士生感到自己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时会对指导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在遴选导师过程中,除严格坚持学术标准外,还应适当考虑导师的指导能力、指导条件和指导热情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置于大思政格局中进行统筹擘画,是通过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及机制健全,进一步强化党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统一领导、实现对师德师风内容建设全面牵引、助推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运行的关键之举。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主体上“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不够,内容上重“正向引领”轻“反向施策”,载体上多“显性直接”少“隐性间接”,成效上重“过程评价”轻“效果评价”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应进一步凝聚主体合力,增强协同联动;深化内容建设,防范风险挑战;丰富载体运用,强化涵养熏陶;完善评价机制,聚焦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记者周玉清)2006年9月23日,南京大学第七届“创新与育人”博士生导师交流会在无锡召开,共有新上岗的博士生导师近40人参加了交流活动。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及有关领导到会并讲话。与会的三位专家介绍了他们在培养博士生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师德、教风、导师的责任和使命、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作者担任博士生导师期间指导博士生学习与科研的成功经验和切身体会:坚持招生与培养过程中的学术导向;力求把学生带到学术最前沿;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专业博士学术化问题长期议而不决并有恶化趋势,原因在于博士学位论文导向失灵。以教育学科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校282篇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当前专业博士学术化问题已相当严峻,具体表现在:论文选题普遍缺乏明确的专业属性和问题导向,重理论轻实践,研究内容过于倾向宏大叙事;案例研究比例较低,基于理论框架剖析研究问题较多;政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博士生导师普遍缺乏实践经历等。借鉴西方经验提出了三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在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比较视野下,从博士生体验和评价视角探析当前我国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指导现状及相对水平,可为优化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提供支持。经选取Nature调查中代表性发达国家对比发现,我国博士生对导师总体满意,但对导师指导分项满意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到导师指导行为上,我国博士生对出版发表、合作机会、资金支持的满意度略高于或接近于发达国家,但在导师学术指导频次,给予心理支持和职业发展指导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对导师给予其学术指导,提供参加学术会议、会议报告机会等培养支持满意度处于对比8国的较低水平。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建议导师遴选应加强对导师指导能力和指导质量的考察,高校对导师的岗位要求和岗位评价等应细化导师指导行为,多渠道为博士生开展同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现状及问题。对全国22所培养院校的178名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选取5名博士生导师和14名博士生进行访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博士学科背景和攻读学位动机、导师指导、课程设置、学位论文选题等方面。研究发现,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整体看来比较符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规定与要求。但是,由于处在起步阶段,博士生培养也存在职业导向性不强、招生环节不尽完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实践导师指导不足、论文选题存在偏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加强职业导向,突出实践特性;深化招生改革,精准选拔人才;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健全导师队伍,增强导师指导作用;制定选题指南,重视学位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