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把朗读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建议“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把朗读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建议“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町见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朗读个性是影响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朗读训练的现状.我们应彻底从“统一要求”、“整齐划一”式的朗读中走出来.不断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强化朗读朝I练的个性策略.从而使朗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探寻以适当的言语声音形态表现文章的情气的过程。朗读初始,朗读者的声情语调往往难以一下子切准文章的情气,不能酣畅淋漓地表现文章的语势,它总是从“正确”走向“流利”,而后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这是一个与文本不断对话、发现、融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磨合”的过程。简言之,这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因此,朗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性朗读,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提高朗读效果。下面撷取实例具体阐述。一、借助停顿的确定实施探究性朗读有人说,朗读的艺术在一定…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这个要求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体验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不仅能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积累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6.
马嘉雯 《考试周刊》2012,(64):37-38
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耍“追求朗读教学的诗意美”。这是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出声的读,大声的念书,也不只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它是强调学生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因此.语文教学应在情感朗读训练方面有所尝试,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它具有表情达意、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表达能力等作用,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语文课程标准盼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朗读并不是在盲目的、毫无意义的反复中“轮番轰炸”.如果说朗读教学是一次旅游观光活动,那么教师就是导游.“导游”适时巧妙地引导启发,能使“游客”充分发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使“旅游”活动成为获取、创造、审美的历程.那怎样才能使朗读指导更为有效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和一些教师不重视朗读训练.导致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旬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陈芳 《师道》2013,(7):67-68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读书形式,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读,是有感情、有节奏、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地朗读。但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琅琅读书声时常被教师过分的讲解所代替.有时为了节省时间、赶教学进度.教学中也忽略了朗读这一环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更不屑大声朗读。语文课堂走向了“只讲不读”、“学而少读”的畸型之路。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那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云:“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可见古人朗读都要读出味.但今天的课堂有些朗读看起来“书声琅琅”.其实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更没有得到语言文学的训练.甚至养成了“拖腔拉调”“一字一读”、唱读、指读等不良的朗读习惯。而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是借助语音形式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的过程.是学生完成语文课阅读学习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3.
谈谈阅读课文教学中的抢读法吉林吴昱琴在阅读课文教学中.笔者曾使用多种“读”的方法.如范读、朗读、轮读、速读、齐读、听读、角色朗读等。上述方法尽管交错使用.百般调剂.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如何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从中获得信息.增长智力呢?受“正...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昧”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形势,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薛法根用其简约语文的教学新理念打破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频繁出现“以讲代读”“以机代读”“以默读代朗读”这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朗读教学现象。有效的语文朗读教学应该将有声的“品”“导”“演”“悟”作为朗读教学的线索,将这“四字”朗读教学贯穿整个课堂,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从文本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内心的世界以及智慧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足见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却始终没  相似文献   

17.
李伟 《考试周刊》2013,(77):38-38
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朗读可以大大丰富文章的色彩。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不仅重视朗读.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随着新课标对朗读教学要求的明确化,朗读受到所有语文老师的重视,但其成效未必尽如人意。文章认为针对朗读教学现状和现代学生的“心理危机”。从生态化这一角度建构朗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语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一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张慧 《语文天地》2009,(1):29-30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事实也是如此,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朗读教学有着独特的魅力。课文读好了,许多问题就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朗读教学对于培养和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实践已使笔者深切感受到合理运用朗读教学不仅能补充讲解探讨中的不足.而且可以和作者心灵沟通。会意于一笑间。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各年级阶段目标中都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可以使学生的视听神经协调活动.形成对语言意义的整体组合。产生再造想象.再现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可以从他们朗读的语气、节奏、感情中反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下面是笔者平时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对朗读训练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