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安排,初中历史是通史教学,内容简单,语言简洁。我们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一部分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的心理。然而,实际上教学效果理想的不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先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再是"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要进步",现在又明确提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学业优秀,个性鲜明"的办学目标。围绕这些理念,我的头脑中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即"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历史教学的意义何在?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学生重视和喜爱,原因之一是学生觉得历史是"无用的过去式",单一的书本知识,久远的年代,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感到时空太远,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亦不易记忆,  相似文献   

4.
久远、沉寂、尘封的历史,总是让学生们"想说爱你不容易"。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历史课程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让学生们对历史课堂由衷说出"偏偏喜欢你",让暮气沉沉的历史课堂变得活色生香,我认为以下这些"招数"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5.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教"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表达、合作和创新的能力。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如果教师授生以"鱼",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犹如给他们吃"鸡肋",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学或同伴互助,在自学、互助中思考,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立见解等。教师退居课堂"二线",授生以"渔",作为"专家"引领学生自学和点拨思维。构建"忆、学、练、导"4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历史学习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7.
张亚鸣 《考试周刊》2012,(37):21-22
历史教材是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学生"学",教师"教"的重要工具。历史教材的多样性提醒教师应该合理高效地整合教材,优化历史教材必须以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需要出发,依托教材,从总体把握,合理取舍,对历史教材进行有效的"再开发",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8.
伍静 《考试周刊》2010,(57):164-165
"文史不分家",它揭示了历史与语文之间甚为密切的关系。历史教学不能孤军奋战,而应该和语文学科紧密联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方面进行整合,让历史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历史的内容直观形象起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张琴 《成才之路》2011,(22):91-I0020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历史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再现过去,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语言无味,那么历史课可能是呆板的读书课,"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使学生丧失对历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然而,教师一路问来,学生或知之甚少,或知之不解,更不会"经世致用",究其原因是对教材的重难点、衔接点、能力点、切入点、观点的诠释不到位、不全面。因此,教师要从"点"出发,"以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教学目标达成的捷径,学生之福祉。一、重难点重点指历史教材的基础史实和由其表达的基本观点,是学生掌握理解的核心部分。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明  相似文献   

11.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历史教材中的标题则是历史教材"心灵的窗户"及课文的"核心"和"灵魂",它们不仅能提纲挈领,涵盖课文内容,起着统领、概括和提示的作用,而且能突出重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勾爱珍 《考试周刊》2012,(43):130-131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史实中汲取知识营养,得到思想启蒙,必须讲究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13.
陈海芳 《考试周刊》2009,(52):168-169
如何才能还原社会生活,激活历史课堂,本文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了探讨:古今融合,以今知古,实现历史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提升学生感知社会的能力;创设情境,实现历史教学形式上的"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相似文献   

14.
以"少教多学"理念为指导,教师应在自己多学的前提下,在备课阶段真正抓住教育的核心;在教学阶段优化课堂结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创造发现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课后的拓展升华,真正做到学生"多学"、教师"少教",从而为历史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历史教育面临"三难",即招生难、培养学生成才难和学生就业难。"三难"的出现是高校历史教育的功用未被正确认识的反映,也是高校历史教育未充分发挥作用的表征。高等院校历史教育之困境只有通过高校历史教学体制的改革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实施分步教学,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们"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并使这三者高度统一起来,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营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从而改变历史学科边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只重视学的结果,忽视学的过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戴其军 《考试周刊》2012,(49):138-139
"举一反三"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本文从"举一反三"是如何适应历史学科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举一反三",以及它对历史答题的指导意义和具体方法这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举一反三"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刘淑芬 《成才之路》2011,(15):50-50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历史课看做"副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加之历史学科的学习比较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媒体是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振华 《考试周刊》2011,(14):171-172
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讲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那么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精讲多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