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与推进,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政治格局。现实中,由于国家的农村发展战略及其矛盾,压力型体制,巨大的财政压力等原因,乡镇行政权要控制和干预村委会,而这种干预必然遇到村庄的抵制,造成乡村不和,外在表现为乡村关系的紧张。乡村关系紧张的实质是乡镇行政权对村民自治权的干扰。乡村关系矛盾的调适要从改变国家发展战略、乡镇自治、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解决乡镇财政危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村推行村民自治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行乡村关系问题是影响村民自治发展的关键问题.从村民自治背景下的现行乡村关系理论概述中可看出,现实中的乡村关系并不如制度文本设计的那么美好.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实成文法律过于原则化、传统的压力制行政体制、乡村既得利益主体的阻挠等.通过提出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乡村干部与农民素质等措施,进而带领农民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进程中乡村关系矛盾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政府及实行村民自治以来,乡镇政府与民选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关系出现了种种失调现象,其根源在我国“压力型”的县乡行政体制,“两委”体制为表征的党政关系,立法与司法体制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制度。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矛盾凸现了我国现有体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美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转化为"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民主法制",而它们的实现都取决于村民自治的完善程度。村民自治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解决制约村民自治良性运行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美好乡村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乡村关系的调适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村民自治以后,乡镇同村的关系应该由传统的“命令-服从”型关系转变为与“乡政材治”模式相适应的“指导-协助”型关系,但在实践中却并非如此,乡村关系中行政控制或准行政控制的迹象仍然十分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行政本位思想观念的影响,村民自治制度弹性过大和乡镇干部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建立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乡村关系,必须进一步实行农村费税制度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乡村关系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土地及其附着物为主要和必备生产要素的新型集体经济.运用环境使用权、地役权的理论解释游客与村民之间的法律关系,并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新的诠释,从而推导出乡村旅游的主体是村寨自治组织,而不是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7.
试论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关系问题一直是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以乡镇政权和村委会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从影响乡村关系的宏观体制因素方面来探讨乡村关系的构架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乡村文化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与民主相悖的现象。“乡村自治”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为中国广大农村带来民主政治,实现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传统乡村文化显然是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乡村政治研究一直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由村民自治所开启的中国乡村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村落家族与村民自治的博弈。将村民自治看作一个突生的制度变量,从农民个体这一微观层面出发,探讨这些个体行动的聚合所形塑出的家族关系、社区关系及村落社区的政治或权力结构,以企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国家、村落、村民之间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0.
民主监督制度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制度,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夯实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党对农村的领导。但因种种原因,其存在着监督过程流于形式、村务委员会监督没有很好落实、乡镇不愿监督等问题,通过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提高村民的民主监督意识与能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村委会成员自身能力,发挥村党组的领导作用等措施,以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实施村民自治以后,过去乡镇与农村之间的模式需要重新调整。目前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来协调乡村关系的并不多,而行政化、放任型等不规范的乡村关系存在不少,致使乡村关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文章探讨了乡村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实中的乡村关系,并没有制度设计上的乡村关系那么和谐美好,同时存在"过度行政化"倾向和"过度民主化"倾向。重构新型乡村关系,可尝试提高村庄自主治理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德芳先生《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一书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的一项创新成果。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村民自治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以民国时期的乡村自治为研究课题,从新的视角对近代地方自治史研究挖掘及对近代乡村制度研究的开拓,其本身蕴藏的学术开发价值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农村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可以说是遇到了相当大阻力.其实农村问题关键已经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因为人总是生活在-定的制度之下.在我国农村,最基本、最核心的制度就是村民自治制度.在许多地方,我国农村村民的"自治"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因此,如何从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律教育等方面入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使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并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成了一个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 ,农村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 ,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可以说是遇到了相当大阻力。其实农村问题关键已经不是人的问题 ,而是制度的问题 ,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之下。在我国农村 ,最基本、最核心的制度就是村民自治制度。在许多地方 ,我国农村村民的“自治”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因此 ,如何从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律教育等方面入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使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并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成了一个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失范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的失范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和村委会的过度行政化。因此,要增加法律制度供给,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职责权限;改革乡镇权力体制,进一步提升乡镇人大权能,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化与推进,关于它的研究也是百花齐放,独树一帜。总结学界的研究,其研究路径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路径,着眼于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与深化;一种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基础路径,强调对制度适应性的考察,注重制度实施结果的测量与解释。两种路径共同构成了当前村民自治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乡村社区是人类社会中形成最早的社区形式。在我国的社区划分中,乡村社区的划分主要是以自然村落作为划分的标准,而这些自然村落多半都是由于血缘关系等造成的。乡村社区的自治与管理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难以逃避宗族势力的影响。宗族与经由法律正式确立的村民委员会为主要形式的村民自治制度结合在一起,成为许多乡村中社区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村委会与宗族势力的不断博弈,使得乡村社区的自治趋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组织是一个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它内部包含着权力组织、执行组织、监督组织和最基础组织。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设计,为村民自治组织健康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但在村民自治组织的结构关系上还存在法律构架不合理、角色定位不准确、职权分工不明确、运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村民自治实践中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有效行使。要破除实践的障碍,就得完善村民会议制度、准确定位村民委员会角色、化解村务监督委员会法律制度冲突、强化村民小组的服务权能。  相似文献   

20.
二元悖论:村民自治面临的根本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村民自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二元悖论”现象,即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在对农村基层具体事务的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着权力重叠,出现了强调党的领导就会弱化甚至放弃村民自治,而强调村民自治就会弱化党的领导的进退两难的问题,这一现象在内容上表现为现有法律存在着严重漏洞。形式上是村民自治在运行过程中的剧烈矛盾和冲突,根源在于党所强烈的“人民利益”是抽象的和原则性的,而村民利益则是具体的和多样性的,党所代表的“人民利益”与村民的具体利益存在着不一致性;“二元悖论”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是党群矛盾新的体现,决定着村民自治的成败,而目前各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诸如“一肩挑”或“两票制”只是党的一元化领导新的翻版,并不能真正消除“二元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