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动教学是对课堂互动的升级,多维联动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还包括了"知识体系间的联动"及"理论与实践的联动"。在高职思政课堂构建多维联动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人本教育为理念,激发学生道德接受的自觉性。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证明多维联动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政课成为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2.
高职数学课程作为理工科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丰富,对学生后续课程及终身学习影响深远,故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高职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实施现状及困境,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模式,并探索了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包括四个方面:建设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促进职教“教师、课程、课堂”协同发展;加强“三师”课内外联动,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目标;依托数学建模和专业服务,赋能“数学素养、职业素养”同步提升;数字化辅助增值画像形成,增强高职学生学习“获得感”。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形式及精神内核,决定了其具备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逻辑合理性。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受资源转化利用客观条件制约,存在有机融合难点,亟待完善效能评价体系。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原则,通过丰富与教学相契合的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虚实相融的教学生态,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理念成为社会的共同认知。高职院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明传承等重大使命。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深入宣传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绿色技能。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在政治逻辑、育人逻辑与社会治理逻辑层面都有着深刻内涵。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教育理念与实践不同频、教与学的创新模式不深入以及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亟待提升等问题。对此,需要高职院校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建设,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确保生态文明教育落到实处;以数字化教育为依托,通过多维活动培育绿色技能;以教师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为抓手,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以全机构为支撑,形成高职教育多维绿色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5.
侯飞  刘渭锋 《英语广场》2021,(10):70-73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英语课程思政必然是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要求英语教师积极探索语言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和着力点,“润物细无声”地将育人理念融入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探析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对优化措施提出四点思考:优化教学设计,挖掘课前、课中、课后思政元素;加强师资队伍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意识;改编教材,丰富教法;优化英语课程的多维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课”是基于立德树人目标下实施的系统化的课程,包含大课堂、大教材、大时空等课程要素。“大思政课”理念突破了传统课程的局限,拓宽了课程视野,以更宏大的视角深化对思政课的认识。构建“大思政课”生态体系,以整体目标实现各方力量协同育人,以学科大概念引领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以能力进阶促进各类思政资源协同配合,不断推进思政课发展。“大思政课”建设有利于促进全面育人价值的实现,推进课程资源开发及课程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数字化,高职院校赢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职业教育数字化是开辟职业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也需要紧跟时代,以智能技术激活教育数据的价值,赋能教学实践的痛点问题,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范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为基本路径,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推动职院校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聚焦教学改革创新,构建课堂教学因子绿色协调、互动生成、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以课堂教学的生态美赋能思政课教学。为此,必须正确认识思政课生态课堂的内涵与特征,准确把握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积极从四个方面推进生态课堂的实践构建:构建价值生态场,实现价值引领;巧设问题生态链,坚持问题导向;创造思维生态园,聚焦思维激活;营造人文生态圈,促进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是人们应对生态危机的文化选择。它以生态理性和生态伦理为基点,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实现生态转型的重要文化资源。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发源于乡村,并内嵌于乡土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面对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主体的乏力共生、文化本身的消解式微、传承方式的固化单一等现实挑战,有必要将“由谁传承、传承什么、如何传承”三个要素有效整合、综合发力。通过全面赋权传承主体,增强多元协同赋能的导向动力;通过多维激活传承客体,强化价值表达赋能的内生动力;通过数字化创新传承媒介,优化互动情境赋能的驱动力量。最终建构起生态文化“凝聚性结构”,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生态课堂是指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由课堂教师、学习主体学生以及课堂环境共同作用组成。生态课堂概念并不是为了否定传统教学而产生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理念,并引导教师去制定具有发展观、生态观等观念的教学理论与计划,从而弥补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缺陷,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上的束缚,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思想与品德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计划与课程的开展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树立正确良好的思想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为了更好地构建小学思想与品德生态课堂,本文首先就生态课堂的内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小学思想与品德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主张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工作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有助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改善教师教学手段、完善育人机制。然而,当前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仍处于简单耦合阶段,在推动课程思政创新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缺陷、思想观念、教学能力等层面的问题。新时代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变革教学理念为先导、研发教学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学能力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将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由认识领域到生命领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维的对话过程。构建生态课堂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学习动机及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师生共同形成活泼和谐、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一、统整课程资源,形成开放、多样、发展的生态课程类型生态课堂是绿色课堂。国内学者最早于2007年明确提出"绿色课堂",指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谭斯月 《英语广场》2023,(2):100-103
高校通过课程模式革新以及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可以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英语专业生态文化素养属于德育范畴,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从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入手,结合生态理论和德育理念,提出应通过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建设多维互动生态课堂和网络化生态教学环境来建构和优化英语专业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赋能高职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对于激发课程育人活力、丰富课程教育内涵、发挥课程立德树人功能具有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通过组建思政育人课程教学团队,立足课程思政在高职专科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功能价值,挖掘课程思政育人素材,聚焦思政赋能理念进行高职专科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与创新,意在深化语言知识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岗位需求的有机融合。经教学实践检验,该教学设计在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学习满意度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可以为高职专科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落实高校思政课“05方案”,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和策略,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拆墙搭桥”、开放互动的思政课教学理念正越来越成为共识。由主讲教师把握课程主线、聘请其他学科专家担当嘉宾教师以联袂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实体课堂和虚拟课堂师生互动的新颖教学组织形式能使高校思政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6.
郝志军 《教育研究》2015,(2):110-116
全面认识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特征和深刻分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是建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的基本依据。课堂教学具有"活动—实践性"、"交往—社会性"、"文化—价值性"的本质特征。由教师、学生、课程和课堂文化之间的互动构成六种教学关系:学生与课程互动构成创生关系、教师与课程互动构成调适关系、学生与课堂文化互动构成创生关系、教师与课堂文化互动构成调适关系、学生和学生互动构成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互动构成导学关系,以此为基础建构出"六关系维度、十三指标要素"(6·13)课堂教学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7.
马力 《教书育人》2013,(6):44-45
生态(ecology)本是一个科学概念,它强调在一个完整的体系内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构成生态的基本要素就是生物和环境,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生物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另一方面,环境是生物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不能脱离生物而存在。近年来,教育者和研究者们将"生态"概念引入学校教育,认为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课堂。但课堂生态不同于自然生态,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各个要素都不是始终不变的,而在不断变动,比如:课堂时间的分配、师生关系、课程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赋能是数字化时代高职师德评价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必将为高职师德评价提供重要支撑。数字化赋能高职师德评价的价值意蕴体现在数字化对高职师德评价的客观性被数字记忆所提高、全面性被多源异构所增强、深入性被见微知著所提升,进而构建出一个系统且科学的数字技术密集型师德评价范式与评价体系。然而在数字化赋能下,高职师德评价正经历从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的评价理念转向、从外在管控向内在提升的评价旨归转向、从学习认知向过程质量的评价重心转向、从一维平面向多维立体的评价标准转向。面对这些时代转向,高职师德评价的反拨机制应着力完善决策、高职师德教育优化过程、高职教师个体师德提升,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以高职师德评价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的提升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终极旨趣。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教学生态课堂就是在和谐、自然、民主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极大地发挥个性、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师生进行多层次互动.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生态环境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内在的潜能、积极展现自我,改善和发展教学环境以提高教学效率,从整体上提升课堂的质量.生态课堂的主要构成即是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其始终坚持的宗旨是和谐自然、互动沟通、生命发展.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态课堂的研究将教学生态学进行具体化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落实高校思政课"05方案",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和策略,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拆墙搭桥"、开放互动的思政课教学理念正越来越成为共识.由主讲教师把握课程主线、聘请其他学科专家担当嘉宾教师以联袂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实体课堂和虚拟课堂师生互动的新颖教学组织形式能使高校思政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