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引言:梦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一点点运气,越努力越幸运。感谢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让我见到更多优秀的中国青年,见到优秀的宪法学者,也见到更加优秀的自己。一、初遇,榜样的力量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本科学生,我早在大一的时候就接触了宪法。  相似文献   

2.
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在"我主动"中成长;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在"我主动"中发展;多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在"我主动"中选择;多给孩子一些方法,让他们在"我主动"中创造;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在"我主动"中成功;多给孩子一些赞扬,让他们在"我主动"中快乐……  相似文献   

3.
1982年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2001年,国家将这一天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以立法形式确定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的日期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其目的就是要"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者、教师、受教育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理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依法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依法治教是其本职所在。在具体的教书育人中,教师应努力成为依法治教的践行者、依法治校的监督者和依法治国的传播者,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使命与担当。在全国首个宪法日到来之际,我省各中小学举行了特别升国旗仪式、晨读宪法章节等活动。我刊在此特别刊登了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参加海南中学"宪法日"升旗仪式上的讲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都把一句话奉为座右铭:"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区别."欣赏这句话,不只因为它教育我不要人为地把学生分出什么等次,机械地去定性某一个学生;也不只因为它告诉我要正确看待"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学生,暗示我要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更为重要的是,它指引了我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差生"令人心寒,一些老师唯恐避之不及,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引发家庭矛盾;"差生"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遭遇老师、同学和家长不应有的歧视,在苦熬中度曰;"差生"更会让我们一些老师以此为理由逃避教育失败的责任.重视一部分,无视另一部分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宪法所赋予的每一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给社会和一部分家庭的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是每位公民的义务。宪法规定着公民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息息相关。作为中学生,虽然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但是,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让我们一次次感受到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爱国主义的洗礼中,宪法对于国旗、国歌的规定,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让我为自己身...  相似文献   

6.
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高中社会科学课教师是这样让学生们理解美国宪法的:他不是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读宪法,也不是塞给他们一些"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黑板"跑了》这一课时,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设计"名人档案"活动课文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介绍了安培。学生读完这段后,如果让他们就此谈谈对安培的了解,学生一定是照着书读,不能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内化。于是,我  相似文献   

8.
吴锭 《快乐阅读》2012,(27):23-24
校足球队的命脉重在普及,普及之关键在课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意识,我们应该让"兴趣"、足球这些朋友一起走进课堂,尤其是低年级课堂,从小抓起。这几年,我都从事着低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尝试着让他们尝试足球这一运动,从中经历了失败与成功,有收获,有积累,也有一些经验,下面我把这几年低年级足球教学的一些感悟,记录下来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看《同一首歌》这样的节目,因为既能欣赏到一些新歌,亦能重新品味很多经久不衰的经典老歌。最让我得意的是一些老歌在演员的"创新"下竟然唱出了新旋律、新味道。这让我联想起自己的教学。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如果自己还是沿用传统的唱法,那么这唱出来的"老歌"恐怕是难有新意了。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我精心准备了《麻雀》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不长的课文,百来字左右,我觉得应该让孩子们从这简短的文字中明白、体悟一些东西,虽然它就存在于孩子们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谈一谈对这届比赛的总体感受。韩大元:在比赛开始以前,我参与了本届大赛的出题工作,关于比赛中使用的题目,我们事先开了协调会议。因为今年(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具有特殊意文的一年,怎么在题目上体现今年这一特殊的背景呢?我们研究之后,认为要在题目中增加一些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宪法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八二宪法”颁布以来五次修改的内容,同时也考虑增加了一些关于国家认同、国家制度的题目。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表述,同时明确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是党代会这样高规格的大会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合宪性审查"概念,这标志着我国宪法实施监督工作被提上了政府工作之重的位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宪法实施监督的内涵及意义,指出了我国宪法实施监督机制的运行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宪法实施监督机制的完善路径,以期对我国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谈一谈对这届比赛的总体感受。翟国强:这几年,我一直参与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的评审工作,认为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法治宣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真正有助于青少年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和法治观念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认证、评估、合作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并不是每堂课都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这七个要素,我们应该分析在每个教学课题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哪几个要素的能力,重点在这几个要素上做文章,让学生自主参与进来.下面我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我有幸被学校派往山东省邹平县学习"随笔化表达"。在那里我学到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回来后,我们也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对随笔化表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些成果,也让我感触很深。我觉得随笔化表达真正地解决了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一难题。做为"随笔化表达"实验课题的一员,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句话的含义。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方法,下面介绍给大家,仅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社会各界涌现起一股"宪法热"。中华全国总工会当天宣布启动"弘扬宪法精神,工会普法在行动"系列活动,举行"工会普法大讲堂"、"工会法律服务在您身边"、"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评选等活动,承诺"让更多律师参与职工维权事业"。我们在对这部共计138条的《宪法》进行了精心梳理后,发现与工会相关内容多达9条。"根本大法"为工会工作奠定了最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主导型宪政发展道路虽然有其现实合理性和积极作用,但极易造成宪法与公民之间的分离,致使宪政发展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公民动力,并最终影响宪政发展目标的实现。一些学者提出的让宪法走进公民生活的主张虽利于增强宪法与公民的亲和关系,但仍难建构二者的理性关系。为充分发挥公民对我国宪政的推动作用,应构造宪法与公民的三重关系,并妥善处理这三个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学段法治教育专册,是国家法治教育意识形态的有效载体。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本册教材作了四点浅显的理解与分析。一、立足起点:旗帜鲜明捍卫宪法至上地位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是法治教育专册绪论部分,涉及"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两课。这两课内容最鲜明的主线是强调宪法在国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依据两课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5):9-10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但正如同阳光和空气,我们足够熟悉她们,却往往又对她们知之甚少,充满了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魔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因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增强法治思维势在必行,让宪法精神深入每一位学生内心也是我们宪法教育的本质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及管理者,本着"教育即激发""管理即服务"的理念,笔者认为宪法教育应是一种行走的沉浸式、渗透式教育,我们可采取课堂内深入、课堂外拓展,多形式、多元化的宪法教育,将宪法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于学生中。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我给孩子们展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个片段。我说:"这些餐台啊,烤鹅啊,是真的有吗?"孩子们说:"没有,这是她饿晕了的时候想象出来的。"这就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等等,在现实中,这可能都是精神上出了一些状况的表现。但是,在文学描写中,幻觉描写十分奇妙,我认为是心理描写的最高形态。所以我想专门练习,并且让学生们频繁使用"我仿佛""他仿佛"这样的提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