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计算方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6个面的面积的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或者(长×宽+宽×高+长×高)×2,用字母表示:S长方体:(ab+bh+ah)×2;正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2.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1)引导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摸”出来。教师分别出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先向学生说明: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让每位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并与同位互相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指哪几个面的总面积。(2)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的表面“划”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六个长方体透视图,指定3名学生分别划斜线表示出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同时,请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画有长方体透视…  相似文献   

3.
一、引入目标教师讲述 :大家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这节课学习它们的表面积 ,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 ,总结出学习的目标 :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如何求表面积 ?二、教学新知首先 ,教表面积的意义 ,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学生摸摸长方体学具的外表 ,说出各个面的名称。2.学生用剪刀将长方体沿着棱剪开 ,在展开后的图形中 ,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微机显示展开图 ,教师讲解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是它的表面积 ,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点评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摸、剪长方…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 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 1.出示目标。教师用小黑板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①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围绕目标讨论。分三步进行。 (1)复习旧知,铺垫。教师让学生完成下面3道习题: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分米,宽是8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一  相似文献   

5.
【教材解读】本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材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纸盒,沿着棱长剪开,再展开,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认识表面积的含义。第二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总结表面积计算的方法。教材安排了例1,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想出每个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然后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6.
丢失的面积     
活动内容:拼接长方体、正方体时表面积的变化问题。活动准备: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玩具积木12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2个(可用萝卜切成)。活动过程:一、面积会丢失五.计算:①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②二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2.操作:把三个校长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计算:先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表面积。3.比较:二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长方体表面积哪个大?大多少?4.讨论:长方体本身就是用正方体拼成,为什么表面积会不相等呢?为什么正好是相差18平方厘米呢…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五(六)年制课本第九(十一)册第87页例1。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实际中有关形体的用料面积。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火柴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问:1.长方体有几个面?(让学生按上下、前后、左右数出6个面。)2.长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点?(都是长方  相似文献   

8.
孙青  唐妍 《山东教育》2012,(16):35-39
●课堂纪实一、回顾旧知师:同学们,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先来回顾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哪位同学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复习?学生汇报:长方体特征:点——顶点八个顶点。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分别是长、宽、高。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初步知识,是学习初中几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因此,抓住几何图形的特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是很重要的。下面是我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做法。课前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北京墨水盒,—把剪子。课堂上老师出示同样的墨水盒。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有八个顶点,十二条棱,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有六个面,(最多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进一步观察,看到长方体的六个面中,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如果分别用字母a、b、h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上下两个面表示为2ab,前后  相似文献   

10.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表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长6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多  相似文献   

12.
施魏 《良师》2003,(10)
题目一个长方体木块,从上部和下部分别截去高为4厘米和2厘米的长方体后,得到一个正方体(如图1)。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长方体少168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分析与解:要求原长方体的体积,关键是求出所剩的正方体的棱长。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从上部和下部截下的部分合并起来(如图2),从图2中可以观察到所截部分相当于从一端截去一个高为6厘米的长方体,剩余部分表面积比原长方体减少了4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图2中的阴影部分),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所剩下的正方体的棱长,长方形的宽就是6厘米。已知长…  相似文献   

13.
长方体体积公式的难导每个学生课前准备校长1厘米的正方体方块24个。1.操作。引导学生用24个校长1厘米的正方体方块摆成长方体。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摆出了各种不同的长方体。接着,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是怎么摆的。2.表述。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摆法:每排摆4个棱长1厘米的方块,摆3排,共摆2层......(不看实物回答,再现操作的过程,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建立正确的表象上来。)3.思考。根据操作表述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不管用哪种摆法,体积都是多少?为什么?②你们摆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内容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此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也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 ,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空间计算的开始 ,它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 ,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为今后学习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2 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 :使学生获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能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 长方体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计算中出现错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让每个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让学生标出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然后自主概括出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中含有许多“变”和“不变”的因素,教师要抓住“变”和“不变”的辩证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后,学生练习这样的题目: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2.把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第1题学生不难解答,第2题求长方体的体积用1个正方体的体积乘以2即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许多学生仍是用正方体的表面积乘以2。很明显,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是错误的,而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受了“…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操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特点,我注意从感性认识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时,我采用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模型的操作实验,发给每4个学生12根小棒6张纸让学生利用双面胶,铁丝等制作长方体,并允许4人一组讨论,研究制作过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内涵,概括出了: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并能归纳出长方体棱长和计算公式。紧接着,我又要求学生将长方体的每个面糊上纸,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作了良好的铺垫。同样,触类旁通,又很快地解决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在操作中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课前制作的长方体学具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刚才大家摸到长方体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最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下面请同学们把学具平放在桌子上展开各面看一看,想一想怎样求,想好的同学请上台演示给大家看。  相似文献   

20.
学生初接触几何概念,教师可先让学生课下动手做模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前,老师先给学生看一组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并让学生参照书上的图样用硬纸做:(1)一个长2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2)长、宽都等于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3)制作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同时布置思考题:(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什么?(2)六个面中,上下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