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信息技术为高师美术教育学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运动中,许多大学都将研究性学习融入课程教学,并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美术教育学》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通过在这门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美术教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研究探索能力,使他们具备自我发展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陷入了困境。欲使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走出困境,必须要重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在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题中之义;有利干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能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干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干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可采用直接教学模式、专题讲座模式、学科渗透模式和研讨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的社会化得以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文章对信息时代到来之后,美术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美术教学的角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设置没有真正地体现“师范性”的特征,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美术教学人才。能实现“师范性”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在专业技法课、专业理论课以及教育类课程等诸方面。这样,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理论等,才会在方方面面的学习中逐步增强和掌握,有利于缩短日后走上教师岗位的磨合期。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目前,信息技术为中学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师美术教育是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全面施教和参与多种社会艺术活动的能力。素描训练作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应有其自身的教学体系。发挥班级课堂教学的优势、突出师范性是高师素描教学的特色;把握造型的本质规律,掌握多种素描表现方法以利于较快切入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其基础性;将审美能力、创造意识的培养注入素描教学,在训练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能使他们艺术素养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技能、轻教育理论;重专业性、轻师范性;定位不当,与基础教育存在错位、缺乏良好的接触与沟通。高师美术教育要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必须改变高师美术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整课程内容,减小专业基础课的比例,增设与基础教育联系的课程,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突出师范性,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师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教育课程国家标准》的出版试行,对高师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使现行的高师美术教育体系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改革相适应,必须加快高师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步伐,呼唤创造性自主学习的美术教育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创新的能力,使之有利于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
<正>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架设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间沟通的桥梁。在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环境、发挥课程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成功欲的需要。我们要努力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明确课堂的组织形式,以研究性教学促进研究性学习,重点抓好学生的主题探究活动,确立多元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汤琴 《文教资料》2005,(5):169-171
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展,呼唤构建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美术教育人才。高师美术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地,对于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单纯注重技法训练,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师和学生被动接受既定的课程和单一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高师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更新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并适应基础美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后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要求高师美术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个别差异。因此,高师美术教育通过推行师生共同开发综合课程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竞争性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且运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综合探索能力与个性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模式已经纳入中小学的课程计划,并已经在一些地区实施。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研究性学习能否真正得以实施的关键。研究性学习呼唤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呵护并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保护学习的问题意识,实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育是地方高师院校展开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之一.高师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形成美术教育的良性循环态势,依赖于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这里从客观的角度并结合地域的教育资源,对花卉线描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加以总结分析,并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运动中,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创建和发展研究型大学,并对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结合国外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特点和我国高师美术院校本科教育现状,就如何把研究性学习纳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举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高师中学语文教法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围绕“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这一主题,结合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对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有了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技能、轻教育理论;重专业性、轻师范性;定位不当,与基础教育存在错位、缺乏良好的接触与沟通.高师美术教育要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必须改变高师美术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整课程内容,减小专业基础课的比例,增设与基础教育联系的课程,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突出师范性,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师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