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宋初诗坛“晚唐体”派为切入点,从基本史料入手,对“晚唐”这一学史上存在颇多争议的概念进行辨析,同时明晰与其密切相关的“晚唐体”概念。  相似文献   

2.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一牛写下400多首诗,尤其是他的30多首咏史诗,其独特的风格在晚唐消沉纤弱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晚唐诗坛上,杜牧的诗作“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所及”。  相似文献   

3.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独创“诚斋体”,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关于“诚斋体”的风格特征、艺术成就、内容特色,学界论述不少。但对其创立过程的剖析则不多见。本以对杨万里创作历程的宏观把握为基础,通过具体分析,进一步总结出“诚斋体”摆脱宗派、走出书卷、复归晚唐、胸襟透脱等几大创立要素。  相似文献   

4.
晚唐五代诗僧的"吟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诗坛上尊崇贾岛、姚合的“苦吟”诗人极多 ,除了一些文士举子之外 ,还有贯休、齐己、尚颜等一大批诗僧推波助澜。他们酷爱诗歌 ,嗜吟成癖 ,与士大夫相比 ,有过之而不及 ,这种现象颇令人费解。本文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描述和解读 ,认为弘扬佛法、做诗即参禅、追名逐利以及佛教的依附性是晚唐五代诗僧“吟癖”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叶适论诗,主张“德艺兼成”,他将《诗经》作为“诗德”的典范,而以唐诗为“诗艺”的楷模。叶适所尊崇的《诗经》的“中和”风度和藉物寓意手法,可以作为诗歌的两个审美标准,而四灵以晚唐为法,这两方面的美学追求契合了叶适的诗学理想。但随着叶适晚年经世致用思想的成熟,他又倾向于将诗“德”作为比诗“艺”更高的诗学要求,故而对一味精求诗艺的四灵亦有所不满。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晚唐诗词屡遭否定评价.而时至1930年代,“晚唐诗词”却为诗人们所倾心钟爱,掀起一股“晚唐诗热”.究其原因,乃在于相似的时代境遇、相同的命运遭际与心境以及相通的人生志趣与审美志趣让他们与晚唐诗词产生了超越时空的共鸣,因而诗人们在回望古典诗传统时对晚唐诗词尤感亲切,由此形成“晚唐诗热”.  相似文献   

7.
"杏花春雨江南"的审美意蕴与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花春雨江南”一语最早出现于元入虞集《风入松》一词中,寄托了他退归江南故乡,摆脱官场险恶的生活理想。关于杏花的描写由来已久,晚唐以来逐渐与春雨相联系,并越来越定位为江南水乡的风景。“杏花春雨江南”这一简单的风景描写中包含着物色风景的优美感受,自然季节与气候的生理愉悦,农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美好经验,还有文人世界的优雅情趣等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深厚的历史记忆。这些意蕴相互渲染、烘托,使之成为江南区域自然风光的经典写照,获得了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文化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唐边境战争频繁,众多诗人喜欢前往边疆游历,面对边境战争中唐王朝胜少败多的局面,他们给予了高度关注,留下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作。在“九华四俊”的作品中边塞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将这些作品放到晚唐社会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以分析,对于揭示晚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及特色都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从北宋建国之初的西昆诸子,到南宋后期的“四灵”和“江湖诗人”,学习晚唐诗(主要是学习贾岛、姚合)可谓效之不遗余力。他们学习晚唐诗的清高,空灵和创作手法上的苦吟,颇能得警句佳对。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有一次跟自己昕带的研究生提及“风流”二字时说,唯有“魏晋风度晚唐诗”当得起“风隋”二字。到了晚唐.唐朝已经曰薄西山气数将尽。在这个诗的朝代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时,因“小李杜”的出现,使得唐诗留下了最后一抹耀眼的余晖.“小李杜”对于晚唐诗坛的不可或缺,正如李白杜甫之于盛唐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贾岛对晚唐诗坛影响巨大的现象出发,认为人格精神构建与诗歌审美视角的独特性是其诗倾晚唐的两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杜牧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曾有“晚唐翘楚”之誉。本文试图用色彩来分析诗人的世界观和内心情感流程,并从诗人色彩的运用入手,用一种全新的视点走进诗人最隐秘的潜意识中,挖掘他灵魂深处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13.
罗隐的“十举不第”与晚唐科举林启兴《吴越备史》卷一本传云;“隐本名横,凡十上不中第,遂更名。”罗隐是否一连考上十次都不中第?其落第原因何在?兹以罗隐本身的作品来加以求证之,并以罗隐与当时土子的交游状况,来探讨晚唐科举的状况。罗隐“十举不第”考罗隐的前...  相似文献   

14.
将寇准视为"晚唐体的盟主",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观点。认为寇准是"盟主"有两个理由:一是其政治地位高,二是他文学交游广。但是,身份的高贵与否并不是统领一个诗人群体的决定因素,而从"晚唐体"几位代表诗人的交游情况来看,"与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的也绝非寇准一人。就实际创作来说,他的诗歌成就既非出类拔萃,也不曾有过领导组织晚唐体诗人进行集体创作的经历,因此很难称为晚唐体的"盟主"。事实上,宋初的晚唐体,根本没有"盟主"。  相似文献   

15.
“动 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 了 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刻拍案惊奇》中“动 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 了 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 将 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地理教育》2014,(7):45-45
杜牧是地理专家 一学生对地理教师说:“我认为杜牧不仅是晚唐著名作家,而且还是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17.
盛世剧变下的晚唐,士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爱国、忠君、怜民”的晚唐诗人的杜牧,其诗歌中流露出的心态在晚唐颇具典型意义。文章选取杜牧的政治爱国诗,着重分析其诗歌中所流露的济世补天心态。并试图通过横向考察,探讨出晚唐士人群体所共有的这种心态。从而探究这种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娘≠孃     
作为“母亲”义,“娘”在晚唐开始替代“娘”,但至今未发现“娘”替代“娘”的用例。应该在汉语中为“娘”,留下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关“苦吟”诗派诗论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论析和探讨。中、晚唐的“苦吟”诗派的理论表述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背景。除了社会现状和诗歌发展阶段的因素外,诗人潜在的“自苦”意识是其深层的心理依据,而这一心理依据是与中国文士的传统人格观念密切相关的。在中、晚唐“苦吟”诗人的作品中,在关于“苦吟”的诗论以及唐代诗歌创作论的演变中,这一特点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