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拟运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工具对大学生的抗逆力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大学生总体抗逆力的发展水平及状况,进而,针对大学生总体抗逆力发展水平及状况提出加强大学生抗逆力的培养措施,即:在大学生、家长、教师中广泛开展抗逆力学习;对抗逆力较弱的大学生积极开办抗逆力相关小组;对抗逆力很低的大学生需要重构其个体精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在现阶段我国教师群体心理抗逆能力普遍降低.抗逆力是一种相对能改变、能抵抗压力的能力--即使面临社会逆境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的能力.导致教师抗逆力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在艰巨复杂的教育任务面前需承担前所未有的压力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抗逆力是近二三十年来欧美国家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抗逆力的发现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式变革。抗逆力是能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点是激活抗逆力。借鉴抗逆力的研究成果,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由“关注问题”转向“关注优势”;坚持发展性辅导为主,障碍性治疗为辅的价值取向;把挖掘学生抗逆力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影响下,心理学研究焦点己逐步从原来探讨个体的疾病症状转向发掘人们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上来。在这种背景下,抗逆力研究脱颖而出,并成为国际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抗逆力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当事人的内在潜能,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影响,更加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对青少年抗逆力进行研究和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探索青少年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让逆境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最小化,使青少年的适应和成长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抗逆力是个体遇到挫折、失败等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协调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抗逆力培养对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在遭到师长谴责、同学讥讽、异性排斥时,许多青少年会心理封闭、过分自责、悲观厌世,甚至做出无礼顶撞、粗语辱骂、自杀杀人等极端行为。因此,应加强青少年抗逆力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青少年抗逆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学前教育组织日前对一个题为"建设和平与可持续未来:利用游戏培养儿童的抗逆力"的中非合作项目进行了阶段性研究。近日,该研究成果《通过游戏发展儿童抗逆力:学前教育者工作指南》一书发布。该书向读者概述了幼儿游戏的定义,呈现有关幼儿游戏益处的实证研究,尤其关注那些可能培养抗逆力的方面;汇总了实施游戏教学法时出现的关键问题,并根据目前的实证研究,提出人们需要重点关注和考虑的问题;随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新蕊计划"家庭·家教·家风讲坛第二期"抗逆力:当代孩子不可或缺的能力"在首都图书馆开讲。来自北京市家庭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及关注家庭教育的家长等200余人参加。什么是抗逆力?抗逆力培养对儿童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具有抗逆力的儿童有哪些特征?如何提升孩子的抗逆力?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抗逆力研究的先行者田国秀从个体和环境两方面对家长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开栏语:没有人会一帆风顺地过完人生。我们都希望为孩子披上一副"人生铠甲",帮助他去面对各种挫折、困境、危机,而这副铠甲正是抗逆力。在这个栏目中,田国秀老师将为大家解读抗逆力的概念,抗逆力所需的内在、外在因素,并为父母提供培养孩子抗逆力的方法、路径。当一个孩子的抗逆力逐渐生长、强大,一个自信、乐观、友善、有心理弹性的孩子也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与公众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教师正在成为一个富有压力与挑战的职业.如何帮助教师提高能力、应对压力受到关注,教师抗逆力研究正是顺应这一需求而出现的.1999年美国学者邦迪首次使用“教师抗逆力”一词之后,相关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视角各异的解释模型与实践模式不断涌现.本文选取澳大利亚学者和美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即“八因素模型”“四维度模型”和“多纳圈模型”,凝练其中的重要观点、研究特色与应用前景,对教师抗逆力研究的进展和实践模式予以介绍.通过提炼与比较,达到对教师抗逆力理论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0.
抗逆力是指个体在逆境中排除干扰保持自身良好发展的能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生带来现实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冲击,培养大学生的抗逆力对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缓解高校心理援助资源紧张的压力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生抗逆力带来的影响调研,从环境和个体两大层面提出大学生抗逆力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人格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总结概括国内外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可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师资培训参考的增进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340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并不严重,成就感较高,中学女教师情感枯竭维度显著高于男教师,专科组教师情感枯竭维度与成就感维度均显著高于本科组教师,教龄因素对职业倦怠各维度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它与教师职业倦怠存在着密切关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达到预防和减缓教师职业倦怠的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发展需求的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危机感,处于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之中,他们在专业上渴望归属感,在身份上渴望自我及社会认同,在学业上渴望卓越,在个人发展上渴望成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其内在的价值之一是促进教师发展。主要表现在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树立课程意识、反思意识;建立一系列相适应的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教学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预见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应然”不是“实然”。“应然”转化为“实然”的过程,就是规范转化为师德的过程,就是“德化”的过程、“德性”形成的过程。道德规范能否内化取决于人们对规范的认同,而对规范的认同又取决于人们对自己所在群体和所从事的事业的认同。有了这种认同,他才会形成对学校和事业的责任感,而有了这种责任感他才有可能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德性”和“德行”,从而成为一个有高尚师德的人。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反思能力是使教师"能够反思"的内在素质,包含责任意识、理论知识和反思技能。在实践中,既要注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使教师能够反思;也要培育教师反思的外在文化氛围,使教师反思成为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分析自我效能感的成因,探讨其对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的影响,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意识直接决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姿态,内在地影响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明,高校教师课程意识在整体上还不够强,其中主体意识最为薄弱;不同性别教师之间、不同学历教师之间、不同科目类别教师之间、不同类别学校教师的课程意识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性质教师之间、不同学校层次教师之间、不同教龄教师之间、不同职称教师之间的课程意识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仅应注意提高教师学历水平,还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在现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倡教育意识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要解决音乐教师对创新观念的更新问题,其次要把握好创新意识的三大构成,最后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创新培养。目标是鼓励音乐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音乐教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