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补缺假说"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源,即母语文化语境补缺产生的负迁移,并用几类不同的语用失误现象进行说明,最后提出了避免语用失误的几种外语语境补缺措施.  相似文献   

2.
语用迁移是指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语用知识与目的语语用知识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用迁移可分为语用正迁移和语用负迁移,而语用负迁移又可细分为语用语言负迁移和社交语用负迁移。学习者应培养积极的认知态度,提高英汉差异对比分析意识,强化英语语言文化输入,以避免或减少汉语语用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用失误分析与语用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用能力欠缺和语用失误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负语用迁移。要避免语用失误,就要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结合语用知识讲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重视文化教学和交际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宁  白晶 《海外英语》2011,(14):70-72
以语用失误理论为依托,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语用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语言语用失误率和社交语用失误率均比1986年"何阎卷"的各项失误率高,说明经过20多年的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语用失误情况仍不容乐观。口语教学中,输入时教师语用意识淡薄、榜样作用被忽视和教材编撰不严谨与输出时文化及语境知识缺乏、母语负迁移和语域选择能力有限等诸多因素是造成口语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语用教学对策和文化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5.
“补缺假说”是我国语言学者王初明提出的一个外语学习理论。该理论围绕着“语言离不开语境”这个观点.指出语言的使用依赖语境,正确、流利、恰当地使用英语,必须把语言知识与语境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尽量避免因母语语境知识的补缺而引起的母语负迁移,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笔者受补缺假说的启发,从母语语境补缺而引起的母语迁移角度审视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并阐述了该理论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正迁移推动二语习得,负迁移阻碍二语习得。研究和探讨母语负迁移对我们的外语学习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语用失误入手,着重探讨和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及成因,并就如何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依据角色扮演法和之后的开放式访谈的调查结果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用参数的驾驭能力进行了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对语用参数有最基本的驾驭能力,但是在言语行为过程中还存在着语言语用失误、母语社会文化参数的负迁移、动态语境意识的淡薄等问题,并就此提出口语教学增强真实情景性,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目的语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培养学生对动态语境的敏感意识等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母语语言知识影响其二语习得和发展的现象,可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及顺应的动态性等几个方面对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定性分析发现,二语写作母语负迁移问题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忽视了二语写作的语境、语言结构以及文化习惯等因素的顺应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的兴起,语言迁移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母语的负迁移更是跨文化和二语习得领域内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拟从语用负迁移中的语用语言负迁移和社交语用负迁移的两个层面,以跨文化交际中的实例来探讨母语语用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成功地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减少语用失误有助于学生的整体交际能力得到提高。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词语和结构的任意套用、母语的语用负迁移、交际模式的套用、价值观念误同、思维方式差异。造成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原因是语言知识的缺乏、错误的语用迁移和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要侧重培养文化意识、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营造真实语言环境、开展课外活动加强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高职英语语用取向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仍然不能摆脱传统方式和应试取向的束缚,往往偏离了外语教学的真正目标———交际能力的培养。语用学的某些观点和理论引入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语用能力的培养也应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主要关注的问题。语用取向教学模式关注教学中语言输入的意义和情境、跨文化因素以及语言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用模糊现象的存在说明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有不确定性,而话语意义的协调又需要借助具体的语境关联来实现.因此,语用模糊和语境关联的互动作用是继续发展交际和最终达成交际目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语用充实是听话人根据语境对话语进行语用加工的过程,包括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充。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认知模式的不同,英汉语言中的词汇语用充实在多方面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性。因此,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应进行相应的语境补缺和语用充实,以填补翻译中的信息空缺。  相似文献   

15.
语用能力培养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要想成功地进行交际,尤其要注重如何用英语进行得体的表达。在外语课堂上重视语境教学和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语用知识,加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政治语篇中缓和型FTAs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语篇中,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缓和型FTAs是政治家们常用的语用策略,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交际语境的四个构成因素——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对政治语篇中选择缓和型FTAs的语用策略的动机和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观分析,指出该选择是政治家极有意识地对各种交际语境因素不断进行动态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pragmatic transfer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spects of inter language pragmatics in the last 20years.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pragmatic transfer and discusses 2 types of pragmatic transfer.Based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ure teaching,encourage students input mor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ultivate students’cross-culture awareness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8.
在顺应理论的框架内,语言使用者要动态地让语境因素和结构客体互相顺应。文章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讨论语境动态顺应在文学语用翻译解读中的作用,也为翻译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虚拟世界的流行语言,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言语交际方式。本文旨在对2007至2011五年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从语境特点、语言风格及语体特征三个方面进行语用学角度的考察,以期为网络流行语的语用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文心雕龙》语境思想的研究多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和静态语境的构成要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勰的语境思想是多维的而非单一的。在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即纯粹语境观的同时应该结合《诏策第十九》和《谐隐第十五》等篇发掘其不纯粹语境观,即文化语境变异观。刘勰的动态语境观既指语境是语用过程中的动态变量,又指语境构成因素的情境变异;既指语用主体对言语交际诸因素综合体的认知状态,又指言语交际中主体客体交融过程中的语用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