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教育监测报告是反映监测对象在接受监测时的客观状况的叙实性文件,在教育监督、教育评估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监测报告可以分为延时报告、实时报告、续时报告。延时报告的显著特点是传统性、迟滞性、广益性,经典定位和专业团队是其基础支撑。实时报告的显著特点是实时性、自动性、实利性,互联网和跨界融合是其关键支撑。续时报告的显著特点是个性化、动态化、预见化,大数据是其核心支撑。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已在我国设置了8个观测点(站),监测内容各有侧重。旅游可持续发展河南省观测站首次监测报告除了积极意义,其监测报告还存在一些问题:数据伦理欠妥;对出入境旅游监测不够;对时代性主题监测不足;监测实体内容和技术方法有待扩展。未来监测的展望:增加哲学思维,加强监测深度;借助高端智库,指导监测工作;智慧协同监测。  相似文献   

3.
吴路珂  杨捷 《中学教育》2009,(11):48-52
200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09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09),提出全民教育事业任重道远,教育治理是实现全民教育的关键。在国际范围内,历年的监测报告都以特定的主题与视角分析全民教育的发展状况。《2009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在教育治理方面提出了诸多理念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8年7月,我国发布了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如何用好监测结果,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东湖区用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授予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县区"(江西省唯一县区)。本文以东湖区运用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为例,阐述了区域运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工作机制、客观解读监测报告的成效和直面问题积极改进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要闻     
正我省召开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解读会10月14日,省教育厅在福州举行2012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解读会,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政府副总督学刘平出席会议。刘平充分肯定了各地在改革教育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深入分析了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要求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系统学习研究监测报告,全面了解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教科院公布《2012年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报告》。令人惊诧是,监测报告显示,五年级学生的自信心比八年级学生强,五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八年级学生创新意识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监测结果应用作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最后一公里",为发挥其重要作用,区域层面探索构建区域教育监测结果应用的工作机制,包括报告反馈机制、队伍培养机制、联动运行机制、跟踪评估机制,指向监测结果应用解读报告、队伍建设、联动改进、评估跟进关键环节.区教育局、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中小学校形成"多方联动、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德育状况监测结果报告》和《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正式向社会发布。这是我国自2015年以来对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第六年正式监测的监测结果,其全国代表性的误差不超过1%。一段时间以来,学生课业负担过于沉重、身心健康和体质状况下滑、社会责任感缺失、创新精神不足、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等教育质量问题以及城乡差异、留守儿童、流动子女、择校热、校外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登革热疫情在南昌市新建区进一步播散的风险,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方法:登录《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查询辖区历年报告登革热病例、对辖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开展登革热监测、对所有登革热病例及监测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城关镇长堎镇开展伊蚊监测、往年发病情况、专家讨论等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对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热病例开展登革热病例主动监测,搜索到监测病例15例,其中确诊2例输入性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监测到辖区外其他医疗机构报告3例实验室诊断病例。9、10月份在登革热病例流动较高的城关镇长堎镇随机抽取了51处小区或街道开展伊蚊密度应急监测,15处布雷图指数大于5,其中3处布雷图指数大于10。结论:南昌市新建区发生数例输入性登革热疫情,且毗邻县区出现本土病例,人员流动大,引起登革热发生本土病例及局部爆发的风险极高,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1月6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014年起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工作。今后每年江苏都将对上一年度的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和统计分析,形成年度监测报告。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发布了五份《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除第一份报告外,所有报告均以《贝伦行动框架》为参照,对各国实施该框架的情况进行了监测调查。成人学习与教育经费是历次报告监测调查的关键领域。五份报告呈现了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经费的向好态势:筹资机制愈益多元,惠及群体愈发广泛,读写能力和基本技能、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经费持续保持高位。报告亦揭示了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经费面临的总量不充足、弱势群体被忽视、公民教育经费位居劣势、监测数据存在偏差等挑战。为破解上述挑战,各国需要构建多主体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优先满足弱势群体的经费需求,补齐公民教育经费短板以及完善经费数据监测与管理,从而助推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成都会议举行。会上发布的《2011年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总报告》显示:2010年成都各县(区、市)义务教育均衡总指数平均值为0.41,城乡中小学多项监测指标旗鼓相当,农村学校部分指标已超过城市学校。据悉,这是成都市第二次公开发布教育均衡监测报告。今年成都市首次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转基因植物用于环境污染监测中的重组基因报告分析、点突变试验分析,以及转基因植物对环境诱变物质的监测、植物修复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教育测量评估报告是利用测量结果的方式之一,探讨评估报告制度对充分利用测量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NAEP数学评估报告制度的报告主体和对象、类型、形式和内容,其报告体现了基于"标准"的评估本质,认为NAEP数学评估报告制度对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为使公众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状况,应公开评估结果;确保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标准的统一性;倡导"为了改进而评估",要注重对教育的"质"的监测;关注影响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因素,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这是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进行了客观呈现,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建议。2015—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实施了第一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以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年度开展德育、语文、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六个学科的监测工作,并对各学科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测查。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联邦教育部和地方法规要求,美国伊利诺伊州从2002年开始建立学校报告卡制度,在学校报告卡网站向社会公开所有公立K-12年级学校和教育机构以及学区教育质量相关数 据。伊州学校报告卡以教育数据依法公开、第三方专业机构支撑、聚焦学生发展和教育公平、大数据支撑区域教育决策为行动策略,对我国优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提供了借鉴。应制定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的系列法规,加强教育公共平台建设,开展平台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从而整体提升 教育监测水平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育规划监测是教育规划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育规划实施质量的有力措施。自1997年,我市按教育部要求开始对“九五”教育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1998年报告继续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指标、办学水平、教育支撑能力和存在的困难问题作出全面报告。  相似文献   

18.
高海明 《教育》2013,(11):29-29
美国:三级政府分担教育经费 2007年11月,联介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08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报告指出,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进入本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深入推进,构建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受质量监测机构建设缓慢、质量监测专业人才缺乏、质量监测方法技术落后、质量监测效果低下等方面的制约,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展缓慢,难以适应国家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需要。基于省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四年来的探索,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工具研发、程序设计、报告反馈等五大要素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框架,为推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控制失学因其对初等教育的重要性而被UNESCO的EFA全球监测报告持续关注。全民教育监测报告是研究失学问题的重要文献,梳理和研究这些文献,可以明确失学的含义,分析影响失学的因素,总结国际上应对失学问题的经验。这对于了解国际社会研究失学问题相关状况和借鉴国际社会控制失学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