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教育是否具有与其他职业或行业"相同"或"相似"的专业性,其专业性能否有效地支撑职业或行业的独特地位和本质属性,并有效体现在职业或行业的关键领域和主要方面,并没完全形成共识。有必要回到专业内涵的本质属性,研究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及其相应的特点、表现和领域。  相似文献   

2.
写好字和练好书法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任务 ,也是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写字教育成功与否 ,将会影响学生终身。但是 ,目前各级学校写字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许多中、小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或潦草 ,或不规范 ,或框架松散 ,或添笔少画…… ,这会影响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契机是指对学生进行某种教育或解决学生某个问题时的最佳时机.它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自然生成或有意创设的某种关键性事件或情境.教育契机可分为常规教育契机和非常规教育契机.发现教育契机,关注教育契机的个性化特点,尤其要从学生个体动态成长和不断变化的趋势来认识教育契机的特点和标志,以抓住教育契机和实施教育.有效的教育都是契机教育,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教二十多年,我越发感到教师也是一种遗憾的职业。回首自己教育生涯的二十多年,或因经验不足,或因努力不够,或因一时疏忽,或因个中性情,每每留下一些永远也无法补救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独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高职高专学校的数量已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8%,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表明:有必要而且可以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独立体系.该体系是指多科性或单科性技术型或技能型专科学校或学院.一所高职院校中,应当允许有不同层次的专业存在,可以“专升本”,但不能一哄而上.  相似文献   

6.
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高等教育在面临世界科技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大挑战中的改革与发展,总的说,成绩斐然,困难不少,变化很大,但不平衡。而在改革与发展中,不论成功或挫折,顺利或困难,大家都感到与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在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感化教育及其心理依据 所谓感化教育,是指教育者用行为影响或善意劝导,使受教育者被感动,而在思想或行动上,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化教育是矫正青少年学生过错行为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落后生或后进生,往往由于偶尔或经常出现某些过错行为,而产生一系列具有连锁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具有这些过错行为和不良心理的学生,对老师、同学、家长等周围的人们,常常保持一种戒备的心理状态,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教育者首先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这是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后进生采取压服…  相似文献   

8.
秦国荣 《江苏高教》2003,(5):131-131
一、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与法学教育的多层次 ,决定了法学教育乃是伦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统一我们的法学教育并不一定全是为法律界培养从业或执业人员 ,而是面向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人才 ,特别是要培养具有现代法治意识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专职从事法律职业的就业者 ,或仅有法律职业技巧或技能的法律专门人才。否则 ,大学的法学教育就变成了简单的“岗前培训”或职业训练。如果我们的学生将来在非司法机关的政府机关工作 ,或从事法律教学科研工作 ,需要的就可能不仅仅是法律职业的操作技巧和利益追求思维…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性教育崇尚无师自通的原则。因此,对中职生的性问题一味采取禁、堵、压的手法,使青春期性教育处于闭锁的状态。而事实上,性知识贫乏或无知,更会导致性道德的缺乏,出现性放任或性无能、性责任感淡薄或性行为轻率等问题,使中职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受到身心伤害。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吴阶平教授指出,要认真搞好性教育,特别是以性教育为基础的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应该摒弃那种性属本能、无师自通的错误认识。不仅要打破历史上久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多数国人而言 ,教育就是“教书”、“教知识” ,就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就是“素质”的培养 ,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就是“温故知新”、“因材施教” ,就是“学而优则仕” ,就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或许是我们对于“什么是教育”所能想出的基本的回答 ,这些答案或来自传统 ,或来自领袖话语 ,或来自对教育的最简单的认识。这些答案的某种合理性自不待言 ,关键在于 ,它们是否来自我们内心的思索 ?我们是否意识到“什么是教育”是一个与我们的教育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我们…  相似文献   

11.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或相互脱离或仅仅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本文在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育理论实践化、教育实践理论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本土化,使二者关系达到和谐、融合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的障碍。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如哭闹、摔扔玩具物品、攻击他人、自虐等;另一方面,它能磨炼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儿童挫折教育则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姚有平 《成才之路》2009,(22):37-37
评价,是指判断某事物的价值或某行为是否值得去做的过程。所请教育评价,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育活动或教育行为的价值、效果作出科学的判断过程。数学教育评价的概念.是建立在教育评价概念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对数学教育活动或数学教育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生活在各自不同的意义世界,并以其不同的意义世界感知、理解、思考、建构和言说着教育。教育理论者话语表达"内容关怀"的"强或弱"、言说方式"可理解性"的"好或差"及其整体现实"可操作性"的"难或易",教育实践者视域要求"学识素养"的"具备或不具备"、践行视域"关照度"的"狭小或广阔"及其实践主体"积极参与"的"是或否",就有可能造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离、脱节甚或隔绝。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既需要理论者调整其话语关怀,也需要实践者拓展其视域。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一个儿童如何思维,最重要的是必须注意我所说的那种“呆滞的思想“--这种思想仅为大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评周洪宇主编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它是本科教育或学士学位教育之后的最高学位和最高学历教育,它的目标主要是造就和培养各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或培养各领域高级专门人才中的骨干分子.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以DDEDSS系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促进着人们以信息系统方式认识和改造教育,此时教育又称为教育信息系统,或简称为教育系统。而教育系统的分析设计则是人们认识或改造教育的必要过程环节。当前教育系统分析设计主要采用定性方法,从社会性、教育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理论结合实践,从过程驱动系统要素、社会性与自然性统一、定性与定量统一、现实系统与软件系统互相隐喻等方面对教育系统分析设计进行再思考,并以案例进行了实践检验,期望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家长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或溺爱、或专制、或放纵。这种不合时宜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行为与学校教育相抵触。因此,学校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给教师提供与家长沟通的机会,使教师与家长在各种形式的沟通中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进而做好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教育符号崇拜是夸大和迷信表征教育对象或教育对象关系的标志或标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作用,将表征教育对象或教育对象关系的标志或标记的作用理想化和绝对化。在权力、利益的推动下,过分地强调教育符号给人们带来的能指价值,忽略教育符号的所指价值,把教育的功能置于功利主义的视角之下,过多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忽视教育的本体价值。教育符号崇拜表现为:对于名牌学校及名师的推崇;对确定性知识的笃信;对教育效率的过分的强调。盲目的教育符号崇拜会使得校际间的发展失衡,带来学生个体成长局限性。由于社会用人单位进一步强化教育符号化崇拜,使得教育符号被赋予更多附加的含义,教育符号所带来的权力、利益和资本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符号崇拜的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社会公众对教育符号以及对于精英的窄化认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多元化社会制度和选拔机制的缺失;教育符号自身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20.
教育指标研究缘起于美国社会指标运动,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指标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教育现象的量化实证方法,是对教育系统状态或变化特征的刻画.就具体教育指标而言,需要合理认识该指标所指代的教育特征的含义,明确指标与指代特征间究竟符合反映性测量模型还是形成性模型,以及在特定层次上指标的界定或运用是否合理和有效.教育指标系统不是多个教育指标的简单组合,而是综合了理论认识和现实需求的有机组合.构建教育指标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教育价值或过程理论、研究技术、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社会观念等一系列因素.教育指标系统可以用来监测教育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趋势,判定目标是否达成,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指明解决方向,但不能提供因果推断,不应作为教育决策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