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正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沈睿文著《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于2019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别对吉美博物馆所藏石重床、天水石马坪石棺床、北周史君石堂、安伽墓、青州傅家画像石、Miho美术馆石棺床、安菩墓、太原金胜村唐墓等极具代表性的材料进行综合研究,新甄辨出太原金胜村唐墓以及固原南塬等墓葬中的粟特、祆教元素,阐释了中古中国粟特裔祆教徒丧葬的多样性、多元化及  相似文献   

2.
从初唐开始,墓葬棺床位置发生变化,从之前的正中转移至墓葬西北处。这样的变化带来了墓葬整体格局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已发掘唐墓的分析和梳理,对棺床位置的变化作出分析。唐朝城市布局规整,等级森严,作为都城的长安城宫城位置居北,与其他城市宫城居于西北的布局完全不同,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唐朝帝陵如昭陵仿照长安城而建,是“事死如生”观念的直接反映。笔者推测其棺床居北,与两京地区其他等级墓葬棺床居西北完全不同,这正是等级观念的反映。不同地区棺床位置的不同步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唐王朝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3.
1996年,中日原州联合考古队对位于固原县西郊乡(今原州区开城镇)大堡村的北周柱国大将军、原州刺史田弘墓进行了发掘,为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增添了新的学术资料。其中出土的器物,尤其是墓志,为研究田弘的籍贯和族属提供了更加详尽的依据;壁画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西魏—北周墓葬壁画的全貌;金币、玻璃器、陶塑等,显现了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的繁荣昌盛。这些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引起了考古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全面研究田弘在北周历史上的功绩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宁夏固原出土的入华粟特人史姓家族墓葬为我们认识北周隋唐之际的民族融合、丝路交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史诃耽墓志所反映的中书省外事职能,探讨其所承担的外事任务及翻译人员在中书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洛阳北魏墓属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墓葬,从北魏墓的墓地、北魏墓的发现概况,北魏墓的墓葬形制等为基本内容,对洛阳的北魏墓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而对洛阳北魏墓及其相关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洛阳虽然见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仅20余座,但墓主人涵盖了从皇帝在内的各个阶级的人物,有王和官吏、庶民,对于研究洛阳各阶级墓葬及其相关问题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这批墓葬,出土墓志的就有7座之多,这些墓葬不仅对于研究墓葬本身,而且对于研究北魏的政治、经济、社会都非常有用,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北魏墓的断代,也是必不可少的借鉴材料。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之彻底。洛阳的这些北魏墓除墓地制度具有鲜卑文化的一些特征外,其他方面如墓葬形制,随葬品、葬俗葬具、壁画内容等等都完全是对汉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所发掘北周莫仁相、莫仁诞墓墓志进行校释,进而了解墓主人的生平经历,就墓志所见四代人的活动对莫仁氏自述之籍贯及族属问题提出质疑,认为莫仁氏所谓长安扶风郡望属冒望,莫仁氏为出身武川镇的胡人.  相似文献   

7.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发掘的6座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中,其中弧方形的墓葬形制参照长安地区唐墓可知属高等级墓葬。文章分析了墓葬年代、墓葬等级及P.2523《敦煌名族志》的编撰年代,认为两者均为开元年间,因而认为M123、124、125等墓为外任归葬的敦煌望族——阴氏家族墓葬,其中阴稠或阴仁协以及阴仁希可能与M123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墓葬中设置腰坑、殉狗、殉人等习俗是商文化的特征之一。东周时期秦贵族墓中也流行这些习俗。本文考察泾河流域西周时期腰坑墓的分布、年代、墓主族属、身份等特征,确认其墓主属于殷遗民,首次辨认出其中两座属于西周早期秦族先祖的墓葬,证实了秦族来自东方。本文还提出一条区别关中西部及其以西地区商代和西周考古学遗存的断代标准。认为高领袋足鬲及相关遗存的年代下限已经进入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有不少诗人写过咏五人墓的诗,仅笔者见到的就有以下12首:明林云凤五律《五人墓》、清陆次云五绝《五人墓》、清桑调元五律《五人墓》、清张进五律《五人墓》、清孔传铎五律《半塘吊五人墓》、清蒋士铨七绝《五人墓》、清彭定求七律《五人墓》、清林明伦七古《吊五人墓》、清杨素蕴五古《过虎丘奠五人墓作》、清邵长蘅七古《五人墓行》、清舒位《虎丘竹枝词》、清陈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莫高窟第359窟西壁龛内屏风画表现的并不是《药师经》中"九横死"的内容,而是依《观音经》内容所绘,主要表现"观音救诸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推论本窟屏风画与西披画面相组合,共同表达了对《法华经》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20,(1):74-83
置棺作为僰人悬棺"千古之谜"一直为学界关注。实地考察珙县麻塘坝悬棺群,综合考古证据和学界研究得出结论:在珙县麻塘坝,僰人凭借丰富的楠竹资源,利用简便、合理、可行的楠竹爬梯法置棺。  相似文献   

12.
棺椁制度是我国埋葬制度的重要内容。棺椁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经过商、周的发展,到春秋时已发展成为一套等级分明、规整统一的制度。棺椁制度发展到战国时期由于战争分裂动荡而被破坏,逐步走向衰微。通过对棺椁制度的产生、发展及衰落过程的考察和研究,发现:其产生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发展之完善对我国古代丧葬制度和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版权法究竟保护作品的什么?这是长期困扰版权法界的一个问题。法官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则往往会对同一起版权纠纷案件是否侵权作出不同的认定。本文通过对一“悬棺葬”考古学学术专著与考古科普读物的版权侵权纠纷的个案分析,提出了学术作品的版权法保护范围及科普作品对学术专著的合理使用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石棺葬文化是横断山脉地区考古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地域性特征也非常显著。早在上个世纪初,中外学术界对岷江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带石棺葬文化的田野调查工作便已经初见成绩,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在这一地区又不断有新的发现。本文系对四川藏区(简称康区)丹巴、雅江县等地石棺葬文化遗存进行实地考古调查的记录与初步认识,将为康区石棺葬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送棺材”是布努瑶一种转移灾祸的巫术,它是死亡的根源.在交换思想的驱动下,“棺材”呈线性或闭合性流动状态,它反映宇宙空间秩序,阐释社会延续性(时间秩序),建立社会关系秩序,建构日常生活秩序.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在“棺材”的流动中进行互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学界将福建上古时期指认为古越地古越人的错误,从“船棺为古闽族人葬俗”入手多方揭示上古时期闽非越或闽越,并指出把闽误认为越的种种原因,还原了被人遗忘和扭曲的古闽地古闽族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7.
藏彝走廊地区石棺葬所属人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棺葬是继新石器时代以后整个藏彝走廊地区最主要的一种考古文化遗存。藏彝走廊石棺葬文化族属的“羌人”说和“氐人”说均难成立。从汉代史籍记载来看,藏彝走廊地区与石棺葬文化相对应的人群应与《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记载的徙、筰都、冉駹、巂、昆明等五个部落相关。  相似文献   

18.
四川宜宾珙县都掌蛮悬棺岩画以简洁洗练的造型、流动柔和的整体外形、随意率真的形象描绘、朴实生动的绘画语言、感性与理性兼具的图象形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岩画艺术风格,既在外形与观念上明显地区别于北方岩画,又在细节与内涵上拉开了与南方其他岩画的距离,有着自己鲜明的族属特征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电影叙事以多元认知聚焦者交替转换、不同叙事线环环相扣制造出悬疑感和代入感,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故事吸引力。非线性叙事电影的显在叙事关系生成隐性表意系统,从叙事结构内部的自足性游戏升华至电影象征层级尤为重要。电影《心迷宫》的非线性叙事带来了碎片化、偶然性、隔绝感的现代性审美体验,生成了充满宿命意味的命运主题,通过象征符号的并置,反思了神性、人性、动物性之间的复杂关联,是近年来小成本电影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已经发表的甘肃高台前秦"建元廿年"棺板题记进行了订正和考辨,发现了前秦建元二十年"陇道断绝二年"的记载。此题记揭示了前秦末年关陇一带战乱频仍、交通阻隔的历史事实,其中也涉及西秦建国前的一些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