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语文教育界,许多人认为语文知识中“程序性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1]。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本文拟探讨其意义、价值。研究语文知识于语文学习及语文教学的价值,即研究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是否需要语文知识,语文知识能否满足语文学习、语文教学的需要,这是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育主张是“诗意语文、诗意教育、诗意人生。”诗意语文就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会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视域中的语文思维主要有语文直觉思维、语文形象思维和语文抽象思维。唤醒学生语文直觉思维,建构学生语文形象思维,深化学生语文抽象思维,是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力生长的有效策略。立足学生思维品质良善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当前语文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将来语文教育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被冠上了各种各样的名头:深度语文、诗:意语文、生命语文、心根语文、绿色语文、青春语文、本色语文、简约语文、自觉语文等等。  相似文献   

5.
高举课改旗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应该走出狭小的天地,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糜山 《成才之路》2013,(17):92-92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如今,孩子读得太少,背诵得太少,积累得太少,开口不能言,举手不能书,学生怎么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呢?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要从语文教学的形式,回归到语文的本色。我认为,本色语文是原汁、原味的本真语文。教出语文味,是本色语文教学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是艺术家。语文课堂是一座艺术的殿堂,为学生展示着语文的魅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形成与发展。曾听不少语文教师感叹:语文教学任务繁重,不如数学教学那么轻松。其实,数学有数学的轻松,语文也有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兰兰 《语文天地》2012,(24):35-36
语文教育承载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一些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地理课、生物课,大量非语文元素涌进语文课堂,淡化了语文的原有味道。其实,语文就是语文,让语文课回归本原,使其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何谓"语文味"?"语文味"理论创立者程少堂先生认为,语文味是指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评价是语文教学的环节之一,正确的、合理的语文教育评价对促进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育迫切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理念的理论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以人为本语文教育评价的意义以及语文教学实施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的策略进行论述,为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促进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的开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提示:13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  相似文献   

12.
胡立琴 《学周刊C版》2010,(1):135-135
语文是文化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融入语文、爱好语文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从阅读、积累这两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王素丽 《教师》2012,(33):55-55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素养的高低体现在学生是否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4.
<正>萌心:还语文以本来面目语文之博大,令所有的语文人战战兢兢;语文之深沉,让所有的语文人如履薄冰。语文是什么,使所有语文人迷惑困厄……因此,还语文以本来面目,不仅是一代语文人的心灵呼喊,也是语文成为语文之必需。语文的博大深沉与正名的艰难恰恰造就了语文的美丽,朦胧中的多维解读,迷惘中的本质追问,不但没有伤害语文本身,反而带来更多的探索与追求,不断丰富着语文的内涵。萌心语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在我的观念里,语文应该志趣高远,定位在素养提升的高度上,追求一种融合的境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心灵的皈依与精神的养料。回望自己的语文路,真正对语文感兴趣,肇始于小学高年级,不过那时候还不知道叫兴趣,只是喜欢读书罢了。后来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然而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重学生语文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的语文教学必然要体现出语文的精神,语文教学也只有体现出语文的精神才是科学的。我认为,语文的精神应当是"为生活",而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精神又特别通过学生的精神生活表现出来。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精神生活结合得  相似文献   

17.
面对高一新生,笔者在第一堂语文课上抛出了一个话题:何为语文? 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里,我分明感觉到,博大精深的语文被严重地误读了,一些学生不是将语文等同于为语文教材,就是将语文等同于为语文老师,更有甚者将语文等同于语文考试。  相似文献   

18.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语文教育,促进语文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在语文阅读、语文写作、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校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关于学校教学中的语文教育教学,各家有各家的言论观点,认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观点甚多,但由于语文教学具有的特殊性,校外语文教学环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近年来,校外语文教学开始得到众多教育者的关注,将语文教学独立于社会语文教学与家庭语文教学之外,把它置于荒山野岭之中的做法是不对的。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发挥电视节目资源优势,利用社会语文教学价值,将一切校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有利于校外语文教学的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之道     
语文之道,乃语文之规律,语文之原点,语文之真谛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语文之道衍生了语文之术,语文之枝,语文之末。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当前语文之术横流、蔓延,遮蔽了真正的语文之道,出现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局面。如何面对?我们要借用老子的智慧——少则得,多则惑,回到语文的源头,探寻语文的规律,研究语文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