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感恩教育是观念和文化的教育,当代社会感恩者寡已引起关注和思考,培养感恩意识、建设感恩文化,把小感恩升华为大感恩是当代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感恩教育策略,推进感恩实践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课题。  相似文献   

2.
李欣  李娜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74-275
当代有些大学生由于感恩意识缺乏,出现了不知道感恩、忘恩负义、感情冷漠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涉及到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一现象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素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提出了以"家庭——学校—社会—自己"四位一体为主的感恩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为国家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3.
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工具教育论”正在制造“孩子的成长苦难”。教育应当以教会弦子做人为基本理念,而教弦子做人应当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所谓感恩是指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感恩包含“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艾。家长、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感恩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蕴涵了丰富的感恩资源:孝为报父母恩,忠为报君报国恩,信为报友恩,义为报天下恩。感恩意识在当今许多人尤其是在学生中存在普遍缺失的现象,感恩意识的缺失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现代社会需要感恩,但不能把感恩意识扩大化。当前的感恩教育应基于三个层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人类应当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人应该有相互感恩之心;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不同的主体应有不同的感恩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5.
赢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快乐生活的基本情感,针对现在的孩子感恩意识比较淡薄,有必要通过多方教育和策略,帮助孩子认识感恩的重要性,唤醒他们的感恩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积极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幼儿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因此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势在必行。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两所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法、自然观察法对幼儿感恩意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从家庭、幼儿园、社会方面对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提出了促进幼儿感恩意识培养的家园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高职院校1~3年级涉农专业1000名在校学生为调查群体,结果显示,这一群体存在感恩父母的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淡薄、感恩他人的意识淡漠、感恩自然的意识不强的现状。对此,从更新教育理念,培养感恩型人才;彰显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以校园环境文化为载体,内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以服务社会为手段,外化学生的感恩意识;构建社会、涉农高职院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等方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人生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对于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幸福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恶性事件反映出我们的学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向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感恩意识的培养应从培养孩子感恩情感、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营造感恩教育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感恩意识是近年来社会舆论中谈论比较多的一个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问题也时时引起社会议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构建,都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有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初中阶段是思想意识和道德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现阶段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和感恩意识薄弱,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班主任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刻不容缓。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和教学中都应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已有调查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探讨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因素出发,剖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培养高职大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13):25-26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家校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在孩子的感恩意识培养方面,家校合作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证孩子对于整个社会有着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够使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以及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因此,文章首先对家校合作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其次,对感恩意识与父母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家校合作形势下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感恩能增加积极情绪的体验。贫困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状况与个体、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资助环节有关。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要以感恩意识和感恩表达能力同步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感恩国家为重点内容,以资助工作各环节为重要抓手,应建立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形成感恩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学生必须学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校大学生中还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情感淡漠、感恩行为缺位等问题。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树立感恩教育新理念,拓展感恩教育内容,创新感恩教育方式,营造大学生感恩意识自省、感恩实践自觉、感恩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效应,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历来强调感恩,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特别是先泰儒家有着丰富的感恩传统,从对父母的感恩,到对社会的感恩。而当今大学生缺乏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教会学生知恩感恩、开展“角色互换”唤起感恩之情、加强社会感恩楷模的宣传,以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7.
高校感恩教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内心思想及意识培养产生积极引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高校学生"中国梦"意识形成的根本,对净化学生心灵产生积极作用:一是以高校情感教育为出发点,缔造高校学生纯洁心灵;二是将高校情感教育作为基础,促使高校学生形成感恩意识;三是以感恩意识为根本,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感恩教育实施;四是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为目的,提高感恩教育"针对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感恩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并对高校感恩教育发展指引了新方向,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所谓“感恩”就是知恩图报,即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感恩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关系和谐融洽的重要因素;有感恩意识是一个人具有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的主要标志;有感恩意识是和谐社会要求每一位公民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可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普遍缺乏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如今很多孩子却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只知道享受,却不懂感恩;他们只知道被爱,却不知回报。如何通过教育让孩子真正懂得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该从娃娃抓起,孩子常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学会感恩才能体会幸福"被十堰市实验幼儿园确立为核心文化理念。多年来,该园积极探索,努力营造出尊重传统美德、以感恩为核心价值的幼儿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个优良传统正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淡忘.当前,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传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感恩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恩必报,施恩勿念"的报恩理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内容有利于大学生感恩行动的开展,从而教育、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感恩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恩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