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张晶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的结合点鹿鸣目前,社区教育在不少地方兴起,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的热情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区教育以其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区域为依托,与一定的社会区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区是缩小了的社会,但又是由一个个家庭组...  相似文献   

3.
学校、家庭、社会犹如"三条腿"支撑着教育这个"桌子",但是,当前家庭、社会的教育氛围不能和学校教育齐头并进,而是"一长两短",在某些方面,家庭、社会还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所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而许多的问题,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需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劳动教育的体系。首先通过对《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分析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概念;其次按照场域的不同将劳动划分为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并对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论述,构建了劳动教育家、校、社会的教学体系;最后对家庭、学校、社会实施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迎 《山东教育》2005,(3):40-41
作为社会教育主体部门的学校.在对国民人才教育上无疑负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但是.社会教育若仅靠学校这一独立机构来承担.显然是很不够的。就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分析来看.我们的教育架构体系还很不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架构还未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教育环节还没有形成实际的紧密联系,因此,便极容易出现学生走出校门后的教育真空。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打破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大教育网络,全社会共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它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对青少年教育实施齐抓共管等方面,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芜湖市多年来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这一有效形式,初步形成一个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假期为重点,延伸全年的有芜湖特色的“三结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冯嘉曙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发属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受到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影响的。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和管理,应该做到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协调配合,有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父母教育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父母——被遗忘的要素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结合,这已是教育工作者人人熟知的了。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26条明确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那么,采取何种途径、如何使家庭积极地配合学校这是每个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家庭的教育主体是父母,而父母所享有的教育权利状况和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又直接决定着父母的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着父母在学校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我国父母教育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文盲是整个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个国家对扫盲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对策。然而,以往的扫盲教育其重心放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上,本文以“家庭扫盲”为核心,论述了家庭扫盲教育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理念等,为成人扫盲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教育永远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种多边的、互动的社会活动。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相互之间的联系,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学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一课堂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就是社会的因素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学习文化,还要学会接触社会、探索真理。很多的生活百态其实都是在社会中才能够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的。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没有谁能代替谁,也没有谁是可以缺少的,如何能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务必要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八五”期间我校就开始了实施创造教育的研究 ,为探索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本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家庭和社会的普遍要求却常常与学校教育思想不一致 ,这就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在某些方面的脱节。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必须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的创造教育一体化。为此我们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承担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创造教育一体化”实验研究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创造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1 .开设创造…  相似文献   

14.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本含义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结合,并建立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把学校体育教育置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去自由发展,使学校、家庭、社会体育课程资源从未被学校、家庭、社会体育利用与开发或利用与开发效率不高的状态到利用与开发效率较高的状态的过程,形成一种立体型的教育资源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为中心,社会体育资源为依托,家庭体育资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向玮 《中学教学参考》2010,(12):111-111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单靠学校孤军作战,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要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才能相互促进。本文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语,语即生活。生活中时时有语,处处有语。学生语学习的生活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它们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大语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要将学校语教育、家庭语教育、社会语教育融会贯通、理性相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在语中领悟生活。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状态逐渐变为现代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现代教育逐渐成为一个人的终生教育,更是全社会的教育。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将构成学生成长的一体化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生重要影响。整个社会要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学校要向全社会开发。因此,研究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联系,在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下开展学校工作,对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一种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主导性,通过管理改革、使班级成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要动员和组织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组织班级、校级、县(区)级家长委员会和校外辅导员队伍,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委、农委、关工委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建构起上下一致,校内外一体的教育工作网络。这一网络的建构,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乃至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一大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社会教育的延展作用以及实施“三位一体”和谐教育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和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代教育就是一种涵盖多方面的系统工 程。  相似文献   

20.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优势。要强化学校德育教育主阵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优化家庭和社会育人环境,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发挥多渠道教育网络化的整体效应,保证整个教育目标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