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美人》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普遍认为是他晚年思想走向颓废的表现,通过描述老人病态的性心理和乖戾的行为,把社会的丑和人生的恶作为艺术美来歌颂,其主题狭隘、格调低下。但本文不认同这种观点。《睡美人》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川端对生命和死亡这一主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体现出他对日本好色的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从中可以透视晚年川端康成追求精神救赎而不得,寂然走向幻灭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在新感觉派文学阶段.还是在新心理主义文学阶段创作,川端康成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构思,不断折射出自然美、人性美的光辉,总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东方和西方的和谐交融。在日本文学家中,几乎没有人能像川端康成那样没有一点政治瑕疵。《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从这部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川端康对政治态度的中立和无为.正是这种中立和无为,给川端康成带来了文学上的巨大作为。  相似文献   

3.
刘伟娜 《文教资料》2008,(27):35-36
川端康成,日本著名文学家,以代表作<雪国>而闻名世界,成为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大都渗透着"物哀"理念,本文从介绍川端康成及"物哀"含义入手,通过分析川端康成的经历和代表作<雪国>浅谈其文学中的"物哀"理念.  相似文献   

4.
颓废最早出现于古代的拉丁文,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拜赞庭的衰落及覆亡灭.颓废成为美学概念、文学流派是到了近代的十九世纪末才发生的.颓废主义的审美取向与文学写作,不仅仅在西方发生影响,而且在东方的日本、中国都产生影响,甚至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及当今.本文从历史的纵向与文学的横断两方面,通过历史的梳理与文学的个案,揭示颓废审美与文学写作的关联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滨州学院学报》2020,(1):73-77
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湖》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回忆、幻觉与现实交错,主题含蓄不明,常被认作颓废。小说色彩描写丰富,用白与红、白与黑、红与黑等描绘主人公银平及其跟踪的对象,表达了川端康成对美的理解:梦幻是美的,现实是丑的,美唯其短暂才获得永恒。银平对美的寻求,暗喻了川端康成战后对日本传统美的执着探索。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被称为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成功塑造出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但仔细研读其作品不难发现其歧视女性的一面。依据《雪国》、《古都》等文本,挖掘川端康成文学经典中的女性歧视因素,探究其成因,以求更全面解读川端康成本人及其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7.
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世纪末"文学大潮中涌现的三支文学流派.它们在产生、发展中相互影响象征主义是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产生的源头,兼具唯美与颓废二种美学特征;颓废主义是唯美主义发展成熟的酵母,颓废主义自身也在唯美主义文学中得到发展.三者的概念与内涵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8.
胡泊 《林区教学》2012,(9):75-76
川端康成不但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在不断发表作品的同时,川端康成还积极的参与各种文学评论活动,为日本培养了很多文学新人。此外,川端康成还曾担任过日本笔会会长和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务,为东西方的文学、文化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日本近代文学馆的创立等方面,川端康成也曾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阅读过程中这些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浓浓的死亡意识和哀伤情结。这是否就是造成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呢?试图对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文学家,是日本第一个、亚洲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从川端康成小说的文化艺术美展开论述,笔者一要重点论述川端康成小说的文化美学风格,分别从川端细腻哀婉的风格、如画的意境、奇妙的色彩三个方面入手,其中,在奇妙的色彩文化部分主要以“红色”和“白色”两个颜色为例;二要在川端康成的表现手法中,主要从意识流手法和新感觉派的表现手法展开论述;三要着眼于川端康成艺术美的主要影响,以中国作家余华为例,从风格和关注题材来论述川端康成对余华的影响。进而揭示了川端文学既具有特殊性、民族性,又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颓废主义进入中国以后,批评界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到文革前,颓废的研究受制于社会学批评的强大影响,颓废是作为一种负面的文学现象看待的。第二阶段从新时期开始,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了新的成果,主要是超越社会学批评,开始从审美的视角看颓废主义,揭示了颓废主义的美学特征。颓废研究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就是坚持审美的研究立场,并将颓废主义视作一种独立的文学思潮批判地分析,才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虽然风格各异,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首先立足于民族的文学传统,与其特有的民族文化血脉相连。生之养之育之的土地,不仅给予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丰富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素材,而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和语言风格,语言也因其语境因素而越发散发出引人入胜的魅力。民族特色越鲜明,就愈是具有世界性,在这一点上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是相同的,但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的《睡美人》表现了川端康成对美的独特追求,那就是力图从“丑”中挖掘美。《睡美人》是具有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人性自我完善,表现了人性升华的美;小说以丑为题材,但能化丑为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从丑恶堆中复活出来的人性之花;作品中女性裸体美的表现深化了主题,使作品的品位达到更高的层次。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睡美人》斥之为“颓废”而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而享誉世界,他的作品中无不蕴含着日本文学传统中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分析《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尝试在她们的美丽与哀愁中探索川端康成文学中传递的日本传统文学理念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住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创作历程十分曲折,其文学风格主要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由表现孤儿情感、描写自己爱情失意的“私小说”到体现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美的文风的转变,二是转向二战后以《千只鹤》《山音》为代表的、主要追求感官享受和渲染病态的性爱,或多或少染上了颓伤色彩的风格。拟从川端康成特殊的人生轨迹入手,探讨川端康成文学风格的转变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文学作家川端康成以《伊豆的舞女》、《雪国》、《千鹤》、《古都》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川端热",他是亚洲第二位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作家。他以新感觉表示传统美,成为新感觉派的不懈坚守者。通过对川端康成作品《伊豆的舞女》的情节、角色、主题等方面理解和分析,进一步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式特点,再一次解析川端的文学基调。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主题的层层叠加构建了川端独特的文学基调。  相似文献   

16.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不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川端康成的思想.在分析川端康成个人经历的基础上,探究《雪国》中蕴含的禅宗思想,即虚幻之美、生死轮回、瞬间开悟等,以期为解读理解川端康成的创作思想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叶溪 《华章》2011,(22)
文章从学习了中国文化养分并扎根自身文化特质的日本的传统文学巨著--紫氏部的<<源氏物语>>谈起,讲到日本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川端康成的<<雪国>>,粗略地分析了日本文学"从取之于世界到走向世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他的作品独具特色,向我们展开了一个表现“日本文学之美”的世界。 早期的川端康成并不是一个大力提倡日本文学传统的人。这一点同他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很大关系。川端康成走进社会、走上文坛的时候,正是日本处在大正末期和昭和初期的大混乱时期。当时,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原本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进  相似文献   

19.
李军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2):21-23,68
20年代的朱自清在思想与精神世界里有着颓废的倾向,这与他的个性、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颓废的人生状态影响了他对文学的认识。强调文学的想象,文学的技巧,强调文学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一个实验的文本。  相似文献   

20.
掌小说被誉为"川端文学的故乡",在川端康成早期的文学创作中,点缀着大量风格清新的掌小说,其中表现少男少女的爱及感伤的作品洋溢着青春时代诗的精神,成为其青春时光的缩影。本文以川端康成的表现少男少女情感的掌上小说为中心考察了作品中少男少女的共同特点以及从小说传递出的作者回归少年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