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时候,融入生活元素,以便让政治课堂生活化,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政治教材中的知识,根据当前的时事政治来学习政治课程,以便能够将学到的政治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本文就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措施进行探讨,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顺应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  相似文献   

3.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所谓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就是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从高中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生活实际讲解政治课程,有效联系经验与政治,做到生活经验政治化。马克思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高中政治课程能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及其结合程度,决定了政治教学生活化能否取得成功及取得效果的程度。推进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标要求政治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况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将政治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当我们以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8.
政治知识和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化教育有助于营造学习环境,拓展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理论,运用生活化场景导入课堂,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设置生活化问题、开展生活化实践,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经过思考和分析,提炼出文本中的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是在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生活化的教学是实现这一价值过程的载体。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是指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立足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找出政治知识和学生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把生活经验政治化,最终实现政治教学寓于知识,用于知识的教学目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具体表现在教学主体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以及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和情意方面的教育,一心想让学生在短短四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提高思想,这是操之过急的做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高中政治课程要以生活为基础,依托学科知识构建全新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所谓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和思维去分析观察、实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学生完成有效学习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李元明 《考试周刊》2010,(56):160-161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生活化教学在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架设了桥梁,教师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各个模块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更找到了应用知识的价值。这也正是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做到政治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试行)》要求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然而,怎样改变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与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试行)》要求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然而,怎样改变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与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时志华 《考试周刊》2014,(65):120-120
高中政治新课标明确要求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本文就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问题进行探讨,综合梳理有关思考与实践应用策略,提出以生活化为切入点,打响课堂教学的第一枪;积极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积极开展课外实践,进行生活化课堂延拓。  相似文献   

16.
有效学习,就是在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下,使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益,以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法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但是,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还有许多方面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极不适应,教学的有效性相对…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明确提出了要求: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感受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当我们以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如何克服这些偏差,焕发应有的活力和灵性呢?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明确提出了要求: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感受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