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苏共执政过程中,关于执政的合法性意识始终处于缺失状态。这在苏共执政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领导人也有不同的处置方法。苏共缺乏执政合法性意识的自觉,给苏联的政治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教训。执政的共产党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执政规律,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要善于体察民心民意,不断充实和开拓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学会调适社会矛盾,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等。这些历史教训值得社会主义国家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2.
苏联剧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评价苏共历届领导人?这在我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根据历史资料,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认为: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就患了重症,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彻底,勃列日涅夫又延误了改革,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已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崩溃是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非斯大林化拆毁了苏共执政的思想基础,人道主义搞乱了苏联党和人民的思想,新思维导致了苏共政治控制的衰变,选拔干部不讲政治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这说明,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使之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苏共亡党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教训有以下几方面:苏共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缺乏甚至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最重要原因;对斯大林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攻击诋毁摧毁了苏联人民的理想信念的基石;“抽象人道主义”等西方思潮盛行摧毁了苏联党和人民的思想和经济基础;意识形态多元化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等反动思想甚嚣尘上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而意识形态领域主管领导干部的“僵化”、“西化”以及媒体纷纷站到了苏共的对立面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日益迷茫和混乱也是重要原因.结合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剖析苏共亡党的教训,我们应努力改进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5.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这个失败既有深刻的内部因素,又有不能忽视的外部诱因。笔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构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动摇了苏联人民的政治信仰,使苏共的合法性受到侵蚀;西方价值观对苏联的领导人、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从思想上背弃了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东欧剧变和苏联民族分离运动的影响,迫使苏共放弃一党制原则;西方国家对苏联激进改革派的支持,使得戈尔巴乔夫受制于激进改革派,间接触发了"8·19政变";西方对苏联经济援助的不力,使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计划落空。  相似文献   

6.
苏共文化领导权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与建立——坚持与偏离——衰退与丧失"的演变历程。苏共文化领导权衰落的原因,从国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斯大林体制负面效应和"重评斯大林"运动的影响;从主观上来看,主要在于列宁之后的苏共领导人没能树立科学的"列宁主义观"。苏共文化领导权的衰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在苏联丧失,这是苏联最终解体的思想理论根源。研究苏共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流变,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一般规律,加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对自身执政能力建设重视不足无疑是一条重要原因。苏共执政后期。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上的缺陷日益明显。加上苏共长期以来对内对外奉行错误的执政方略,导致苏共执政环境日益恶化,执政资源逐步流失,最终动摇了苏共的执政基础,使之丧失了执政地位。这充分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而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执政期间,苏共未能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首要任务、未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执政体系、未能固守住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是导致其执政终结的最重要的三个原因。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苏共执政的教训,对于我们党目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来说是特大的挑战,但是苏联和苏共没有把自己纳入全球化迎接机遇和挑战,结果导致生产力落后和经济停滞不前,苏共的腐败变质又使苏共严重地脱离了人民,这是二十世纪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两大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苏共执政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破坏。重新反思苏共亡党的教训,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党的民主执政意识;必须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强化党的执政功能;必须完善和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特权腐败是导致苏共垮台的主要内因。苏共的特权腐败是伴随着苏联高度集权的执政体制的形成及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而产生的。特权腐败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使苏共执政丧失了群众根基。同时,特权腐败的主体——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既得利益,他们不惜“自我政变”,实际上成为了苏共垮台的真正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而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已十五周年,在此之际,还是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通过分析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基本原因、基本教训,进而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党群关系是关乎一个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尤其对于依靠人民群众支持而取得执政地位的共产党来讲,更是生死攸关。苏联的党群关系由亲而疏直至恶化,最终导致了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研究和总结苏联党群关系恶化的原因和教训,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讲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形势、清除贝利亚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削弱元老派政治基础、树立新领袖权威等方而考虑,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20大上采取了非斯大林化举措,其深远历史意义表现在:1.非斯大林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非斯大林化促进了苏联社会转型;3.非斯大林化推动了国际共运新发展。毋庸讳言,非斯大林化也存在着未能实事求是评价斯大林功过是非以及对斯大林错误产生根源缺乏科学分析等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15.
苏联是一个以多民族为主要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它是名为联邦制而实为集权制国家,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几乎没有自主权,这加深了它们对联盟中央政权的对立情绪;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的重大失误,加深了加盟共和国与联盟中央的矛盾;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民族不满情绪的发泄提供了条件。苏共控制力量削弱后,长期的历史积怨如火山爆发,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是没有解决好"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苏共没有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然会造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与比例、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不协调.总结经验与教训,不难看出苏联解体正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科学的发展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深化了一系列概念,其中“执政资源”是一个颇为重要的概念。20世纪末期苏共正是在执政资源枯竭的背景下政权被倾覆的,其教训应该为我党深刻汲取。自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经过三代领导人的不断努力,我党在拓展执政资源和强化执政基础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正因如此,我党才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刚举行不久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更是深化了对执政资源的认识,明确了党对执政资源的观念意识。相信十六届四中全会之后,党的执政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加上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会使中国社会在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8.
苏共瓦解的深层原因与深刻教训归结到一点,就是不能继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继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继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继续做好“三个代表”,使苏共丧失了立党的根本,丧失了执政的基础,也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分析和总结苏共瓦解的原因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高度,又可以更为清晰地揭示出苏共瓦解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赫鲁晓夫上台后,着手调整斯大林时期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非斯大林化”的尝试,特别是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开了问题的盖子,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波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以此为契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全面审视苏联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非苏联化”的探索,立足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摸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啦在经济体制方面,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排斥价值规律,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在政治体制方面,在全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党领导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后来发展到极端则是个人崇拜的盛行与肃反运动的发生。斯大林模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左右着苏联的发展,留给苏联的也是一个问题成堆的、病态的社会。尽管苏联领导人几次试图调整与改革,但始终未能触及体制的根本痼疾;戈尔巴乔夫的一剂“猛药”,最终导致苏联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