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将纯化IBDV组织毒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六株稳定分泌抗IB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IB—1,NIB—2,NIB—3,NIB—4,NIB—5,NIB—6;六株单抗均具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亚类鉴定表明,前四株属于IgG_(2a),后二株属于IgG_1。杂交瘤细胞冻存六个月后复苏,均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2.
<正> 1975年,Kohler 和 Milstein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又能进行分裂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 McAb)指在一株 B 淋巴细胞系中的每个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它所专有的、针对一种它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从这样一株 B 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  相似文献   

3.
诱导、表达含有猪囊尾蚴cC1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质粒(pET28a-cC1),纯化、鉴定融合蛋白,以此作为抗原包被反应板,对囊尾蚴病人等血清进行ELISA检测。检测56份囊尾蚴病患者血清,抗体阳性者53份,阳性率为94.7%;检测30份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交叉反应率为3.33%(1/30);检测30份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并鉴定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破伤风的快速检测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用破伤风类毒素做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高滴度针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单抗效价,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单克隆细胞株的特异性。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筛选出3株持续分泌抗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12、1E11、1G10。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1E12、1E11、1G10可以和破伤风类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和抗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杀鲑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6株分泌抗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单抗细胞株,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株单抗中IgM有3株,IgG1有2株,IgG2a有1株,且抗体效价为1:12800—1:51200,检测灵敏度为1.0×105—1.0×108cfu·mL-1。进一步实验证实这些单抗与其他病原菌都无交叉反应。但单抗5C7、7H6与杀日本鲑亚种有交叉反应;单抗8A2与无色亚种存在阳性反应。表明杀鲑气单胞菌亚种之间既有独特的抗原决定簇,又有共同抗原位点。制备的单抗可用于杀鲑气单胞菌的快速诊断和亚种鉴定,为该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免疫与细胞工程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抗原、抗体、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等概念。为什么在获得了杂交瘤细胞以后,还要进一步筛选出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呢?为什么单克隆抗体是一个杂交瘤细胞克隆以后的产物,而不是许多种不同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呢?原来这与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有关。1 抗原能引起免疫反应的任何分子或病原体统称为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检测马铃薯植物中马铃薯S病毒(PVS)的血清学方法,为我国PVS的田间调查和检测及无毒种薯的生产提供快速、实用的检测技术。创新点:首次制备了抗PVS的高度特异和灵敏的单克隆抗体,并以制备单抗为核心建立三种能快速、准确、灵敏、特异地检测PVS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以差速离心方法提纯的PVS病毒粒子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能稳定传代并分泌PV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扩繁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获得单抗腹水,并以纯化的制备单抗为核心,根据血清学原理建立检测马铃薯植物中PVS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组织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issue print-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并对田间马铃薯样品进行PVS检测,分析建立的血清学方法检测PVS的有效性。结论: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五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PV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制备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马铃薯植株中PVS的DAS-ELISA、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三种血清学方法。三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感染PVS的马铃薯植株呈阳性反应,而检测健康的马铃薯及感染其他三种马铃薯病毒的植株呈阴性反应,且建立的DAS-ELISA和dot-ELISA方法检测马铃薯病叶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163 840和1:10 240倍稀释(w/v,g/ml)。田间样品检测结果发现,建立的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表明建立的血清学方法可有效地用于马铃薯植物中PVS的检测,从而为我国PVS的田间调查和检测及无毒种薯的生产提供快速、实用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脑囊虫病(猪囊尾蚴病)是由于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和猪的肌肉及其他组织,成虫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小肠)中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针对施甸县脑囊虫病患病比例较高的现状,通过对施甸县的400人(随机)进行血样脑囊虫抗体的检测、“米猪肉”不同烹调方法对猪囊尾蚴的存活情况实验和调查访问.然后进行分析,结果充分证明了生食猪肉是施甸县脑囊虫病高发的主要原因,生食猪肉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使人们认识到生食猪肉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本采用胶体全免疫电镜技术鉴定牛布鲁氏杆菌单克隆抗体(McAb)的特异性,以胶体金为探针标记McAb---四环素的偶联物。用牛布鲁氏杆菌的BALB/c小白鼠巨噬细胞在37℃下与标记物孵育后,胶体金标记物能识别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地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细胞表达抗原位点处吸附黑色胶体金的颗粒,聚集在细胞表面。当吸附孵育2小时后,胶体金探针进入细胞同与靶抗原相结合,在细胞浆内可以观察到分散胶体金颗粒存在。用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胶体金颗粒与细胞表面靶抗原相结合的立体图像。以此探明McAb---四环素偶联物能够杀伤牛布鲁氏杆菌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眼部猪囊尾蚴,1829年 Schott 等报告第一例前房猪囊尾蚴,而 V.Graefe(1866)为第一位在检眼镜下看到猪囊尾蚴,并手术取出者。国内自刘保华于1933年首次报告一例玻璃体者以来,相继有报道,至1987年上半年所查到的文献中,共计419例。本病在我国北部地区发病率较高,现复习文献综述于下,供同道参考。一、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1.
单克隆抗体指来自一个B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1975年,英国剑桥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两位免疫学家——Georges和Milstein设计了经典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并因此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本的过程包括给小鼠注射一种抗原,它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因此诱导小鼠的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然后,在培养基中融合小鼠的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产生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分离出单个杂交瘤细胞,再使单个杂交瘤细胞扩增,最后分离…  相似文献   

12.
双特异性磷酸酶(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是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中的一员,这个家族中的成员既能对磷酸化酪氨酸去磷酸化,也能对磷酸化丝/苏氨酸去磷酸化.此外,它们还在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磷酸酶信号途径(MAPK)中起重要生理功能.为了制备抗人双特异性磷酸酶的单克隆抗体(mAb),以DUSP18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e小鼠,通过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相应磷酸酶的mAb.用Western blot检测mAb对重组蛋白和细胞中天然磷酸酶的反应性,共获得6株可稳定分泌抗磷酸酶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双特异性磷酸酶的去磷酸化作用机理以及其在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磷酸酶信号途径(MAPK)中的信号转导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番茄等植物中凤果花叶病毒(Pep MV)的血清学方法,为Pep MV的田间调查和诊断及其科学防控提供快速实用的检测技术。创新点:首次制备了抗Pep MV的高度特异和灵敏的单克隆抗体,并利用制备的单抗建立了3种能特异且灵敏地检测Pep MV的血清学方法。方法:以差速离心方法提纯的Pep MV粒子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能稳定传代并分泌Pep 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获得单克隆抗体腹水,并以制备单抗为核心,根据血清学原理建立检测植物中Pep MV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S-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组织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issue print-ELISA)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利用田间番茄样品分析建立的血清学方法检测Pep MV的有效性。结论: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6株能分泌高度特异灵敏Pep 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分泌的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植株中Pep MV的DASELISA、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三种高度灵敏的血清学新技术。三种建立的血清学技术检测感染Pep MV的番茄植株均呈强阳性反应,而检测健康番茄及感染其他5种植物病毒的植株呈阴性反应,且DAS-ELISA和Dot-ELISA血清学技术检测番茄病叶粗提液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1 310 720和1:20 480倍稀释(质量体积比,g/m L)。田间样品检测结果发现,建立的血清学技术的检测结果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表明建立的血清学方法可有效地用于植物中Pep MV的检测。同时,本研究首次发现Pep MV已在我国云南番茄作物上发生流行。Pep M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灵敏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有益于Pep MV的田间调查和诊断及其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14.
猪囊尾蚴病 俗称囊虫病,是山有钩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中而引起。囊尾蚴状似石榴子,主要寄生于猪的臀肌、股部内侧肌、腰肌、肩胛外侧肌、咬肌、舌肌、膈肌、和心肌中。重症的尚可见于食管、肺、肝、胃,甚至淋巴结和皮下脂肪中,个别病例也见于大脑中。  相似文献   

15.
1975年Kohler和Mistein首次利用杂交瘤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简称McAb)获得成功,从而开创了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由于该项技术具有巨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医学生物学中的有关学科亦为采用。目前McAb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细菌学、病毒学、内分泌学、血液学、药物学等许多领域,本文仅将MeAb在实验诊断中的应用做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淋巴细胞通过培养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的抗体,一般通过杂交瘤细胞筛选分离出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由于其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故可用于疾病的治疗及检测。图2、图3是癌症治疗和检测,图4是妊娠检测。图1:将分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很多不同的杂交瘤细胞,通过抗原和染料的独立检测,可获得产生指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一旦确定了杂交瘤细胞,通过细胞培养即可生产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再将其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遇一例视网膜下猪囊尾蚴兼有脑囊虫的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眼内猪囊尾蚴死亡,诱发眼内炎,现报道如下: 刘某,男,33岁,汉族,于1986年11月27日因左眼视物不清半年到我院就诊。裸眼视力:右1.0,左0.2,左验光不能矫正。右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前节未异常。眼底检查:玻璃体尘状混浊,视网膜2-9点子午线呈灰白色隆起,飘动感不明显,隆起  相似文献   

18.
豫北致病性猪大肠杆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豫北56个发病场采得92份仔猪黄、白痢检样,通过鉴别培养基培养和生化试验,共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61株,经大肠杆菌O抗原鉴定,其血清型为O10115株、O6013株、O1418株、O1397株、O1385株、O93株,另有10株未能定型,优势血清型为O101,O60,O141,O139,占定型菌株的84.3%。本实验结果为豫北地区致病性猪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多价灭活苗的制作提供了基础,对指导规模化养猪场大肠杆菌病综合防止模式的制定及预防猪大肠杆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抗土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特性分析,并用于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icELISA)分析虾样品中土霉素的残留。创新要点:本研究建立分泌抗土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筛选出对虾中土霉素残留检测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单克隆抗体2-4F。研究方法:用细胞杂交技术使土霉素-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免疫的BALC/c雌性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三株分泌抗土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4F、7-3G和11-11A),并制备它们的单克隆抗体。通过icELISA法分析单克隆抗体对土霉素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和交叉反应率,明确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重要结论:实验结果发现单克隆抗体2-4F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对土霉素的IC50为7.01 ng/ml,且该单抗特异性强,仅与罗利环素之间有强烈的交叉反应,而与非相关抗生素不发生交叉反应。当利用单克隆抗体2-4F检测虾样品中的土霉素含量时,其批内和批间回收率分别为82%~118%和96%~113%,变异系数分别为3.9%~13.9%和5.5%~14.9%。因此,单克隆抗体2-4F可用于虾产品中土霉素残留分析试剂盒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032基因缺失猪痘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毒力减弱的猪痘病毒载体.方法:以猪痘病毒野生毒株NT1501株为亲本毒株,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缺失032毒力基因的猪痘病毒SPV△032.检测SPV△032在不同种属来源细胞系中的培养滴度,并通过动物试验来检测其毒力.结果:猪痘病毒SPV△032株与野生NT1501株在PK15和ST等猪源细胞中的培养滴度差异不显著,均可达到5.0×106 TCID50左右.猪痘病毒SPV△032株在Vero、MDBK等其他物种来源的细胞系中不能进行复制,连续传代2~3代以后,细胞培养物中检测不到猪痘病毒基因,与野生NT1501株培养结果一致.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用高浓度SPV△032接种实验猪,接种部位皮肤未出现任何症状,比野生NT1501株的毒力显著降低.接种SPV△032实验猪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NT1501株(P<0.05).接种SPV△032的实验猪不会通过粪便等途径向环境中排毒.结论:本研究构建了032基因缺失猪痘病毒SPV△032,该病毒的毒力与野生NT1501株相比显著下降,可以作为弱毒猪痘病毒载体,用于兽用疫苗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