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诗《奥德赛》和小说《西游记》通过奥德赛和唐僧的形象 ,反映了中西方“人神共处 ,回归家园”的共同话题 ,体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 ,不懈进取的共同特点。但也形象地再现了中西方生存伦理、价值观的不同。奥德赛形象体现出西方恃强抗争和浓烈的反省意识 ,唐僧形象揭示了中国人关注生存伦理的世俗化和政治化 ,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空前觉醒,农民工的维权抗争进入了当代中国政治视野。造成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是多方面,保护农民工的基本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从理念上、制度上和法律层面上解决农民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借鉴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农民工引导性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存在课时少、无专职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等问题,采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对农民工进行引导性培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提升其城市生活技能,预防和纠正“越轨”行为,更新就业观。  相似文献   

4.
在既有的有关民众维权抗争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诸如"依法抗争"、"以法抗争"和"草根动员"等解释框架用以解释民众的维权抗争行为,但这些框架大多突出民众视角,是建立在一种维权范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经验表明,这些解释框架不足以揭示问题的本质。为此,本研究尝试着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即策略性均衡,从国家与民众互动的视角进行分析,凸显的是民众维权与国家治理的双重范式。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受侵正由“显”到“隐”,维权形象和能力不容乐观,其维权方式的失效同城乡移动所带来的“权益共同体”的中断密切相关。乡民在乡村受到乡村“权益共同体”的保护,走入城市意味着乡村“权益共同体”的失效,而城市又没有为其提供相应的维权方式对接,从而造成维权效果低下。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地方性权益空间建设为基础,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体制为依据,以新生代农民工人大代表和权益领袖为主体,通过“事件化”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建设社会诚信空间,最终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6.
“依法抗争”是理解中国民众维权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然而,通过对上海J镇的调研发现,中产阶级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更倾向于采用协商的方式而非依法抗争.中产阶级之所以偏好充满不确定性的协商,是因为迁移成本高昂使他们很难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行使“退出权”.为了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他们只能采用呼吁的方式向基层政府施加压力.为了降低政治风险,中产阶级采取有别于“依法抗争”的“忠诚呼吁”策略.依法抗争以中央政府作为忠诚对象,而忠诚呼吁则以基层政府作为忠诚对象;依法抗争以基层政府作为抗争对象,而忠诚呼吁则以基层政府作为潜在的结盟对象;依法抗争以中央政策作为武器,忠诚呼吁以地方政府的政绩作为谈判筹码.但是,中产阶级并未完全放弃“依法抗争”,而是将其作为备选方案来确保“忠诚呼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1989年为界,中国的社会冲突经历了由知识精英主导的进取性争权活动到由工农为主体的反应性维权抗争活动的转变。知识精英的争权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在民主和法治的旗帜下重构社会价值和政治体制;工人和农民抗争活动以具体的经济利益及其他合法权益为诉求目标,其显著特征是“以理维权”和“以法抗争”。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子女是城市里“流动的花朵”,他们进城后一般会“水土不服”。让他们尽陕地适应城市的生存土壤,和城市孩子共同幸福成长,是城市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襄樊市晨光小学紧扣时代脉搏,通过开展襄樊市“十一五”课题《小学农民工子女心理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其案例研究》,积极探索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今城市的一个重要主体,他们的幸福感如何,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也是检验“幸福惠州”建设成果的“试金石”。基于对惠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指数特征的调查研究,加深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认识。通过分析影响其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四项措施来提升惠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一是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劳动力价值;二是消除体制壁垒,完善保障体系;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四是加大维权力度,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合法维权。  相似文献   

10.
第二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阶段“民工潮”的产物,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城市为坐标,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他们强烈渴望市民化,实现同城待遇。实现绝大多数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也是促进城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必须从职业生存、社会身份、自身素质以及意识行为四个层面入手,推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