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孺子可教     
此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字子房。有一天,张良在下邳附近的沂水桥上散步,看到桥上有个老者。那老人一只鞋掉在桥下,见张良走来,便对他说:"小伙子,你替我把鞋拣起来!"  相似文献   

2.
张良拜师     
一次,张良在下邳(p)ī的桥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甩到桥下,命令他:"小子,下去把鞋子捡上来!"张良血气方刚,当然忍受不了,想揍他,再想是个老人就算了,拣了鞋子。老人又命令他:"把鞋子替我穿上!"张良也就办了。老人笑着离去。张良是个聪明人,也见多  相似文献   

3.
圯桥拾履     
《中文自修》2014,(17):42-43
从前有个叫张良的人,闲来无事出去散步,走到下邳(地名)的一座桥上,看见有位老者,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身边时,一下把鞋掉到了桥下,回头看着张良说:“小子,帮我下去捡鞋!”张良很惊讶,揍他的心都有。转念一想,对方是个老人家,就强忍着心中的不快,到桥下把鞋子拾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  相似文献   

4.
尊敬恭敬张良少年时代就立志灭秦为韩国报仇。一天,他在一座桥上散步,有位老爷爷走到他面前,故意把脚一抬将鞋甩到桥下,然后说:“小孩,去把我的鞋拾来”。张良感到奇怪,但一想对老人应该尊敬,就照办了。老人又把脚伸出,命令说:“给我穿  相似文献   

5.
略谈张良     
秦汉之际,风云变幻,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象西汉初期的深明韬略,文武兼备的开国谋臣张良就是其中之一.历代史学家、文学家对张良作过不少的评论,多是称赞他的才能和权变.也有人认为他是由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近几年还有人把张良作为吕后篡权复辟的同谋者和支持者.到底对张良这个历史人物应该如何评价呢?我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研究张良一生的实践活动,是可以还清其历史本来面目的.张良(?——公元前一八五年)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是一个生长在战国末年的韩国贵族弟子.当他登上历史舞台,从事政治活动的时候,正是秦末汉初大变动的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6.
孺子可教     
管凌 《学语文(初中版)》2006,(7):F0002-F0002
张良在博浪沙阻击秦始皇被通缉,逃亡隐匿在下邳。一天,张良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将鞋子掉到了桥下,并叫张良到桥下将鞋取来,并为老人穿上。经老人的重重考验后,老人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便将《太公兵法》传给了张良。后来张良辅助汉高祖平定天下,成为兴汉三杰这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运筹帷幄     
[拼音]yùn chóu wéi wò[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释义]"筹"的意思是筹划、谋划;"帷幄"指古代军中将帅用的帐幕。意思是:在帐幕中制订作战策略,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我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  相似文献   

8.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期韩国贵族.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泰统一六国到刘邦建汉.他作为一个足智多谋、尊礼重义的谋士,在反秦灭楚的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也为后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9.
金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87-89
张良是秦末汉初著名的谋臣,他那传奇的一生都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息息相关。他通过道家自然之"天道"找到了政治依靠刘邦,完成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并运用"以弱胜强"、"以退为进"的道家"顺天"思想,为刘邦取得了争霸天下的有利条件;张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措施,使汉初经济很快复苏;道家淡泊名利、珍视生命的思想促使又张良走上了归隐之路,他运用辟谷、导引等道家养生方法自我修炼,达到了超凡脱俗的殊胜境界。  相似文献   

10.
汉书下酒     
据说,宋代苏子美十分喜欢读书。他住在岳父家中,每天晚上读书总要饮一斗酒。(斗,古代盛酒器。)他岳父很奇怪,就去偷偷地看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当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指随从待卫之车),就拍案叫道:“惜乎夫子不中!”说完就满饮一大杯。又听他读到张良汉高祖说“此天以臣授陛下”时,他又拍案叫道:“君臣相遇,其唯如此!”说完又满饮了一大杯。他岳父看到这种情景后大笑道:“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实在不算多也。”  相似文献   

11.
《张良奇遇》一文,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是一则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故事。张良,字子房,“奇遇”之前刚有过谋刺秦始皇的壮举,失败后退至下邳。据说,正是这次“奇遇”改写了张良的一生,使其成了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奇遇》一文情节生动,文字浅显,然而对张良品质内核的把握,后人却各执一词。浙教版“教参”也几易其说,莫衷一是,最近的“教参”版本则把张良的主要品质锁定为“尊敬老人、恪守诺言、虚心好学”。笔者斟酌再三,以为此说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2.
孺子可教     
<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人物】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  相似文献   

13.
曾燕波 《家庭教育》2013,(11):36-36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中,韩国有一位青年姓张名良,一日,他在一座小桥边上散步,有一个老头儿,故意把鞋弄到了桥底下,对张良说:“小伙子,帮我把鞋捡起来。”张良不假思索地下桥捡了回来,老头儿又说:“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我为他捡了鞋,索性就好人做到底,于是,  相似文献   

14.
张良(?一前186年),字子房,汉高祖刘邦创建汉室的重要开国元勋,西汉三杰之一。“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但张良在汉兴功成之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③之举,被后世千载称颂,万代留名。诸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认为张良弃官辞封,隐居山林,实乃超群拔俗。历代许多的认识与感想均对张良“成功不居”赞赏倍至。这里,笔者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因身体“多病”非成功不居张良系战国时韩国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一带)人,本姓姬。其祖父开地和父亲平,相继以韩国相国之职侍奉过五代君王。始皇灭韩,姬公…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刘邦高坐龙椅,特别高兴,问大家:"为什么我能夺得天下,而项羽会失去天下?"群臣议论纷纷,说法不一,刘邦听后微笑着说:"众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我拥有张良、萧何和韩信这三位人中豪杰。"刘邦在提到他最得力的三大干将时,把张良排在首位,可见张良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打下江山,刘邦对有功之臣依次进行封赏。首先是韩信被封为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许多篇章里,曾着力描写过张良,勾画了一个极其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张良的赞叹之情。“运筹惟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太史公自序》)《史记》是部历史著作,这就要求作者忠实于历史事实。作者要在“实录”的基础上刻画完整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描写张良,司马迁也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在写与天下存亡有重大关系的事件中表现张良的性格特征。“〔留侯〕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相似文献   

17.
张良是秦末汉初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以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为刘邦战胜项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汉初年大封功臣,张良因功官拜太子少傅,之后辞官归隐,成为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终的人。研究张良的智慧人生,特别是他的两次人生转折,对于今人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时候有个"抱柱守信"的故事,传说有个叫尾生的年轻人,他和别人约定在桥下相见。尾生在桥下等了很久,约会的人还是没有来。又过了一会,河水上涨,漫过桥来了。这时尾生为坚守信约,死死抱住桥柱子不放,一心等待约会的人前来。后来,河水越涨越高,竟把尾生淹死了。尽管尾生抱柱等死有点迂腐,但他那种坚守信用的精神却是值得称颂的。因为他把信用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相似文献   

19.
度量     
生活中的吵吵嚷嚷、打打闹闹,让我想起这么两个人:留侯张良,淮阴侯韩信。他们凭借宽广的度量包容了屈辱,忍受了粗暴,也得到了福祉。张良,曾有博浪沙中狙击秦皇帝的风光,也有更名亡匿的困厄,更是得到高祖的极度赞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相似文献   

20.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过程中都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后来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山林。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