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伊核危机陷僵局新闻背景:7月31日,安理会以14票赞成,卡塔尔一票反对,通过了有关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铀浓缩活动,否则安理会将考虑对伊朗采取经济和外交制裁。8月6日,伊朗政府对安理会1696号决议表示拒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两强争霸的冷战局面的结束,这也加快了核扩散的脚步,核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隐患。伊朗核危机的悬而未决、朝鲜核危机谈判陷入僵局,这些都引发我们对于国际社会核危机处理模式的思考。目前国际社会核危机处理的模式主要有:乌克兰模式、伊拉克模式、利比亚模式、马德里模式、印巴模式以及南非模式等。考察国际核危机处理模式对于我们当前分析解决伊朗核危机和朝鲜核危机具有理论和现实方面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朗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英国和苏联出于战争需要,出兵伊朗。伊朗为了保卫国家的统一,采取引进第三国势力的外交策略,向美国求助;在罗斯福的全球主义外交战略的指挥下,美国势力大举进入伊朗。伊朗因此摆脱了被英国和苏联分裂的命运,为二战后美国与伊朗建立同盟关系、美国控制伊朗、伊朗成为美国的海湾宪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到目前为止,伊朗核危机仍有随时升级的可能。尽管美国并未掌握伊朗制造核武器的确凿证据,但伊朗的现政权及其核前景触及了美国的核心安全利益,不排除美国对伊动武的可能。而伊朗因其手中握有石油、军事、政治三块盾牌,始终对美持强硬态度。除美国外,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张和平解决危机,但政策出发点各不相同。尽管危机似已发展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妥协、让步仍将可能是伊朗核问题最终解决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朗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英国和苏联出于战争需要,出兵伊朗.伊朗为了保卫国家的统一,采取引进第三国势力的外交策略,向美国求助;在罗斯福的全球主义外交战略的指挥下,美国势力大举进入伊朗.伊朗因此摆脱了被英国和苏联分裂的命运,为二战后美国与伊朗建立同盟关系、美国控制伊朗、伊朗成为美国的海湾宪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国际十大新闻1.伊核危机波澜不断制裁决议促弃计划1月10日,伊朗重启核燃料研究活动,国际社会高度关切,并随即展开斡旋。6月,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和德国六国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活动,否则将面临经济和外交制裁。9月1日,伊朗表示将会继续核项目,并强调“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12月24日,安理会通过第1737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7.
伊美之间为什么搞“摔跤外交”?由5名运动员和5名体育官员组成的美国摔跤队今年2月17日抵达德黑兰,参加伊朗每年一度的国际摔跤锦标赛。舆论认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通过“摔跤外交”.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但是,美国和伊朗官员都否认美国摔跤队到伊朗参赛有任何政...  相似文献   

8.
众多学者认为,强制性外交是对纯军事对抗或者赤裸裸战争的一种有效补充,原因在于它本质上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治国策略。由于伊朗核问题牵涉错综复杂的利益分割,美伊双方利用各种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针锋相对,明争暗斗,相互博弈,双方都不愿意把自己推到风头浪尖的"死角",尽量规避孤立无援的劣势,因此,伊朗核问题为检视美国强制性外交的实效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以美国强制性外交策略为切入点,梳理它在应对伊朗核问题上的基本历程,探讨它在该问题下的效用和局限。  相似文献   

9.
伊朗核危机、朝鲜核危机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核武器爆炸时,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杀伤破坏呢?  相似文献   

10.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其32年的外交实践中既有一以贯之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也时刻出现矛盾性。矛盾性的根源在于宪法条款、决策者心理认同、外交理论与实践、国家利益界定、外交决策机制和领导体制,其一致性的根源在于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伊朗外交的矛盾性形成相互牵制的格局,彼此消耗外交资源,体现了伊朗外交中的探索性,而统一性又正好体现了伊朗外交的本质属性。没有矛盾性,外交政策就缺乏活力和动力,没有稳定性,外交政策就缺乏恒久的影响和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与伊朗的对峙中,美国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武力和恐吓达不到目的,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萌生了借助伊朗反对派制约伊朗现政权的想法。在伊朗核问题发展过程中,美国越来越倚重包括支持伊朗反对派,通过以色列对伊朗的政府官员和核科学家进行暗杀等在内的手段达到瓦解伊朗现政权之目的。美国对伊朗的"秘密战争"加重了双方彼此间的仇恨,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加强了伊朗的民族凝聚,它还可能促使伊朗领导人由目前追求核技术发展为追求核武器。  相似文献   

12.
小布什第二任期,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依然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其“新中东战略”,以伊朗“核问题”为突破口,对伊朗进行打压,试图和平演变或颠覆伊朗现政权,把它纳入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以哈梅内伊为首的伊朗保守派坚决捍卫伊朗的“神权政治”,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美伊关系很可能将在演变与反演变、颠覆与反颠覆中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核军控进程呈逆转之势,核扩散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印度与巴基斯坦相继核爆,美国退出反导系统,朝鲜与伊朗核危机上演,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核多米诺骨牌效应大有上演之势。全球核扩散危机严重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及先发制人战略是当前核扩散危机的最大根源所在。要解决核扩散危机,就必须切实保障无核国家的安全,在民用核能利用方面与无核国家进行充分合作,加强对国际核机制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作为曾经长期占据美国外交决策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它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多的灾难。在美国外交政策中,自由主义是以威尔逊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1975--1978年,邓小平对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将“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提出“一个中国”原则,主张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他的贡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亨利.卡伯特.洛奇的单边主义思想的形成与美国的社会传统以及亲身经历密切相关。洛奇单边主义思想的内容是美国要保证其在全世界参与行动的"自由",即一切以美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采取灵活的政策。这一外交思想是美国大国崛起时外交选择的真实再现,直到今天仍深深地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最近外交团的态度的报告》是一份研究李大钊在1927年初开展外交活动的重要材料。根据这一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李大钊为武汉国民政府进行外交活动的一个侧面和李大钊在英、美、法和日本外交使团中所作的外交努力。1927年初李大钊的外交活动,对于武汉国民政府争取外交上的主动,策应北伐战争的进行,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首相吉田茂在决定日本对华政策时,曾试图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搞"平衡"。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依附美国,选择与台湾"建交"是日本的最大"国益"。本文通过对吉田茂的"中国观"进行剖析,揭示出当年日本政府选择与台湾"建交",并不是吉田茂"心甘情愿"的。但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他宁愿"牺牲"自己的个人想法。充分说明,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19.
布什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多处突破了传统外交理论,国际形势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布什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关乎着国际局势的下一步走向。伊朗政策是其“大中东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美伊对抗的由来、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等因素的分析,以美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为切入点,对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伊朗政策走向做出了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战略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毛泽东不断努力的结果,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对美的外交战具有丰富的内涵,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既有宏大的世界观又有灵活的方法论。通过对毛泽东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整体战略思想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领导人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重视和谋划图谋中华民族的生存、拓展外交空间、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决策。同时也表明中国对美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应具有哲学思维,应有自己的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