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是区域文化的栽体,也是地区文化的代言.辽东地区方言融汇了聚居地各民族语音、语词的风格,特别是深受山东半岛方言影响,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方言文化.辽东方言文化主要体现在日常饮食、称谓、丧葬习俗和地名等方面,记录了这个地区移民、开发和民族融合等历史文化内容,只要辽东方言传承下去,这些反映地区文化历史面貌的内容就不会遗失.  相似文献   

2.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是声乐艺术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各民族的不同语言特征,便产生了不同声乐风格色彩.汉语是主要语言,但是由于汉语分布广泛,在各地域中形成一系列地方变体- -方言.而民族声乐作品中有许多用各地方言演唱的作品,这就给语言的表达增加了难度,而各个民族、各个地域、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也都应相互融合使民族声乐散发出更多样化得特点.  相似文献   

3.
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需要艺术化的语言和旋律相结合,塑造艺术形象,抒发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在此过程中,民族声乐作品离不开方言的影响。方言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应用有利于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体现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性格和色彩,将方言应用于民族声乐作品中,可以有效提高民族声乐作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笔下人物形象,体现了鲁迅对民族文化身份的思考。他严厉地批判了固有文化系统所形成的身份关系,认为:民族在现代世界的文化格局中处于弱势,与这种落后的文化关系相关;建立新的文化关系,寻求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大量运用吴方言,是鲁迅作品语言的一大特点。本文对鲁迅小说中的吴方言做了梳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鲁迅使用方言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坛巨匠,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小说集包括《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鲁迅的小说通过耐人寻味、鞭辟入里的特异性语言呈现了一个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图唤起民族觉醒。而其为人称道的小说语言更是以特殊性的方言化现象最为经典,并形成了鲁迅文学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以鲁迅的三部小说集为载体,通过总结特殊性方言化现象的具体表现来分析其形成特色,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数字崇拜与禁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文章主要对大同方言单数的崇拜与禁忌进行了解读,最后得出大同方言中对数字的崇拜与禁忌不仅仅是语言特征、宗教迷信、民族文化心理等特征的体现,更是大同乃至整个山西地区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折射.  相似文献   

8.
一、三都县的地理位置和语言概况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辖三合镇和三合、大河、普安、中和、周覃、九阡六个乡镇.境内分别有水、市依、苗、瑶、汉等民族聚居或杂居.共有人口二十六万四千八百多人.聚居民族的日常生活交往.多采用各自的民族语言.在各民族的交往中,多采用汉语三都方言.汉语三都方言是这地区的族际语.本文对汉语三都方言部分特殊词汇作例释.  相似文献   

9.
鲁迅葬仪上“民族魂“的挽旗,是对鲁迅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内在联系的历史性肯定.鲁迅改造国民性(民族性)思想,包括从“检讨过去“出发针砭国民性的弱点,发掘形成这些弱点的历史根源,从“追求将来“着眼重铸民族灵魂以形成“理想的人性“等丰富内涵.鲁迅作为民族解放的伟大战士,其业绩主要体现在文学实践上.因此,对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内涵不能作孤立的、抽象的研究,而应该紧密地结合鲁迅的文学实践活动,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具体探讨.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迅是针砭国民性的国手,重铸民族精神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0.
方言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就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吴方言词语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吴越文人对鲁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苗、侗等民族语言影响下的黔东南方言中否定副词混用的问题为例,论述了民族语言对民族地区汉语方言的深刻影响,提出了民族地区方言研究必须以民族研究作为突破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青海方言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方言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包括地名)、语法等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方言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青海各民族创造的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丹巴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地区。县境内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有汉语、藏语、嘉绒语、尔龚语、羌语,藏语中又有康方言和安多方言两个方言系统。丹巴各民族语言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相互影响,形成融合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曾经调查过学生对鲁迅文章的印象,总感觉他们始终与文章"隔"了一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抵是由于鲁迅通常采用历史语境来书写生命语境.换句话说,鲁迅写作体现了文人传统——不平则鸣,他用当时的材料来书写恒久的民族精神.鉴于此,笔者在授课时采用更鲜活的时代材料,来引导学生解读鲁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方言与民俗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民俗传承的工具。各民族的民俗事象,也都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所以它始终离不开语言。而所指的语言现象本身也是民俗现象则尤其表现在方言上。某一地区操某种方言也即是某一方言范围。它本身就体现了这一地区的民俗特点。正因为方言来自文化底层,其民俗文化底蕴既纷繁又丰富,所以在研究民俗学时,不能不涉及它。  相似文献   

16.
长沙方言及周边的湘语长益片方言中,遇撮合口三等来母字的读音较为复杂,主要体现为各个字之间韵母差异较大,有时一个小韵内也有不同的读音.本文考察了该片的几个方言区以及一些历史资料,从周边方言,历史记载以及发音原理等几个角度,确定了长沙及周边湘语长益片方言遇合三等来母字读音中韵母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17.
Dialect想说方言不容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地方方言分为7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7大类方言的分支,更是数不胜数。方言是国家语言艺术的瑰宝,是各民族的特色,可是,现在会说方言的中学生却越来越少了!这究竟是为哪般?  相似文献   

18.
岐山方言在集中体现陕西关中方言特点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不同特点,在语音系统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岐山方言语音中两字组连读共产生了36种连读调式.  相似文献   

19.
固原方言中汉族和回族的亲属称谓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差异,即亲属称谓的方法不同、亲属称谓的数量不同及亲属称谓的对象不同.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通过对固原方言中回族和汉族亲属称谓的差异对比,可以从侧面更多地了解两个民族共存区域内的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20.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源于鲁迅<摩罗诗力说>,是鲁迅对拜伦在对待希腊国民情感态度上的评价,也是鲁迅对下层民众的情感态度."怒其不争"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鲁迅的时代意识、民族意识和鲜明个性的体现,表现出他对不幸民众乃至国家和民族的终极关怀.在鲁迅的文本里,"奴隶"是指受异族或同族统治阶级迫害和奴役的劳苦大众及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