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贞 《考试周刊》2011,(76):33-34
戏曲字幕是用于舞台表演时同步播放的译文,它的翻译与用于阅读的戏曲剧本翻译是有区别的。作者结合实践,以越剧《救风尘》字幕翻译为例,探讨了戏曲字幕翻译的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打进匪窟》的戏曲教学是教师自己开发的课程。这一课程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小说对比,让学生感知戏曲剧本的表达特点;通过阅读和补写剧本,让学生感受杨子荣的英雄形象;通过"念一言唱一句"的形式,让学生对民间戏曲、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这样,使戏曲课堂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3.
邕剧是流行于广西南宁一带的皮黄戏曲剧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棚官话”是邕剧演出时使用的一种艺术化的舞台语言,具有独特性、夸张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文章从剧本、音像材料和实地调查中整理出4600多字,列成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统戏曲由于有写意性、抒情性、虚拟性和时空自由转换等特点,所以在上演时是极少用甚至完全不用布景的。随着演员的表演,观众就能领会到规定的情境,因此在戏曲剧本中,如有景物描写,那基本上是提供人们阅读和欣赏的。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表达上,不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而且写景状物,得心应手。如果所写戏曲剧本与写诗填词有密切关系,如果照别林斯基的说法,剧作是  相似文献   

5.
问世于清代中叶的《梨园原》一书,是中国戏曲论著史上唯一的一部专论戏曲表演的著作。此书在流传的过程中,曾一度被"名曰《明心鉴》",后"复更其名曰《梨园原》"。书中《艺病十种》《曲白六要》《身段八要》等之所论,虽然皆为作者的经验之谈,但也不乏理性色彩。着眼于"明心"的角度论戏曲表演,《梨园原》堪称第一书。其中"心"之所指,既有属于剧中人物者,也有属于表演者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正> 明祁彪佳著《曲品》、《剧品》,简单扼要地评介了当时他所见到的传奇和杂剧。但这部重要的著作却湮没了三百年不为人知,黄裳先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把它校录出来,公诸于世;此后中国戏剧出版社又将它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为我们研究明代剧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黄先生以吕天成《曲品》(简称“吕品”)、高奕《新传奇品》(简称“高品”)、姚梅伯《今乐考证》(简称“姚录”)、王国维《曲录》(简称“王录”)为依据,注出了祁品中剧本的存佚、著录;更可贵的是黄先生还注出了这些现存剧本的藏处,虽然有些藏处已有了一些变动(如《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中之剧本),但根据这些线索,我们仍不难找到这  相似文献   

7.
《草桥结拜》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第二场。教学这一剧本,既体现剧本的特点,也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的特点。通过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读懂剧本,初步感知戏曲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学写剧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解放前在伦敦发现并购回的明永乐初年编撰的《永乐大典》残卷,内收有三种戏文剧本:《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这是第一次发现的完整的南戏抄本。一九六七年,上海嘉定县又出土了明成化刻本《白兔记》。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个南戏刻本。这两次南戏剧本的发现,都是我国戏曲史上极为重要的大事。把成化刻本《白兔记》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放在一处阅读、对照、印证,不仅十分有趣,而且大有意义。它向我们提供了前期南戏的活动地点,演出状况,展示了南戏剧本的基本面貌,还能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9.
广西临桂籍人士朱凤森是清嘉庆、道光间较为知名的剧作家,有戏曲剧本集《韫山六种曲》存世。但因传本稀见,学人难窥其全貌,《中国戏曲志·广西卷》等专业戏曲文献对其版本、内容等的记述,多有错误。今据所见刊本及资料,对《韫山六种曲》的成书、内容等加以介绍,并对其在地方戏曲研究等方面的资料文献价值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比对不同版本《高文举》的剧本内容。探究剧本展演的本质:展演促成剧本多样性。同一剧本是随着年代转换、服务对象、演出者及演出地点的变化而导致剧本内容的变异;作为戏曲演出的一部分,剧本呈现出动态的生命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关目”是关于戏曲结构情节安排和构思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明代戏曲评论家品评元人杂剧和明代传奇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戏曲关目理论,这些理论在戏曲创作实践中的自觉运用,形成了他独特的戏曲关目艺术:关目新奇有趣,细密紧凑,关注人情。李渔的戏曲关目理论及创作实践,对我们深入了解其戏曲创作成就及繁荣当代戏曲文化事业,提高创作、改编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天城石壁记》是研究宋元万州之战最详细、最可靠的原始史料,有些记载可以补正《宋史》、《元史》之缺失,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事林广记》是最早编撰于南宋末年,经元明多次增补刊刻传播的民间类书,因其特殊的流传范围,书中收录的俗字类型代表了元明时期俗字的使用状况,反映了汉字系统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书中改换意符、采用古体、简省、增繁、异音替代等5种俗字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篇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礼记·缁衣》篇文字。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所援引的今本《诗经》有关文字,也都赖以保存,本文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校,对上具文献中引《诗经》部分的异文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5.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清朝嘉道年间曾掀起过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热潮,其中包括不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研究的内容。祁韵士的《万里行程记》、方士淦的《东归日记》和林则徐的《荷戈纪程》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三部行记。他们的考察路线基本相同,均记载了西北之行沿途的山川名迹、人物土俗、物产、环境等内容。而且三者之间在时间上恰好先后有别,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其间西北生态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而这些清末士人对西北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研究,对于今天的西部开发和生态保护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海盐腔创始年代及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创始于南宋张鎡,一说创始于元代杨梓、贯云石,一说创始于明成化年间。从有关典籍的撰述年代及相关材料的考述中,可以认定海盐腔创始于元代的贯云石,而杨梓父子在海盐腔的传播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焦循被阮元誉为"扬州通儒",在经、史、子、集等研究方面均有建树,其《剧说》、《花部农谭》等曲学论述,是清代戏曲评论的力作。对焦循戏曲理论主张和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古典戏曲,尤其是花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皖人梅鼎祚早期作品《玉合记》受到汤显祖《紫箫记》和李贽思想影响;明清曲学批评家多从情侠并重、以词为曲、戏曲关目等角度,论述《玉合记》整体内容及艺术风貌;《玉合记》在明清戏曲史上的接受状况,亦可窥见以梅鼎祚为代表的皖籍曲家在当时曲坛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李举在继承和发展廒元学术的过程中,借鉴经学考据方法,具有极为明确的学术目的。其真正动因是为了辨理学之非,证颜学之是,是为了更好的传播颜元学说,构建颜孛学之。义理”。使颜李学成为系统的理论,为王者立法提供依据,从而迭剃与程朱理学抗衡。甚至取代程朱理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