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1.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的生活需要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过去单纯的物质方面,而是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大学生在追求精神满足的要求上,显得尤为突出。同时经济全球化,使世界逐渐变为一个"地球村",各国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们在学习外国经验的过程中,开阔了自己的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激发了赶超别人的热情;与此同时,国外一些不健康的、不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传播开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进行观念更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机制的探索。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的完善和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构建满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服务机制;完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机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姚嗣宏 《文教资料》2009,(2):195-197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样化"新形势的发展,部分大学生思想矛盾、困惑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认识不清: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困惑,道德价值取向功利性;部分学生心理不太健康,自我调适能力差等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加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排忧解难,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就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形成时期,高校在教育过程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而,受社会环境和高校发展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制约,很多高校都没有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并不能很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培养高校人才中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注意积极采取措施,发挥高校思政课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把握大学生精神需求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市场化、生活数字化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形象化、感性化等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从这些新的实际出发.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了解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特点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文章从政治、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四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总结出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军 《考试周刊》2013,(10):120-120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模式,二者各有其优缺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环境、个人的思想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靠显性教育不能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因此,应充分发扬隐性教育的优势,在制度设计、环境建设等方面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27):181-182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一项为加强党思想教育的重大项目,是一项保持国家和平安定的重要思想教育,由于其政治色彩的带入,使得我们的学习生活与政治生活相互联系。本文就是围绕将"两学一做"融入到大学生学习教育以及就业创业等的路径选择上去,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其目的就是为国民树立良好的精神标杆,能够使其在学习生活以及就业择业方面体会到国家以及党对我们的期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开美育,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关、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必然会促进精神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基础,美育促进着思想政治教育,但美育与当今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本着相同的目的共同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开始越来越注重对于精神层次的发展.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是如此.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能有所裨益,进而将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彻底的贯穿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1.
李卓瓦 《考试周刊》2008,(18):28-29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习和生活两方面,这两个方面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生活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娟 《文教资料》2012,(19):129-130
情感是意识的一种外部表现,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情感教育、情感运用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利益关系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学生的心理、学习、交往、就业等方面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单纯的灌输教育已不能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的各种要求。本文旨在从情感教育的视角出发,从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更是相互激荡,各种思想、价值、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大众文化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快速发展起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教育环境,大众文化的很多内容甚至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众文化的很多表现形式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优化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新意识等.但大众文化给大学生带来新鲜因子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极大的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当下即是"思维的自我、物质、冷漠等三个向度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阻碍。其影响特点的潜隐性、满足性、休闲化,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精神生活的统摄、日常生活的价值指导、闲暇生活的利用、主体临危应变素质的增强等方面找寻对策,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在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在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三方面进行了客观分析总结,将使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师生之间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进取精神,磨练意志品质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紧密结合,促进二者相互提高,取得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受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思想问题来源于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密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主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应该相互借鉴和相互渗透.本文探讨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心理学途径,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必要.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人格魅力,培养创新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可以从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营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大众传媒作用等方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