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自己的感情以及对村庄的热爱。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村庄,但也包含了他所有的感情。与其说刘亮程写的是村庄,不如说是他用在村庄中的感受与视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刘亮程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中精神的匮乏,告诉我们乡村文学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2.
【点击名家】 刘亮程,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库车》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曾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相似文献   

3.
"村庄"是刘亮程散文中反复书写的关键词",村庄"在他的笔下是永远的生存和栖息家园,是他的生存基础,也是他的精神发源地,在作者的心中只存放着一个村庄——黄沙梁。在刘亮程的笔下,这个村庄完完整整,那些牲畜、人、草木、阳光雨水和脚印,连夕阳下弥漫的尘土都一粒不少。刘亮程对村庄的描写,更多地代表着他的生命与写作方式,是他内心深处不断构筑和丰富的一片灵魂领地。  相似文献   

4.
刘亮程,著名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风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库车》,长篇小说《虚土》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相似文献   

5.
刘亮程的散文呈现了一个生命、乡土和历史意识缺失的文化语境,但可贵的是它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种精神的安慰,一种灵魂的呼唤。透过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我们看到了一颗朴素细微的心灵在执着而孤独地追寻生存、活着的意义。本文通过解读文本,试着探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0月17日,作家刘亮程走进江苏省天一中学"名人课堂",为天一学子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乡村哲学家",其作品《一个人的村庄》《虚土》《捎话》等蜚声文坛。讲座开始前,天一全体师生齐声朗读刘亮程的代表作《今生今世的证据》中的经典文字,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让他十分感动。随后,他以"文学是做梦  相似文献   

7.
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荒凉而真实的边地乡土世界中构建起一个独特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借助村庄里生存形态各式各样的生命体为自然人性唱响的赞歌传达出他对人性之真的推崇。同时,作为一个两栖人对边地农耕文明的留恋与向往表达了他对精神家园的迫切回归。  相似文献   

8.
作为散文界的一个"异类人物",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后工业化社会的乡村哲学家"。刘亮程的散文以其对"人畜共居"的乡村生活的独特思考,以及诗意化的艺术表达,给了读者全新的"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刘亮程散文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生命的关注。刘亮程的散文描写的都是乡村中最普通的一些场景与事物,它们是作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作者的笔下都具有感情与灵性。他的散文是体验式的,充满着一个生命对所有生命的感悟、理解和对话。第二,对家园的寻找。在刘亮程的笔下,许多事情都发生在一个叫黄沙梁的地方,这个村庄不是一个真实的村庄,而是作家内心艺术化的村庄,是作家的一种生存心境,或者说精神家园。他的写作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与捍卫。第三,风格上的卓然一家。刘亮程的散文与宏大、浮华、人工的"流行文本"保持着距离,标举了一种朴素的美学立场。他用感性、平易而优美的笔调,汲取日常琐碎的细节和情感体验,形成了一种朴素而隽永、平易而丰厚、诚挚而大气的个性风格。从艺术上看,刘亮程的散文缘事联想,缘事抒怀,于"随便"和"散漫"中营造着艺术美感,酝酿出自然丰厚的优美意境。他的作品大量巧用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法,融情感和哲思于物象之中。语言素淡、明澈,隐忍中藏着大气,朴素中蕴涵哲理,粗粝拙朴却又充满生机。刘亮程的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狗这一辈子》《人畜共居的村庄》《逃跑的马》《对一朵花微笑》《寒风吹彻》《城市牛哞》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炊烟是村庄的根》,这篇作品通过对炊烟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无限眷念和浪漫想象。  相似文献   

9.
<正>刘亮程对于自己的故乡有着狂热的眷恋,因此当曾经作为他浓浓乡愁寄托载体的黄沙梁、那曾令他无比怀念的乐园沦为荒野时,他感到无比的焦虑。在对生命与时间的不断思考中,在村庄的过往与如今的对比冲突中,他悲伤于家园的荒芜却对现实感到深深的无奈,渴望回到故乡却找不到容身之处。此次选择的两篇散文《留下这个村庄》和《今生今世的证据》均来自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相似文献   

10.
刘亮程,1962年出生,新疆人。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作品多与自己生活多年的村子有关。1998年出版《一个人的村庄》,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2012年出版散文集《在新疆》。有多篇文章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1.
刘亮程不满于现实的精神缺失,他有着敏锐的生命意识、浓厚的乡土意识和对历史的尊重与追怀,这才形成了他的孤独、焦虑与乡愁。文章从文本入手,通过解读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来分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2.
纸上的村庄     
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因此当我第一次见到《飞廉的村庄》时,对书的作者舒飞廉很有些不以为然。觉得他写的很可能是网上流行的小品文。但是读到开篇的“晴朗的腊日是美好的。清早出门,田野里有霜,像细细的面粉一样,撒在翠绿的冬小麦上。红日挂在东边的堤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1,(17):11-13
[顶级亮相]"乡村哲学家"刘亮程刘亮程本是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的普通农民。那个村庄叫黄沙梁。刘亮程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几乎都是写黄沙梁,也是在黄沙梁写的。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刘亮程以精准而柔软的笔触,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  相似文献   

14.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描绘了西部山村黄沙梁的荒凉与静谧,在村庄意象中隐喻出其对生命荒凉的恐惧。在“故土”空间结构中,作者为荒芜而焦虑,体现出对生命与精神的一种哲思,这种哲思的起点是村庄即将崩溃,人的精神又时刻处于“流浪”状态。刘亮程在想象中不断追寻心灵的栖息地,引发人们对生与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杨霜 《作文与考试》2023,(28):23-24
<正>坐在教室,静静地品读刘亮程的《一个人回来》。刘亮程的文字,就像黄昏里细细飘飞的沙,以日落时分的最后一点余晖为映衬,细细诉说着村庄、牲畜、人在风中的故事。《一个人回来》中写他回到故里,却发现村子变了模样,旧时的痕迹只剩下几分,过去的人也放下了锄头,不知往哪儿搬去了,只剩下断壁残垣和厚厚的尘土……人早些时候踩起的尘土,在他回来时,  相似文献   

16.
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是个性化审美体验和精神选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鲁迅五四乡土文学中的“城乡二元对立”的情结在当代散文创作中的延续。而如今,作家需要在城乡两种文化之间有包容博大的胸怀,客观的审视两种文化才有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黄孝纪02推荐中国散文界曾有"北刘南谢"的美誉,北刘指的是新疆的刘亮程,南谢则是湖南的谢宗玉。谢宗玉出生成长于南方乡村,他的散文根植于故乡大地,有着鲜活而独特的生活气息,以及浓烈的乡土情怀。《童年村庄的气候物征》语言优美、意境清新,给人以美的  相似文献   

18.
有论者指出,刘亮程是当下作家中对时间有着深刻而独特体验的一位①.他的<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库车>以及<虚土>和<凿空>,都是依附于时间之上的一个个存在.我以为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种见解,刘亮程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今生今世的证据>,亦正可以此作为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个冬天,绕不过去的人,是路遥。这个冬天,还与一个人,以及他的文字,惊鸿相遇,这个人,就是刘亮程,这些文字,就是《一个人的村庄》。大概是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和一群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刚刚走进初三沉沉的夜色里。一次考试,阅读题里选择了一篇散文。那篇散文可是难倒了众人。很多孩子说,老师,根本就看不懂嘛!老师,这个人的文字太深邃了,无法理解……那篇散文的题目现在已经忘记了,但写散文的那个人,却永远地记住了。他就是刘亮程。  相似文献   

20.
李俊 《成才之路》2009,(21):61-61
刘亮程是近年来逐渐被我们所熟悉的一位散文作家。他的作品几乎都在叙说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庄。题材的范围看起来似乎很小。但是文章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哲学,语言也十分朴素、干练。他被誉为。九十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他自己曾说:“我相信在任何一件事物上都有可能找到整个世界,就像在一滴水中看见大海。”我们可以跟随他从一个村庄来看整个世界。下面。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刘亮程的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