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当防卫既是刑法中排除犯罪性的一种主要事由,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刑法在强化公民防卫权利的同时,也为防止其滥用规定了较为严格的行使条件。本文拟结合典型案例,对正当防卫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案例教学法进行探讨,以期让正当防卫制度在刑法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刑法案例教学研究成果少,而且刑法案例教学研究和刑法学理论研究也完全分离。基于我国刑法案例教学的现状以及资源现状分析,我国刑法案例教学的基本路径应该是研究型路径和准判例型路径。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法是刑法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刑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刑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主要从案例教学的作用入手,探讨案例教学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并指出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晋涛 《考试周刊》2010,(28):207-208
当前刑法案例教学中存在案例材料缺乏概括、案例陈旧、案例单一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应努力从案例的概括性、新颖性及类比设例运用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取得刑法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刑法学实务案例教学应选择较为典型与重大的刑法实务案例,刑法实务案例应与时俱进,所选案例应当难易适中。本科刑法学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刑法理论的学习上,而为了使刑法理论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就有必要辅之以适当的案例作进一步说明、阐述。研究生刑法学教学既无需照搬美国的"判例教学法"与德国的"归入法"教学方式,也无需重新去探讨"互补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式,只要进一步坚持适用与完善"三三制"教学方式即可。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法,自1869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首创并被全面引入法学教学,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对其借鉴、改造并形成自己的案例教学法,被无数教师运用到刑法教学中.如何在法学专业刑法课堂教学中更合理运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以河西学院刑法教学为例,阐述案例教学在刑法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刑法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状以及自身的教学改革经验,笔者认为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应当前的刑法教学改革。本文从当前刑法教学现状入手,探究了双向互动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实施与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崔海梅  郭菲 《时代教育》2014,(11):27-28
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法学教学中的地位进行了探讨,并对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法学刑法课程中的实践运用进行归纳和总结,以高职刑法课程中的正当防卫内容的教授为例,具体阐述案例教学在高职刑法课程中的实践过程,以期促进对高职法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当防卫中"防卫性"成立条件的具体认定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领域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刑法制度的规定和多家专家学者的精辟阐述,尤其是紧密结合六起涉及到正当防卫问题的实际案例对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进行实务剖析和论证,并力图在法理和立法、司法特别是司法适用角度加以升华.  相似文献   

10.
案例教学对深化刑法分论教学改革意义重大,重视案例教学法是刑法分论教学改革的合理途径。恰当地设定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不但可使学生全面理解法条内容,掌握司法技能,还可增强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实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环境刑法应当也可以设立过失危险犯。环境法益的特点和过失危险犯的价值、环境过失危险行为所具有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环境法益保护的迫切现实需要决定了应当设立过失危险犯。由于过失危险犯与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以及我国刑法的规定均不违背,从而决定了过失危险犯设立的可行性。环境刑法设立过失危险犯时要限制过失危险犯成立的范围;要合理的配置刑罚;要采用恰当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唆未遂涉及到教唆犯和未遂犯两个刑法理论上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刑法第29条第1款所规定的教唆犯存在未遂形态,而对第2款所规定的教唆犯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则存有争议。本文拟就教唆未遂的犯罪形态略陈管见,探讨“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含义,指出刑法第29条第2款所存在的缺陷并对该款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并没有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却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进行定罪处刑,这种矛盾造成了立法与司法的脱节。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进行精准的界定,对其作为义务的范围规定的过宽,有可能导致刑法的泛化和刑罚的膨胀,有损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反之,对作为义务的界定过窄,则使刑法的处罚范围过小,有损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因此,科学、准确的明晰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对我国的刑事理论和刑事司法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主观违法论而加以建构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有别于按客观违法论建构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主观违法论强调有责之违法,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客观的危害行为、刑事责任能力都是违法的构成要素。由于主观违法论将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的危害行为排除在刑法的研究之外,为此,这种因人而异的违法观不能很好地界定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危害行为的性质以及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中关于违法性错误的解释,有值得反思之处。违法性认识属于故意的要件。行为欠缺违法性认识,在有违法性可能且法律有关于处罚该过失犯罪的规定时,应作过失犯罪论处;在法律无处罚此项过失犯罪规定以及行为人无认识违法性之可能时,应作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把聚众淫乱行为规定为妨害社会秩序的犯罪,但由于这种行为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特征,司法实践中作为有罪处理的案件很少。从刑事立法的角度考察,聚众淫乱罪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符合刑法保护法益的目的,是否背离刑法谦抑性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法学界予以理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这一原则在有罪无罪的落脚点、沉默权、疑罪从无的规定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无罪推定原则”和“沉默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给我国刑事诉讼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免予刑事处罚"与"免除处罚"含义相同。"给予刑事处罚"的含义为"作出有罪判决"。"免予刑事处罚"与"给予刑事处罚"在"作出有罪判决"上发生交集。刑法应当采纳"刑事制裁"作为"刑事处罚"与"非刑罚处理方法"的上位统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法实施以来,最高司法机关制定了大量的司法解释。根据刑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刑法司法解释背离明确性原则要求的具体表现、刑法司法解释明确性的判断依据以及我国实现刑法司法解释明确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犯罪化又被称为入罪化,是指将不是犯罪的行为在法律上作为犯罪,使其成为刑事制裁的对象.所以,何种行为能够入罪,也就是犯罪化的标准问题就成为犯罪化的核心,而犯罪化的标准就是指犯罪概念如何界定.犯罪化与犯罪概念关系密切,犯罪概念的界定决定着犯罪圈的大小,实质的犯罪概念对于犯罪化具有前提性的作用,犯罪概念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对于刑事立法犯罪化具有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