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婉约与豪放─—“本色”词与“诗化”词杨有山宋词中的婉约、豪放问题,是一个关乎到如何认识宋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词史上地位的大问题。不管你是否同意这种两分法,这都是词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2.
宋词的婉约与豪放问题,狭而观之,是词学研究中令人瞩目的关于风格与流派的一个重要侧面:广而论之,它涉及到文化遗产中关于阴柔与阳刚这一对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因此,引起了众多古今论者的关注与兴趣。自宋代以来至今世,对此问题的讨论、评价一直没有中断,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解放后,研究者们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看待这一特定的艺术现象,以求对其作出既合乎历史事实又把握住了美学本质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编写的几部中国文学史教科书和一些文史工具书,在言及宋词和其流派时,常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抑婉扬豪,以此划界,评判褒贬宋代词家,更认苏轼为豪放词派的创立人。近几年来,这些观点经过讨论,已被逐渐清理和重新认识,宋词研究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笔者从中得  相似文献   

4.
本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宋词风格、流派的形成过程。首先从传统的诗歌风格理论中分析了宋代豪放词所受到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宋人对豪放词风和婉约词风的认识差异;最后评价了明代张埏对豪放、婉约两种词风的分类。通过以上三方面分析,以期达到对宋词风格、流派的准确理解和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校汉语系教师杨新民的一部研究唐五代宋词的专著。作者对唐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流派进行了评述;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家和流派在词史上的地位及风格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且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宋词论略”和“词选”。“论略”是对唐宋词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比较论述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异同。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习俗和审美时尚入手,论述宋词发达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享乐之风盛行。第三部分是对南宋词的评论。第四部分,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词选”部分则选择50余位作家的近140首作品,对其美学意蕴、作家的创作心态及个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关于宋词的豪放与婉约问题潘裕民若问:宋词中有哪些流派?人们必答曰:“豪放”和“婉约”两派。这种分法自明代张提出来以后,一直为人们所接受,解放后的一系列论著也大都因循此说。现在的问题是.豪放、婉约到底能不能概括宋词的风格流派?这种“两分法”的合理性究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木斋近期发表的《论早期应制应歌词的词史意义》《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体”》《论东坡词的“应体”与“非应体”》《论悲壮而非豪放为辛词的本质特征》《唐宋词体论略》等系列论文为讨论对象,认为木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学术观点,是对唐宋词接受视角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词学界对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颇多异议。一些学根据宋词风格的多样性把宋词分成很多流派。其实,词风与词派并非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风格的多样性不能否定二分法的合理性,因为二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分析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和追求不仅是在分析其哲学、政治思想,更是在分析其美学思想,因为对于一种成熟、有影响的文化思想来说,其蕴涵的道论、人论、美论、文艺论等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何况我国古代的"道"论本来就具有深刻的美学意韵.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 "道"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甚至可以把它上升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范畴之列.而厘清儒道两家"道"范畴涵指的殊异与审美特征,对于深入领会、确切把握中国美学之精髓及其它相关范畴,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宋词流派的划分问题是词学界长期论争而至今未尚圆满解决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自从明代提出婉约、豪放之分后,不同的说法纷纷出现。宋词流派研究总的趋势是走向精细化.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可能不会出现定于一尊之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宋词的风格流派向来有各种不同的分法。自从明人张纪把宋词作家分为豪放、婉约两派以后,很多人都接受了这个说法。建国以来编写的几种中国文学史论及宋词及其流派时,也都采用这种说法,认为豪放词以范仲俺为首唱.而苏武开创了“豪放”一派,辛弃疾则使“豪放”派蔚为大观,形成“苏辛词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人的词,也和苏城~脉相承而成才‘豪放”派调入。婉的词则以晏殊为发端,这一派继承了“花间”词的传统,在两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梦、吴文英等人。与此不同的意见认为,宋词的两派…  相似文献   

12.
北宋中期,是宋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开创了新局面。其间成就最杰出者当数苏轼。在风格上,他打破了词坛婉约派的一统天下,以其“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尘垢之外”的豪放、旷达风格,开创了宋词风格流派百花齐放的局面,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作品的风  相似文献   

13.
对于宋词词风,一般归为婉约、豪放两个大类。但这样两军对垒式地划分,显得笼统,忽视了具体作家在个体作品中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宋词风格的多样性。从宋词的发展过程看,已经表现出兼容并包、吸收创造的印迹,就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而言,就已经炉火纯青地融合了婉约与豪放的主要特色,而显示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许多婉约和豪放的名家的词作中,其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因此,只有注意宋词风格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传承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虚静”理论由先秦提出,到魏晋南北朝被文艺理论发展,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人并不过于注意以荀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儒道“虚静”论的区别,倾向于把二者放在一起来理解“虚静”审美范畴。但事实上,儒道“虚静”论有本质的区别。庄子“虚静”论是与道家体道工夫紧密相连的,它更多属于一种精神境界论,因而具有美学性。而荀子的“虚壹而静”说是与认识中的解蔽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是两宋至金少有的在具体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开拓创新的词人.他对宋词的融会贯通.使其词疏宕而不失豪健,蕴藉而不失恻媚.融豪放与婉约于一体。在词的发展史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他在词境方面对自然山水空间的开拓及情词审美范畴的开创。是对宋词艺术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宋词与北方文化土壤结合之后的新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用翻译美学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方法,以宋词《雨霖玲》为研究对象,结合许渊冲的"三美论",从四个方面研究其两个不同的英译版本。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中国古典诗词在翻译上将传统的翻译理论同翻译美学的学科理论相结合,更能从字词句到情感传达出古典诗词全方位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宋词研究,有着显著的进展。首先是研究观念的变化。传统的宋词研究,主要目的是为词创作寻求艺术上的借鉴与典范,所以论者或宗豪放或宗婉约,或重北宋或重南宋、或尚周姜或尚苏辛,各取一端,固执“我见”。而现代学者研究宋词,是把宋词作为一种文学史实来对待,目的在寻绎其发展演变过程,评论其优劣得失,作历史判断和价值判断,故研究的态度一般比较客观,能以较圆通的眼光对宋词进行理性观照。其次是研究方式的变化。前人论词,多是直观感悟式的评点,缺乏具体细致的剖析,而现代的宋词研究,注重实证和逻辑分析,既有主观的体悟,更重视理论的诠释。宋词研究,到了20世纪才由随感式的批评进入到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之际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学术思潮与理论形态,是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理学范畴系统始于本体论而终于境界论,其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涵:理气论包含有美的本体论;心性论和知行论涉及到审美主体论;理学的理想境界则与审美境界相通。这使理学美学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即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伦理美学和理性美学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修养论美学,是一种侧重于调动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美学,而不是探讨美是什么的美学。因此,从审美的角度研究庄子的审美范畴,更符合庄子美学的内在逻辑及其思想特点。庄子的审美异同论建立在对审美关系考虑的基础之上,并不能用相对主义美学加以概括。实际上,庄子有些从字面看来所作的关于相对美的论述,恰恰是讲美的绝对的同一性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二人的豪放词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是,他们的词风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苏、辛豪放词中同题材词作的对比上,可见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