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高师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就在于可以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实力,带动其他学科发展,凝练学科方向、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是提高科研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地方高师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完善管理制度,整合科研力量,狠抓学术梯队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创建自身特色。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学科建设在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培育中具有龙头地位。要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科学合理地处理学科建设与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学校发展定位,从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着力调整学科结构、发展特色优势学科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所学校的学科建设大体上涉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方向与专业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学科发展的环境等。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阵营里的新生力量,它们在学科建设上经常性地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模糊不清的办学定位钳制学科发展的方向定位;贪大求全的学科建设制约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兼收并蓄”人才引进延缓了学科梯队建设步伐。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新建本科院校的充分重视,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选取山东省2000年以后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共18所,对其学科设置、专业设置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基本考虑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但院校间没有形成差异或互补的结构,这些院校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存在较强的竞争。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应考虑自身办学条件,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培养特色人才,根据产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一所学校的学科建设大体上涉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方向与专业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学科发展的环境等.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阵营里的新生力量,在学科建设上经常性地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模糊不清的办学定位钳制学科发展的方向定位;贪大求全的学科建设制约学校的持续发展;"兼收并蓄"人才引进延缓学科梯队建设步伐.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新建本科院校的充分重视,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所学校的学科建设大体上涉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方向与专业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学科发展的环境等.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阵营里的新生力量,它们在学科建设上经常性地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模糊不清的办学定位钳制学科发展的方向定位;贪大求全的学科建设制约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兼收并蓄"人才引进延缓了学科梯队建设步伐.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新建本科院校的充分重视,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对学科建设内涵认识不到位;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但规划不科学;特色、优势学科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较弱等,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创新驱动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策略:瞄准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调整学科布局,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因地制宜,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形成长效的学科建设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成就是巨大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太快,以及被科学主义、功利主义所笼罩,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关于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应注意发展传统学科、举办新兴学科,合理建设人文社会学科课程,重视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素养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9.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工作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原则是“加强基础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扶持新兴学科、重视交叉学科”,重点是确定学科发展规划和学科方向、培养学术梯队、加强学科基地建设,目标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10所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认为:新建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性别结构合理,但学历、职称整体偏低;提高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构建可持续的师资队伍发展模式、形成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加快新建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方本科院校要迅速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唯有科学定位,凸显区域优势,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特色学科、专业和课程,以此推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师范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体,制约这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底子薄、发展空间狭窄、学科单一等。其中关键的因素是在拓宽发展空间或开拓新的学科领域过程中,难以保持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做到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常规,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立有地方院校特色的教师教育学院(系),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进行分离,分别集中精力办好师范,建设好非师范。  相似文献   

13.
民办本科院校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走特色、品牌之路,即以特色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特色培育,扩大品牌效应来带动学院的全面发展。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其师资力量,尤其是学术梯队的建设还没有成型。本文从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学术骨干的培养和储备以及激励机制的配套措施三个方面论述了民办本科院校如何开展学术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4.
打造特色专业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分析山西省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走从地方资源中孵化专业特色、从办学传统中提炼专业特色、从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专业特色的路子,用较短时间形成比较优势,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郭娜 《新疆教育》2012,(23):6-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迅速发展,但更多的体现在规模的不断扩张,内涵建设、办学特色和文化建设则略显不足。地方本科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入手,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文化对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形成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学科及其学科层次,是衡量一个领域科学水平、教育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着高等院校的水平、质量、层次和知名度。[1]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若想在激烈的学科发展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的梦想,必须结合长期的学科积淀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明晰学科建设现状,立足本校实际,发挥本校的特色优势,确定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建成开展高水平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在政府的推动下新建的一大批本科院校,满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它们软硬件设施基础较差,缺乏文化底蕴,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建设和发展的最优路径,大多模仿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路径,没有考虑到时空环境的差异,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力不足。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着力建设大学文化,用大学文化将学校各个系统机制有机整合,才能不断提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优化高等教育系统,保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建本科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对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在原有专科院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向本科过渡和转型过程中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合理定位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谋求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本文阐述了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优势,以及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扩大学科交叉范围等方面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2所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公体师资队伍的年龄、性别结构合理,但学历、职称整体偏低;提高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构建可持续的师资队伍发展模式、形成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集体氛围、相应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以及加大引进人才力度等对策,是加快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