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盂县方言的时制系统首先包括先事时、当事时和后事时。先事时标记为"来;"当事时分为当事—现在时、当事—过去时、当事—将来时三类,标记词是"哩"和"咧;"后事时也分为后事—现在时、后事—过去时、后事—将来时,标记词为"也"。同一句子用不同的时制标记词语法意义就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
汉简中大量记载了西北边境戍卒衣食住行的生活信息,时人论著颇多,但是对于死卒后事的讨论,比较零散。汉代官方对戍卒后事的处理主要包括文书记录、处理戍卒遗体、处理戍卒遗物三个方面,完善的戍卒后事处理制度是保证军心安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往往在读者最激动、最关注的地方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种卖关子、吊胃口的方法迫使读者非得读下去不可;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这里,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故事,每个人都是班级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角,小毛和老曹的故事就是那最精彩的一页!欲知后事如何,且看课堂上这一节:  相似文献   

5.
评书往往在情节最波澜起伏、听众最投入的时刻,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戛然而止,一下子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抓住,使你产生非听不可的强烈愿望。这种吸引人高度注意的艺术手段,叫悬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当写到某一事件的紧要处时,往往突然停住,出现了"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字样,读者看到这里,就会产生急于想知道事情结果的心理,这就是求果心理.  相似文献   

7.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  相似文献   

8.
无法释怀     
已半年有余。心头的言语,却总欲说还休。今日,趁勇气未卸,速将无法释怀的,劈里啪啦倒入电脑。至于后事如何,再不管了。2000年11月22日,日本青森县东奥学院的同窗,访问我正就读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朱碧陶 《师道》2005,(11):1-1
小时候总爱倚在父亲的怀里听电台说书,每当到精彩部分的时候说书人总是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当时,我们总是觉得遗憾,感到意犹未尽,不肯离去,心里埋怨说书人为什么总不肯一次性把我们想听的全部讲完。  相似文献   

10.
一、直判式 即授完内容,直接停止。如《包身工》:“今天我们就了解到包身工的生活场景为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熟悉课文,以便深入理解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二、余味式 即古典小说的“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法。”  相似文献   

11.
贪官办后事     
《学习之友》2012,(9):64-64
贪官身患绝症,马上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坐在病床的两头,商量如何办理他的后事。很快两人就达成了共识:丧事办得隆重,撒下一张大网,鱼鳖虾蟹一网打尽,借此机会大捞一笔。贪官听见,心想:这才像我的儿子,会办事。  相似文献   

12.
等待,生活中无处不在。幼苗等待雨露、杨柳等待轻风、蓝天等待白云;小孩等待成长、青年等待恋人、老人等待儿孙满堂……说书人为吊听众胃口的惯用词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你陷于等待,让你欲罢不能。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已经把等待当成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话说2002年第1期《大王擂台》风云再起,《作文大王》招兵买马,举办2002年作文擂台赛。各路英雄豪杰云集响应,蜂拥而至,切磋武艺,一决雌雄,一时间刀光剑影,杀声震天。现将众高手的绝招展示如下,然而最终鹿死谁手,花落谁家,尚待比试。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14.
悬念设置     
傅敢泽 《初中生》2007,(5):9-12
[技法阐释]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把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得扣人心弦,从而唤起读者浓烈的“穷根究底”的兴趣,使之以紧张迫切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而欲知后事如何,这种方法叫做悬念设置法。其作用在使情节充分释放引人入胜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5.
悬念设置     
[技法阐释]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把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得扣人心弦,从而唤起读者浓烈的"穷根究底"的兴趣,使之以紧张迫切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而欲知后事如何,这种方法叫做悬念设置法。其作用在使情节充分释放引人入胜的巨大魅力,生动而深刻地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历史教师将历史课比作“说书”.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就应该化腐朽为神奇.像说书先生那样将事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说书中常用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完全可以借鉴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这就是所谓的“悬念”教学。  相似文献   

17.
秦一义 《班主任》2012,(9):28-28
章回小说,每一章末尾都有“下回分解”四个字——说书人说到紧要处,就打住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叫“扣子”,也叫“包袱”,为的是吊人胃口。教学中.有时也会有“下回分解”。有学生在课上提了一个老师预料之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凡是听过“评话”的人都知道,一场评话总是设计在一个故事情节的高潮中结束。当说到紧扣听众心弦的时候,说书人突然宣布:“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急于了解故事情节的听众,好长时间都在思索着故事将如何发展。当然对评话也就越来越感兴趣了。我们一堂数学课也应该让学生象听“评话”一样,在思维的高潮中结束,使学生课后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20.
作文招招鲜     
本期第一招: 欲知后事如何“于是二人起身,算还酒钱。方欲走时.忽听得后面有人叫道: ‘雨村兄恭喜了!特来报个喜信的。’雨村忙回头看时,——要知是谁,且听下回分解。”这是《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最后一段。“祖师道: ‘……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毕竟不知向后修些什么道果.且听下回分解。”这是《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山,心性修持大道生”的最后一段。古人写章回小说,每到一章一回的结尾.便有这么两旬: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