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始”,但实际上,它直接脱胎于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庚子事变时期出现的救济善会、济急善局是带有红十字色彩的救护组织,它们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济急善局、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传承性,而救济善会不具此特点,因此,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由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再前推到济急善局。追溯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以印证一种“嫁接”理论:红十字会虽系“舶来品”,但中国红十字会却是中国本土的慈善组织“嫁接”红十字会逐渐成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善的时期。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清代扬州地区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善会和善堂,其中以育婴堂、普济堂、清节堂等善堂的发展最为突出。善会和善堂不但分布地域极为广泛,其管理和运作也日益完善。在善会和善堂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士绅和商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晚清善会善堂向近代慈善组织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会善堂这种慈善组织自明末清初诞生,自此迅速发展,但依然归属于传统慈善组织。直到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加上西方慈善组织和各种社会思潮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善会善堂在运转模式、社会功能、慈善理念、慈善内容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开始向近代慈善组织转型。  相似文献   

4.
北洋政府时期,华北地区灾荒频仍,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随着政府控制力的减弱,国家赈济职能衰退,民间慈善组织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开始替代政府行使救济灾民的职责,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我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一旦遭遇天灾,对农民的生命财产将会造成巨大的打击,以中国红十字会和华洋义赈会为代表的民间慈善组织,以挽救生命为职志,勇于挑起慈善救济的重担,并把以工代赈、教养兼施等西方慈善理念引入到我国,改变了传统灾荒赈济模式。当然,民间慈善团体的赈济效能并非完美,他们所筹发的善款、物资相对于庞大的赈济支出而言微不足道,但他们传播新式慈善理念和救济方式的行为,有效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推动了民间力量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社会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社会救济类型与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吏民救济、宗族救济、宗教救济等,其主要特征是:宗族、地方官吏与社会互助组织是民间救济的主体;宗教组织的社会救济带有浓重的神秘性与宗教性;民间救济以物质救济为主,精神救济为次.民间社会救济在整个社会救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当突出,是社会救济的主体,显示了积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而国家救济仅在灾荒特殊时期才显示出强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与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社会中,民间合会非常普遍,种类很多,它本是一种民间互助组织,随着其功能延伸,出现集资营利性质的“会”。会契是加入某一民间合会的契据,它是持有者拥有会产所有权和分享会产营利的证据。会契可以继承、赠予、出典、转让和买卖,是可以自由流通的有价证券,在民间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院暨世界红卍字会是民国前期源起于山东济南的新兴民间宗教慈善组织,在民国历史上影响广远。世界红卍字会更因出色的慈善救济活动而声名大噪。山东各地道院暨红卍字会的成立及其开展的慈善救济活动,不仅减轻了山东民众的疾苦.缓解灾害、战争对社会的重创与破坏,而且还惠及其它省区的灾民。对该组织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以资镜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华麻疯救济会是一个由基督徒发起组织的民间社会团体,以铲除中国麻疯为己任。本文分析了中华麻疯救济会的各项事工与效果,指出在其存在的二十多年中,担当了铲除麻疯运动的领袖角色,该会的成员主要由中国人组成,他们通过社会网络组成一个共同体,从而使个体力量倍增,作为地方社会的"意见领袖",这些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既是信息传播的重要一环,也是救济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学生会学习、善发现、乐探究是实施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三个关键环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中注意发挥群体合作的优势,这样就会有新的教学景观出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善说会写",不仅是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基本功,还是他们将来步入社会进行人际交流的基本技能。为此,本文细致扎实地介绍了让小学生"善说会写"的基本策略;并阐释了这些策略的理论上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经元善是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慈善家 ,他将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中国近代的慈善事业。他独具特色的慈善思想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内容 ,内涵丰富且见地深刻  相似文献   

12.
慈善筹款信人际意义的评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慈善筹款信是呼吁社会人群捐款的一种公共语篇。由于这类语篇牵扯到作者和读者关系的建构,所以研究筹款信的人际意义对于解释这类语篇如何实现劝说功能是很重要的。在系统功能理论语法框架中,运用马丁的评价理论分析语料筹款信的评价资源以及它们在实现筹款信人际功能中所起的作用,以初步展现筹款信这一类语篇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慈善是一种维系人类共在、共融、共进、共荣的文化纽带。现代大学慈善文化要突出真正的他者意识、普遍的休戚与共感和强烈的人文关怀观念。现代大学的慈善氛围、大学教师的慈善担当、管理规范的慈善引导共同构成了大学慈善文化建设的主体。大学慈善文化建设要着力于大学生慈善观念的培养、慈善心理的引导和慈善行为的塑造。在现代大学慈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深度挖掘慈善文化的意蕴,努力拓宽慈善教育的人文视域,积极营造慈善文化环境,由此而实现青年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大学校园环境的健康稳定并引领社会的和谐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现代慈善基金会,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慈善事业,可以说是美国高等教育慈善传统的现代转型。慈善理念方面,从维持传统向突出变革转变,使得慈善规模剧增。运作机制方面,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工作更加组织化、制度化和专门化;运作的模式逐渐定型和明朗化;运作策略的选择也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慈善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即孕育着慈善思想的精蕴,譬如儒家言"仁爱",道家言"积德",墨家言"兼爱".两汉以后,佛教的慈悲观、业报说和功德观也是中国社会慈善事业兴起、发展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6.
蒙有华 《教育学报》2007,3(6):85-94
慈善基金会是美国社会颇富特色的一种民间组织,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和独特的角色。民间慈善基金会组织的产生源于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富人群体的涌现、政府部门的税收政策以及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等,它们以促进社会公共福利和资助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为宗旨,其类型分为独立基金会、公司基金会、社区基金会、运作型基金会。民间慈善基金会组织自产生以来就十分重视和支持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它们在增加美国高校办学经费、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关注高校弱势群体、保障高校教师生活、推动和促进美国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快速向前发展的特殊群体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式尚处于“粗放型”阶段,主要表现在盲目追求学校数量的高速增长和扩大办学规模上。民办高校的这种现状,难以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实现办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转变的目标就是,民办高校向“集约型”发展,即在保持学校一定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前提下,通过完善民办高校管理制度,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来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代亳州的社会救助体系由中央政府实施的优老、蠲免,地方政府设立的善堂、仓储设施和民间义行构成。该体系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面向社会下层和弱势群体,以扶危济困为目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此外,由于灾荒较其他地区更为频繁,亳州地区社会救助设施的建立及其运行均体现出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杨雄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22):33-35
要提高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但由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职称评定、社会保障、薪酬等条件的限制,造成师资力量与公办相比有着较大差距。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需要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校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倬 《高教论坛》2005,(3):152-154
民办高等教育产生与发展在我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其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然而民办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与我国对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之间目前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相适应,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