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及创新实践的重要场所,"双一流"建设、"双创"人才培养对实验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川大学在长期探索实践中,根据学校学科特点,结合"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凝练出教学实验室建设新思路,并探讨创新实验室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取得阶段性进展和预期成效,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及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实验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2.
高校"双创"实验室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与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与载体。界定了"双创"实验室的本土化定义与功能化结构,分析了"双创"实验室在协同创新创业、产教融合、资源支持方面的育人机制与原理,并且以常州大学的实践探索为基础,从构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专业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内生动力建设为依托等方面,提出了"双创"实验室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拓展高校实验室建设内涵,培育创新人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实验室是实施人才培养的载体.高校实验室应转换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拓展提升实验室的教学辅助功能,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课外科技活动、专题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基地.  相似文献   

4.
建设创新实验室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最佳场所,该校在建设创新实验室过程中,瞄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根本目标,形成了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载体、采用自主式探索型学习模式、以"导师制"为主要培养形式的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学科竞赛成为实验室发展的强力"推进剂",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创新实验室实现良性运行,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合作的优势经验,使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渠道更为通畅。高校通过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与保障,最终努力把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的"人才摇篮"。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场所,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室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地位与作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建设措施与对策.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建设途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从实验室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建设着手,一抓建设,二抓管理,围绕实验室建设规划、质量内涵建设、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谐文化氛围营造和管理运行和谐创新5个方面,对如何建立布局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共享、层次多样、功能完备、高效开放的新型实验室体系进行了论述。从建设和管理2个层面,就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路径,即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学科渗透和社会服务方面"四位一体"的创新与服务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我省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名单,我院申报的"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该实验室的获批将为我院整合优质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断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供更广泛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起,大连交通大学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优质资源,搭建起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即图易(TOE)创新实验室,通过建立学科交叉化、专业特长化的选拔机制,构建课程定制、考核趣味、项目引导、创新创业一体的培养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刻板说教模式,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形成了学习、实践、竞赛、研究、创新创业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创新文化,实验室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并逐步成为省内知名的机器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学一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的高效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生化实验室立足于实践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了综合"区域管理、开放管理、绿色管理"三大管理理念为一体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增加实践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的保障性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