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伟民 《高教论坛》2020,(10):64-67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甚至出现了手机依赖现象,通过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行为意向,研究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有利于正确认识手机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五媒体”,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娱乐工具甚至是学习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运用好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正外部性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正外部性影响,主动占领这一信息传播和理论宣传的阵地,引导大学生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使手机媒体充分发挥其正外部性作用,以造福一代大学生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人人都有手机、时时都用手机的现状中,作为高科技时代不可或缺的新媒体工具,手机的传播方式犹如一把双刃剑,给青年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积极作用。笔者认为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青年英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对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运用它的特点和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观念,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使手机成为辅助英语教学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自媒体技术快速的发展,手机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过度依赖手机,不仅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也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宏观上,发挥社会各主体合力,齐抓共管;中观上,转变高校管理观念,积极引导;微观上,端正大学生个体手机使用观,提高其信息辨别与选择能力,促使他们自觉践行信息道德。  相似文献   

5.
青年大学生是手机文化的主要受众和重要的创造者、传播者,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大学生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在信息时代引导大学生如何与手机相处,正确对待手机文化,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思考的新课题。本文试从手机文化的工具特性和文化特质角度分析,评估手机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逐渐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情感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工具,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以及心理状况等.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过于依赖手机的使用,"手机焦虑症"、"低头族"等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遍应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各高校应该有效的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手机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形式,重视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路径开发。文章提出了基于手机短信、手机微博、手机报、手机QQ、手机SNS等五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智能手机在大学校园内的普遍使用使得手机不仅体现为一种通讯工具,更体现为一种新的校园环境。新形势下的校园环境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本文在调查大学生智能手机应用状况的基础上,探索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和学生管理工作正、负面双重影响,提出一些趋利避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手机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形式,重视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路径开发。文章提出了基于手机短信、手机微博、手机报、手机QQ、手机SNS等五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但对手机的严重依赖也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了影响,引起教育者的普遍关注。对河北省5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显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大一和大三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结合人格测量分析来探讨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结果显示,具有外倾、高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较为严重。文章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策略,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来全面关注并加强手机的合理使用,防止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