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谁主张,谁学证”的原则,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代理律师要适应辩论式民事审判方式,必须注重对庭审举证与质证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庭审举证应注意的问题和对不同证据的质证方法及庭审质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诉讼庭审过程中,法庭规则起到保持庭审秩序与维护法庭威严的作用,但限制当事人与旁听人员对庭审进行录音录像的法庭规则显然与贯彻公开审判制度格格不入.如何协调公开审判制度与法庭规则之间的冲突,是彰显司法公开公正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事认证制度是庭审制度之一。其基本特征是:法官在法庭认证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中立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认证程序的结构应当贯彻公开、直接和集中原则,认证的现实基础是法庭的举证和质证。民事认证的制度价值主要体现在确保诉讼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完善审判制度三个方面。依据我国现实国情,设立民事认证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该制度建设的要点是认证的主体、对象和范围,认证的程序和方式、民事认证的规则和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适用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了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在实践中,存在着对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不好操作,质证、认证过程中规定过于笼统等问题,需要以立法形式将判断标准明确化,增强其可操作性;同时,加强庭审过程中的认证、质证制度,改进现行“规定”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认证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保障法官公平、公正地运用证据发现案件事实,防止法官在认证上的恣意与专横.我国民事诉讼认证制度应借鉴国外认证制度的有益做法,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选择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相结合的认证模式,建立完备的认证规则体系及明确界定认证的主体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各国的证据立法和实践中,证人证言均被认为是强有力的证据种类。以细致缜密而著称的英国证人制度设计中,针对儿童证人资格、证言证明力、儿童证人的特殊保护问题均有较详尽的规定。我国应充分借鉴现代证据法学的通行规则,即儿童具备实质性证人条件,亦即取得证人资格;同时在庭审前服务、庭审技术屏障、庭外保护方面统筹设计,建立和完善我国儿童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7.
庭审公开是司法公开的核心内容,但当前的庭审公开实践并未达到其应有价值,在制度规则、意识理念等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庭审公开的问题与其缺乏科学的程序控制关系重大,需要我们从解决并完善庭审公开现有机制的诸多问题出发,在庭审公开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案件公开审理的范围,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将庭审公开置于程序控制之下,构建一种具有正当性的程序规则,以实现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8.
民事认证制度是庭审制度之一,其基本特征是:法官在法庭认证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中立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认证程序的结构应当贯彻公开,直接和集中原则,认证的现实基础是法庭的举证和质证,民事认证的制度价值主要体现在确保诉讼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完善审判制度三个方面,依据我国现实国情设立民事认证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该制度建设的要点是认证的主体,对象和范围,认证的程序和方式,民事认证的规则和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示证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前期制作和现场示证。前期制作包括扫描、采集、装入证据项;组织编辑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内容,形成清晰、完整、有力的证据锁链。现场法庭示证是多媒体示证前期各项工作在庭审中的一次检阅,也是决定庭审效果的阶段。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举证和质证,大屏幕都会同步展示出相应内容;审判人员、辩护人、旁听人员听看结合,对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犯罪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多媒体示证.增加了诉讼透明度,使举证快速流畅、条理清晰,丰富了庭审举证手段,提高了举证效率,加强了法制宣传,促进司法公正,是庭审方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何家弘 《高校理论战线》2015,(2):129-144,159
从侦查中心到审判中心是人类社会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两大法系国家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就是例证。中国的"流水线"诉讼模式具有以侦查为中心的特点,而庭审虚化是其表象。要完成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任务,人们首先要转变观念,不仅司法改革的决策者要转变观念,司法改革的执行者也要转变观念。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就是要确立相关的规则,包括公、检、法之间互相制约的规则、保障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规则、法官对证据的直接审查规则等。加强人民陪审可以作为通向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进路。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对佛教持抨击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从《西游记》产生的时代和环境看,作品对佛教是贬抑的;从《西游记》的人物性格塑造,可以窥见作品对佛教的否定;从《西游记》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作者对佛教的厌恶;从《西游记》对神佛的形象刻画,可以看出作品对佛教是讨厌的。  相似文献   

12.
农民市民化视野下的三元社会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正在从二元社会结构转变为三元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线索是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在准市民向市民转化这一阶段凝固下来,标志着三元社会结构的形成。准市民凝固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对农民经济吸纳的同时,还存在着社会排斥,这导致了准市民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探讨,提出其时自上层知识分子至下层平民百姓的整个中国社会空间,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唯科学主义情结。这表现在思想界的"科玄论战"中科学主义对所谓玄学鬼的征讨,也表现在文学界许多作家对浪漫主义思潮的直接阻击上。认为正是因为唯科学主义的泛滥才彻底阻断了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休闲成为一种时尚,信息服务社会化也开始在高校图书馆拉开了帷幕。高校图书馆只有从外到内,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深入的改革,才能顺应这一发展的潮流。全文以丽水学院图书馆服务社会化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所应具备的条件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教师道德研究中,需要重视教师道德实践的研究。首先就是从教师道德理论到教师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包括教师个体对作为社会意识的教师道德的认可、内化和行为表现三个阶段。从第一到第二阶段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从第二到第三阶段是道德理想到道德行为即道德实践的过程。就教师的道德品质说,除了认知因素外,还包括着能力因素。教师品德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道德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评价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就教师的道德行为来说,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教师的有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当今乃至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政策的执行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需要对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因素进行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广泛运用,对防止企业虚夸资产、扩大利润、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着重要作用。但因其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主观性的弱点,在运用该原则时应注意适度。  相似文献   

18.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它一诞生,资本主义国家就采取了各种对策,如武装入侵、核战、冷战、和平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经过长期的较量,双方谁也摧毁不了谁。就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到挫折,进入低潮时,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东方大国———中国,走出了一条全球化时代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竖起一面旗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无权处分的时间点,就是对无权处分的后果进行法律评价的时间。该点的具体“位置”,我国现有民法理论鲜有论述。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指出无权处分的时间点是在物权变动之时。  相似文献   

20.
The humble multiple-choice test is very widely used within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but its susceptibility to guesswork makes it a suboptimal assessment tool. The reliability of a multiple-choice test is partly governed by the number of items it contains; however, longer tests are more time consuming to take, and for some subject areas, it can be very hard to create new test items that are sufficiently distinct from previously used items. A number of more sophisticated multiple-choice test formats have been proposed dating back at least 60?years, many of which offe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est reliability. This paper offers a new way of comparing these alternative test formats, by modelling each one in terms of the range of possible test taker responses it enables. Looking at the test formats in this way leads to the realisation that the need for guesswork is reduced when test takers are given more freedom to express their beliefs. Indeed, guesswork is eliminated entirely when test takers are able to partially order the answer options within each test item. The paper aims to strengthen the argument for using more sophisticated multiple-choice test formats, especially for high-stakes summative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