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网络舆论在高校突发事件中产生的负面效应日趋明显,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从传播学和舆论学角度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且呈现出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特征,这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预防监控、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能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中国的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从当今的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谈起,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对新媒体影响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构提出若干建议.以加强政府运用新媒体管理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媒体融合有助于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改进高校舆论引导工作,不断推进传统舆论宣传阵地升级改进,加快推进高校传统舆论宣传阵地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传播规律的发展变化,巩固壮大高校主流舆论阵地。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分析高校媒体融合的现实需要和高校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提出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舆论引导路径,为高校舆论引导提供参考意见,让高校主动适应舆论新生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实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通高校党群信息沟通,连接青年大学生"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状况直接影响事件有效处置。分析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在主体、客体和载体等方面呈现的特殊状态,从舆论爆发、持续和消失等环节探寻其生成演变规律,构建引导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舆论对大学生影响越来越大,辅导员对网络舆论的适时引导成为重要职责之一。但是目前,辅导员在舆论引导中还存在不善用网络;单兵作战;缺乏组织监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三项对策:辅导员善用自媒体和校园媒体把握网络思政主动权;辅导员进行舆情监控和研判,对突发事件有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辅导员舆论引导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突发事件是高校中非常常见的事情。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策略展开了细致的阐述,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主要特征,然后分析了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促进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顾名思义是人们意料之外的事情,无论是自然因素诱因或是人为因素诱因,都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上产生的难以估量的影响。突发事件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其引起的社会舆论具有无比巨大的威力,舆论引导出现偏差容易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新闻报道环境的改变,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的角色也在不断地转变。在突发事件日趋敏感的当下,新闻传媒应怎样正确树立自身的舆论导向,如何把握自身的媒介话语权?这对于所有媒体都是严峻的考验。本文试图从媒体对"5.12汶川大地震"、"2008年南方暴风雪"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出发,浅谈当前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角色的转变,并从中找出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合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党管媒体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舆论党性原则的最高体现。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有哲学、法理、政策、道德和学理等理论依据和党的建设与媒体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要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组织上.服从党的领导,做到令行禁止。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风险社会到来和突发事件高发之现状,如何通过提高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来辅助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已经成为政府和广大学者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之一,而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征就成为有效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研究的第一步。选取近年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结合新闻传播学的规律,可以概括出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谣言四起”、“群体极化”、“蝴蝶效应”等五大特征,为进一步拓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思路提供借鉴,为提高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突发事件背景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高发期。而网络媒体以其自由开放等特点,已经成为了社会情绪的释放口。面对突发事件背景下网络媒体上纷乱复杂的各种声音,相关部门如果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将可能使一些网民产生非理性情绪,催生不良社会舆论,影响事件的顺利解决,酿成严重后果。如何充分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正确处理好网络舆论开放与有序、堵与疏的关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管理机制,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以分析突发事件特点为切入口,探讨突发事件背景下网络舆论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现阶段我国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引导的现状及引导的必要性,并对突发事件下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突发性事件报道屡见不鲜。新技术——web2.0自媒体产生带来了媒介的新发展.使传统媒介不再是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正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的研究对转型期的中国具有意义。文章以微博信息传播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的传播模式、微博传播效果、微博舆论引导、微博谣言的控制和引导等切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使每个人发表个人意见更为便捷,但网络媒体的开放特性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监管带来困难,引发一系列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和传统媒体一样,网络媒体也应当担负社会责任,通过"把关人"的作用,正确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公序良俗和良好媒介生态的形成,保证社会健康发展。本文以"69圣战"作为案例,从社会责任角度,对网络媒体中的"把关人"及其社会责任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意表达成为政府与民众都普遍关心的问题,理论界也在不断地探寻民意表达的适当与可行的方式。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大众媒介,具有沟通上下、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和引导舆论的功能,这使得它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在看到大众媒介民意表达的强大功能的同时,也应对其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迅速崛起,网络传播方式也成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政治生活以及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通过网络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我国各级政府对网络舆情也愈来越重视,通过网络了解民情,制定和调整市政方针,已成为我国政府施政的一种新形式。然而,网络舆情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既有利又有弊,在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给社会造成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清楚了解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的前提下积极加以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曙光  魏新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2):59-66,74
以B市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为例,通过详实的数据,从传播媒介、传播过程、舆情焦点三方面对舆情演化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在传播媒介层面,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立体媒体的传播效果要超过平面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舆情焦点上,次生舆情的出现使舆情焦点发生了偏离,它的产生主要源于政府行为和公众认知之间的不匹配,以及一些媒体的刻意引导。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诚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诚信体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刻不容缓的课题.在诚信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媒体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要确立媒体信用观念,构建媒体自己的公信力,真正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其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全社会树立诚信观念,增强信用意识,引导社会舆论,培育和传播信用文化,营造信用环境;最后,要充分发挥好媒体舆论监督的纠偏作用,守望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建立积极有效的舆论应对机制是高校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充分认识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发挥各种校园传媒的优势,建立校园舆情的监测研判机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机制、突发事件的舆论疏导机制和重点对象的心理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存在并不完全重叠的“两大舆论场”:一是以主流媒体为主导并着力营造的“官方舆论场”;二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以网络舆论为当下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和谐社会视阈下“民间舆论场”研究具有厚重的理论价值:一是为人民群众的话语诉求提供了广阔的场域和空间;二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三是为新时期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新的战略路向。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民间舆论场”虽然存在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但其建设性还是值得肯定的,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一是社会矛盾的“排气阀”,二是社会舆论的“引发剂”,三是社会文化的“影响源”,四是传统媒体的“解构器”。新媒体时代,必须加强对“民间舆论场”的科学引导,努力打通两大舆论场,形成舆论同向合力的有序发展格局,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影响因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是应对危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影响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媒体舆论引导区别于一般常态。其次,媒体环境和媒体自身特点也对舆论引导提出了要求。第三,媒体必须在与政府、受众以及其他媒体的互动中产生共鸣,才能形成舆论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