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谁来评价这位同学的读文情况。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纷纷开始评价:有的同学评价说我觉得他读得没有感情,我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有的同学评价说××同学声音太小,如果声音再大一些会更好;还有的同学会说我觉得他读某个词应该重读……那么为什么要有感情地读课文呢?我们要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文呢?我们为什么只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课文,而不能带着那样的感情读课文呢?为什么读课文要大声,难道读整篇课文都大声,而没  相似文献   

2.
课题是文章的“窗口”。从课题入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捞月亮》为例,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题,接着提问:捞月亮的“捞”是什么意思?我以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捞”是动词。再启发学生围绕“捞”提出问题,学生纷纷举手说:(1)为什么要捞?(2)怎样捞?(3)捞的结果怎样?我当即赞许善于提问的同学,并将这些问题在黑板上写出来。然后,指导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默读课文,用“/”标出每一个问题在课文中的起讫点。讨论第一个问题起讫点时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认为是第一节。我点拨道: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猴子?如果有一只猴子意见不一样,它们能采取“捞”的行动吗?这些同学  相似文献   

3.
偶然听说一个学中文的博士立志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到一所重点中学做语文老师。但是,同事排挤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他知识广博,在学科知识上更是能够举一反三,为什么这样的老师得不到大家承认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课,终于明白了个中道理。我注意到这个老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五个细节。第一个细节: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看到有的同学还没有翻开书,就大声教训说:“以后谁在上语文课时还没有打开书,那你就别上课了!”第二个细节: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些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时候,一个学生向另外一个学生借字典。很明显,这个学生需要字典来解决课文中生字的问题。老师制止了他:“你要字典干什么?哪一个字不认识?不用查字典,我板书好以后就去你那,你问我。”第三个细节:当时学习的是一篇古文。老师先给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真的显出了一个中文博士的功底。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思考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们接到指示之后就开始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马上大声制止:“不要朗读,要默读,不要出声。”第四个细节: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大概十分钟之后,老师问道:“读完了没有?没有读完的举一下...  相似文献   

4.
老师站在讲台上,讲着一篇叫《鲁班学艺》的课文。老师讲鲁班如何如何刻苦,如何如何努力,如何如何持之以恒,讲完后对着同学们说:“学完这篇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鲁班为什么能够成为著名的建筑师,成为伟人呢?”不到半分钟,一个小女生站了起来。她戴着一副大得可以遮住半边脸的眼镜,摇头晃脑地说:“学了《鲁班学艺》这篇课文,我深深地知道了做什么都要刻苦、努力,还要有毅力。这是成为伟人的基础。”“如果我们把鲁班学艺的精神用在学习上,我们也将会成为伟人。”一个小男孩紧随其后。接着又站起了好几名同学,他们的答案和上面两个同学的答案基…  相似文献   

5.
学生读课文之前 ,教师先简要地给学生介绍蒙太奇等电影艺术技巧后 ,接着说 :“请同学们读完课文后 ,做这样一件事 :假如你是编导 ,假如要你将这篇文章作为底本改编后拍摄成电影 ,请你按顺序描绘出你所拍摄出的镜头画面。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现在开始读课文。”读完课文后 ,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紧张的讨论 ,学生们开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我认为全文可以分为三组镜头来进行拍摄。一、童年的欢乐 ;二、战争年代的悲惨 ;三、眼前抚育战争遗孤。第一组的第一个镜头应该是这样的 :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 ,村里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找寻成…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录】余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生齐说课题:“夏天也是好天气。”余老师问:“如果有人说夏天不好,那么你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生齐答:“‘好’字。”他要求同学们一起试读一遍课题。又问:“如果人们说春天、秋天都是好天气,而你要说夏天也是好天气,那么读这个标题时,应将哪个字的音读得长一点?”生齐答:“‘也’字。”他要求学生再读一次课题。接着,他让学生将上两次读的体会结合起来,重读一次课题(学生将“也”字拖长,“好”字加重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后,余老师请学生大声…  相似文献   

7.
“高峰同学,请你把这段课文读给大家听,好吗?”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满怀希望地看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学生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男孩不顾听课老师在场,大  相似文献   

8.
教学《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临近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课文中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我国有那么多的风景名胜,有很多比北大荒好的地方。”对于学生的提问,我首先肯定她提得好,而后要求学生读课文寻找答案。同学们开始认真读课文了。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举起小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北大荒很可爱,作者也陶醉在北大荒的美景之中,这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来。但要说哪儿也比不上,这有点夸张,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就比它美!”这个学生一回答完,引得班中好几个同学也随声附和。多么聪明善思的学生!他们能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真…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我们学习《黄河魂》这篇课文,老师让我们四个小组长每人组织三个同学共同熟悉课文然后朗读。预习开始了,我对大家说:“咱们先自已读读课文,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地方可以先做上记号,然后再思考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题目,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好不好?”“好!”同学们兴致都很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一起汇报交流刚才的自学情况了。我问:“课文中有什么不会读的字吗?”“这两个字读什么?”同桌晓艺用手指了指课本问。“萦(yíng)和顷(qǐng)。”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有不认识的字吗?”我特意看了看仲庭。我知道,他肯定有许多不认识…  相似文献   

10.
幽默     
张荣启 《教师博览》2005,(10):28-28
纸条一次,学校举行期中考试,突然,监考老师发现地上掉了一张纸条,立即走了过来,问座位上的同学:“这是你掉的吗?”该同学道:“不,不是。”监考老师说:“真的不是吗?”同学说:“老师,真的不是,你看,我的在这儿呢!”说着,该生顺手从试卷底下摸出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没错老师:“小华,你爸爸才36岁,怎么你在作文里写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小华:“那是写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小华:“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回答英语课上,教师正大谈中西方语言差异,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饺子’在英语中怎么说?”教师面有愠…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在教学《浪花》这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出课题 ,然后问学生 :“看到‘浪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有的说大海 ,有的说波浪 ,还有的说沙滩贝壳之类的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告诉学生 :“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海边去看浪花 ,去和浪花交朋友 ,好吗 ?”接着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片 ,边看边提问 :我们到哪了 ?谁在沙滩上呀 ?她在沙滩上干什么 ?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们兴奋地举起手要求回答。这时我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说浪花和小女孩在玩什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主动求…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师:我上小学的时候听老师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我听后就立刻找到老师,非常自信地说:“美国人登上月球有什么了不起,将来我长大了,我要登上太阳。”同学们,你们说老师能登上太阳吗?板书:太阳二、自学讨论,寻找理由1郾学生自读课文,熟悉内容,圈画要点,了解太阳知识。2郾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善答案,组织语言。3郾推选代表,全班汇报,进行答辩。4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太阳特点。(1)读议“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和“六千摄氏度”,“钢铁变成汽”等重点词句,理解太…  相似文献   

13.
场景一:辅导课.“现在将批改好的作业发下去,作业上错误比较多,请同学们先自己订正,有不懂的可以个别提出来问,过会再统一讲.”话音刚落,就听见——“这道题你选的什么?”“我还是觉得该选D.”……前后左右的同学就聚在一起讨论起来了.一圈、一圈、又一圈,老师无聊的穿行在过道里:“难道学生都懂了,也没个人提问?” 场景二:国庆长假结束了,校园大道上.“某某不是说要在网上对答案的吗?”“你怎么没有上QQ啊,我有题目不知该怎么做呢?”“唉,我妈不让上网.”……  相似文献   

14.
构建开放式教学理念是我多年来语文教学的追求 ,为此 ,我作了以下探索 :以教学《西门豹》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所讲的三件事 ,将教学定位在“西门豹了解民情、破除迷信”这两件事上。学生分为“了解民情”组、“破除迷信”组。两组同学都要在细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向对方组同学提问 ,或帮助对方组同学补充、完善答案。如“了解民情”组的同学不仅要深入理解西门豹了解民情一事 ,便于检验对方组同学答题的对错及质量的高低 ,进而补充完善 ,还要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一事 ,才能向对方组同学提出问题。也就是说 ,双方同学既要各…  相似文献   

15.
扶清灭洋 历史课上,老师提问两个昏 昏欲睡的同学:“符清亮同学,你 来回答义和团最先兴起于哪个地 方?”“山东。”老师又问:“张洋同 学,你同意吗?”张洋擦了擦嘴 角的口水:“不对,是广东。”老师 转向全班同学:“你们说谁的答案 正确?”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答 道:“扶清灭洋。” 笨鸟先飞 语文课上,老师对同学们说:“知道自己比别人差不要紧,只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就一定可 以取得胜利。” “不一定吧?”一位同学小声 嘀咕,“在昨天的校运会百米跑 比赛中,我就是因为屡屡‘笨鸟 先飞’而被取消参赛资格的!” …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践证明,阅读能力训练抓好“找、悟、议、联”四环节,效果确实不同。 一、找 根据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指向引导学生在读中找,找中读,读要读到位,找要找准确。通过速读、跳读、慢读、分角色读等,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找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如我讲读《少年闰土》时,就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找”和“读”,先板书课题,后提问引入,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从课题看,这篇课文记的是谁? 生:闰土。 师:写的什么时候的闰土? 生:少年时候的闰土。 师:闰土少年时候长的什么模样?是怎样一个人? 在教师引导下,找出教师提问的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文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自觉的质疑问难,使学生变厌学、惧学、被动学为乐学、会学、学会。  相似文献   

17.
教例一:错写特级教师靳家燕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先让学生仔细看清书上的课题,然后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有意漏写了“这样”两个字,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当即给老师指了出来。此刻,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有了这个词,你会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踊跃,思维也体现出一定的深度,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1.这样的小村庄是怎样的?2.为什会这样?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肯定急于想知道答案,此时,教者抓住学生渴望得到答案的迫切心理,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当学习能满足学生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变“要我读”…  相似文献   

18.
有位老师教《黄河象》,在分析黄河象的来历时提问:这天天气怎样?小河有什么特点?黄河象是怎样失足落水陷入游泥的?学生从课文里很快找出了答案。但是,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满足于已有的思考结果,而是继续提问:如果这天是其他什么天气,如果小河不是“弯弯”,水流不是“缓缓”,又会出现哪些情况?如果老象的右脚不是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而是其他什么地方,老象又会怎样?这两个似乎是  相似文献   

19.
教《皇帝的新装》,我大胆地运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法,逆向教学法,即是上课一开始就较全面地对这篇课文的有关问题提问,然后再回转来读书、补充完善、巩固、加深。收到了用时少,收效大,学生兴趣浓等意想不到的效果,分述如下。钟声响过,我就走进了教室,问:“同学们《皇帝的新装》都读过吗?”生:“读过。”师:“好,那下边我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分别题了如下的问题,括号内为学生所答。师:本文的文体是什么?(生:童话。)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安徒生其人其事。(生:答案略。)师: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本文的故事梗概。(生:答案略。)目的是熟悉课文,为下边的提问设  相似文献   

20.
教学《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临近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课文中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我国有那么多的风景名胜,有很多比北大荒好的地方."对于学生的提问,我首先肯定她提得好,而后要求学生读课文寻找答案. 同学们开始认真读课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